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於林的結果 展開
於林
山東省平陰縣洪範池鎮地名
於林(此處的林在當地指墳地)位於山東省平陰縣洪範池鎮洪範池北1.5公里處的紙坊村之西、謝庄之南、兩河(楊河村、周河村)兩海(張海村、苗海村)之間,是明朝三代帝王(神宗、光宗、熹宗)之師于慎行的陵園。洪範池、扈泉、日月泉、丁泉、書院泉、墨泉、拔箭泉、白雁泉等名泉彙集而成的浪溪河環繞祖塋流入黃河,四周有華山、雲翠山、大寨山、雙禎山等數百個山峰形成百鳥朝鳳、萬花吐芳之勢向祖塋肅然起敬。
於林
五世祖于慎行與秦淑人合葬墓誌銘
五世祖于慎行
于慎行(1545—1607),明代政治家、學者、詩人、文學家。字可遠,又字無垢,平陰縣東阿鎮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后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俗稱“於閣老”,卒贈太 子太保,謚“文定”。為人忠厚老成,熟悉歷代典章,對明朝禮制建設有很大貢獻,其文學造詣亦極高,與馮琦並稱於世。于慎行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且文才卓著,生前有《讀史漫錄》、《谷山筆麈》、《谷城山館詩集》、《谷城山館文集》等著述,並主修《兗州府志》,明神宗時“文學為一時之冠”。于慎行病故后,萬曆皇帝敕建陵園於洪範,以報答師恩。其建築雄偉壯觀,具有鮮明的明代建築雕刻藝術風格,為大明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于慎行的墓地。
於林坐北朝南,進門楹聯為萬曆皇帝朱翊鈞所撰,“大明先師三代帝王受教誨,朕賜仙居莊嚴肅穆浴皇恩。”由書法家邢侗書丹。陵園佔地面積4公頃。據明朝史書記載:於林“龍沙恢闊”,“中有享堂翁仲”,有牌坊兩座,一曰“帝賜玄盧”,一曰“責難陳善”,皆系萬曆皇帝御書。陵園正門外有高大石獅1對,林中有華表兩座。牌坊和華表上雕刻的人物,花卉,虯龍浮出,飛禽走獸,巧奪天工,惟妙惟肖。於林甬道兩側有石虎、石羊、石馬,翁仲相對,且做工精細,形態逼真,展示了那巧奪天工的明代石刻藝術,令人拍案叫絕。陵墓的中心是落棺亭。亭前有供後人祭奠的1張石案和記載政績文章及人品的10通大石碑。落棺亭周圍,蒼松翠柏,遮天蔽日,尤其林中植有萬曆皇帝所賜白皮松59株,現尚存44棵。屬國家稀有珍貴樹木。一般胸圍2米,高16米左右。樹榦挺直,通體銀白,經陽光照射,閃爍有光,斑斕可愛。針葉青翠,間有青褐色球果,煞是好看。棵棵亭亭玉立,古雅壯觀。歷400餘年仍生機盎然,是省內獨有的白皮松古樹林,規模為國內所罕見,居國內集中儲量首位。
於林的過亭沒有亭子,但卻在四角各刻有“降龍獺”,這在眾多的林墓中,也極為少見。於林的過亭為什麼有降龍獺?其一,于慎行是三代皇帝的老師,人們把過去的皇帝比作龍,而他所教的正是年幼的帝王,在很多事情上,除了在世父王,還有他能降服“龍”,這是再自然不過了,其二,由於于慎行既是明朝詩人、文學家,又是三代帝王師,在當時來說,他雖不是帝王,但卻也是個舉足輕重極少有的人物,所以,把他自己稱為自天而降的一條龍。其三,安在這裡的“降龍獺”還起一個“避雷針”的作用,能阻止妖魔鬼怪到此打擾。
於林望天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