丙令村

丙令村

丙徠令村隸屬於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勐撒鎮,地處勐撒北邊,距勐撒鎮政府所在地3.00公里,到勐撒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耿馬縣40公里。東鄰琅琊村,南鄰芒茂村,西鄰戶肯村,北鄰箐門口村。轄那召、那英等18 個村民小組。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5人,少數民族黨員30人,其中男黨員48人、女黨員7人。該村黨支部2004年被評為丙令先進基層黨組織;2006年被評為丙令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支書、副主任等組成,下設那召、硝塘等18個村民小組。村內有1個婦女組織,1個治安聯防隊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9人。

村情概況


現徠有農戶903戶,有鄉村人口4080人,其中農業人口4051人,勞動力230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70人。
全村國土面積38.57平方公里,海拔1,400.00米,年平均氣溫17.20℃,年降水量1,700.00毫米,適合種植茶葉、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9,300.00畝,人均耕地2.6畝,林地48,362.8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1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7.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茶葉、水稻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300.00畝(其中:田4,062.00畝,地5,238.00畝),人均耕地2.63畝,主要種植茶葉、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48,362.8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378.20畝,其中:茶園面積3709畝,(其中可採摘面積3709畝)、核桃面積1804.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57畝,主要種植茶葉、水稻等經濟林果(其中:種植甘蔗1451畝,當年新種植核桃109畝);水面面積190.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825戶通自來水,有78戶飲用井水,有90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903戶通電,有24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3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28.6%和92.0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9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38戶(分別佔總數的92%和71%)。
該村到勐撒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5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5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109輛,摩托車13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062.00畝,有效灌溉率為39.4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6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0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9戶。全村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25戶居住磚木結住房;有3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3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72萬元,佔總收入的65.12%;畜牧業收入159萬元,佔總收入的11.8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437頭,肉牛243頭,肉羊719頭);漁業收入4.00萬元,佔總收入的0.22%;林業收入18.00萬元,佔總收入的1.3%;第二、三產業收入127.00萬元,佔總收入的9.48%;工資性收入60.00萬元,佔總收入的4.41%。農民人均純收入2801.00元,農民收入以茶葉、水稻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0.26%),在省內務工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水稻,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02.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0.78%。該村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蠶桑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41戶,共鄉村人口4109人,其中男性2147人,女性1926人。其中農業人口4109人,勞動力2405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族、拉祜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766人,漢族1792人,其他民族376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739人(人員名單附后),參合率92.3%;享受低保258人(人員名單附后)。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6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5所,校舍建築面積2,050.00平方米,擁有教師27人,在校學生669人,距離勐撒鎮中學2.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69人,其中小學生596人,中學生73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79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96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600.00畝。尚未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99.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

發展重點


該村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要存在的主要困難問題是:1.硝塘組、芒明組、芒明坡組、新寨組、芒弄組共5個村民小組至今農網改造未得到改造,給群眾生產生活用電帶來不便。2.芒臘組共78戶、378人、大牲畜131頭人畜飲水問題,至今未得到解決。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重點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400畝;蠶桑種養殖;大力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230頭、牛540頭、羊43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11人。搞好勞務輸出。加強對各村民小組的村容村貌整治。

新農村建設


2004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我市以"三村"工程建設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方案,按"十四個一"的總體要求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8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新農村建設前農民人均純收入1661元,新農村建設后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27元;人均有經濟林果多少1.56畝;有850個科技明白人、有3個好的發展項目、有190個以沼氣為主的潔凈能源,有10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有5條進村入社硬板路;村級建有社會事業發展規劃1個,有村容村貌整治規劃1個,有產業發展規劃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