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危機

迪拜危機

迪拜危機是指迪拜世界集團遭遇金融危機,導致一系列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巨大財富蒸發和破產的事件。事件證明了迪拜金融面臨全新危機,並對世界金融帶來巨大影響和負面效應。

危機介紹


預警
一般而言,在所有的投資風險中,主權風險是第一位的風險,一國境內任何機構的評級都不能超過該國的主權評級。而從全球範圍來看,進入2010年來主權危機風聲鶴唳。7月27日標準普爾警告稱,它可能會自2002年以來首次下調日本的主權信用評級,此舉突顯外界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財政健康狀況及民主黨新政府政策的懷疑。標準普爾表示,日本民主黨政府的計劃表明,該國針對長期預算赤字和巨額債務的行動慢於預期,而其社會政策“不太可能”提高中期經濟增長速度。從歷史上看,發生主權違約並不罕見,一旦一國的資產和經濟增長能力無法負擔其沉重的債務包袱時,債務國將選擇主權違約來消除債務負擔的可能性就變得很大,不同的是進入2013年來爆發頻繁:先是迪拜危機引發全球金 融動蕩,之後希臘、西班牙、愛爾蘭、義大利等國因國家償債能力而深陷主權債務違約風險。而一旦發生主權評級下降,就將影響到國家的融資成本和市場投資信心。雖然日本財政大臣菅直人堅決表示,日本政府能夠留住投資者的信任,但在安邦高級研究員賀軍看來,根據評級機構一貫對發達經濟體的“偏愛”,此次對日本評級下調很可能本身就是滯后的指標,如果對發達經濟體的信心都在下降,或將說明從銀行系統危機、金融市場危機、信心危機,再到7月份的主權債務危機,一個新的全球性風險路線圖正在顯現。
2010年以來,浙江民間借貸利率普遍上揚,較多的浙資仍執迷於迪拜房地產市場。迪拜房地產管理局2013年將取消的開發項目共500個,總價達10億迪拉姆(1美元約合3.67345迪拉姆),摺合2.72億美元。早在迪拜危機來臨之際就已撤出的迪拜上海島“島主”胡賓稱,這實際上是當地政府在清理“爛尾樓”。這次清理如同一場糾錯。但一從事飾品貿易、房地產投資的義烏商人堅定地表示:“我不會撤離,這裡幾乎沒有潛規則,大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憑真本事逐利。”房地產開發鼎盛時期,迪拜擁有的高樓起重機約佔世界的1/5。開發商憑藉很少的首付金就可以做投資,房屋買賣高度自由,只需支付少量首付款就可購房,房價一下子被哄抬。房價由2007年的每平方英尺400-500迪拉姆,漲到迪拜危機前的1800迪拉姆左右,相當於每平方米2萬多元人民幣,最高達到了三、四萬美元。該義烏商人所投資的項目就在被清理之列,金額牽涉超億元,其占控股地位,虧損預計達到千萬元以上。部分浙資堅守迪拜的理由是無須繳納營業稅和所得稅,貨幣也可自由匯兌,並預期當地政府可能選擇發展工業,在迪拜開辦貿易公司的義烏商人將迎來新機遇:從義烏市場採購縫紉機、針織機、建材等設備和材料,再賣到迪拜去。安邦學者認為,迪拜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是大趨勢,這不是當地政府的產業政策可以改變的,部分浙資被套迪拜樓市可能與2013年浙江民間利率上行有一定的關係。
發生
漫畫
漫畫
迪拜財政部2009年11月25日突然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產分支棕櫚島集團將推遲償付數十億美元的債務最少六個月,以便進行債務重組。棕櫚島集團是負責開發超大型人工島度假勝地“棕櫚島”的企業,必須到下月14日前向阿拉伯的投資者償還35億美元的債務。據《紐約時報》估算,“迪拜世界”的對外債務高達590億美元,占迪拜總債務的74%。因此,7月發生的迪拜債務危機正在深深地影響著全球經濟。
2010年5月27日,迪拜國際資本(Dubai International Capital)和一個銀行委員會周四要求貸款商將某些債務的到期時間延長三個月,至9月30日。

原因


房地產業的過度開發
9·11后,中東人赴歐美旅遊受到限制,迪拜便吸收休閑需求,起到了一種“解放區”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國有企業“迪拜世界”在港口運營、房地產開發、旅遊休閑、經濟自由區運營、私募基金、大型折扣店、航空項目、證券交易和金融服務領域,在世界各地推進大型項目,實現了膨脹式的高速發展。1994年來,迪拜又雄心勃勃推進了象徵性建築如七星級酒店迪拜塔等大規模建設項目,試圖變身為擁有“世界地標”最多的頭牌國際大都會。這些大型項目,都吸引海灣地區的多個產油國將通過高油價盈利積累的巨額外匯投入到了迪拜。據悉,接近完工的“迪拜塔”是全球最高建築,內外部裝潢都極盡豪華,而正是為了建造這個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迪拜才背上了800億美元的外債。據披露,過去四年多來,迪拜以建設中東地區物流、休閑和金融樞紐為目標,推進了3000億美元規模的建設項目。在此過程中,政府與國有企業的債務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增加,估計到7月底債務總量達到了近800億美元。在迪拜,工地遍布全城,而且動輒就是“世界最高”、“世界獨有”或者身價百億的項目。為了進行這些項目,迪拜政府與其所屬開發公司在全球債券市場大舉借債,籌措投資資金。而這些投資無數的項目卻難以在短期實現盈利,最終讓迪拜一步步走上債務危機的道路。在這種情況下,2007年9月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對迪拜的影響並非此前傳言的那樣“毫髮無損”,而是致其元氣大傷。房價下跌、建設項目被取消等利空因素接連出現,使暫停償還債務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國際金融危機
迪拜1999年來大舉投入國際金融業,在金融危機持續的影響下,迪拜的投資出現嚴重虧損,給債務危機埋下隱患。
2007年,“迪拜世界”斥資51億美元,購入美國娛樂業巨頭米高梅公司近10%的股份。但後來,米高梅的股價一度從當時的84美元降至16.8美元。還有,迪拜其它投資公司花費近30億美元購入了德意志銀行和渣打銀行的股份,但這兩家銀行的股價也大幅縮水。
美元貶值
迪拜執行的本國貨幣迪拉姆與美元掛鉤的政策也使此次迪拜的債務危機“火上澆油”。從2009年到2010年,美元的貶值導致迪拜和海灣地區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率連續數月高達兩位數。美元的貶值引發迪拜經濟的衰退,這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此次債務危機的“幫凶”。

影響


油價

倫敦布蘭特期油價格下跌1.31美元,報77.1美元。紐約周四1月期油下跌0.43美元,報每桶77.53美元。

股市

26日,亞太及歐洲大部分股市跌聲一片,歐洲股市更是一開盤就暴跌3%。截至25日收盤,滬指跌2.36%報3096點,兩市成交量萎縮。本周滬指累計下跌6.41%,接連失守3300、3200、3100點三大關口,深成指累計跌5.98%,失守14000、13000點兩大關口。

債市

迪拜“倒債危機”傳出,迪拜政府的信貸違約掉期合約價隨即大幅飆升。一些人甚至認為,迪拜可能成為繼2002年阿根廷倒債以來,全球最嚴重的主權債務違約事件。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和穆迪馬上下調了迪拜國有企業的債權信用等級。在倫敦金融市場,體現迪拜債權違約風險的尺度信用違約互換(CDS)利率暴漲。

全球經濟復甦

分析人士認為,迪拜此次事態可能將延緩全球經濟復甦, “迪拜世界”暫緩還債,被視為另一次雷曼事件,會拖累剛剛邁上復甦軌道的全球經濟。被此次迪拜債務危機深套其中的“迪拜世界”的債權人包括滙豐控股、巴克萊、萊斯以及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全球多家知名大銀行,而它們此前就已因金融危機大受打擊。2010年7月底,迪拜政府表示,已指定德勤會計公司來牽頭重組債務,但市場人士擔心,由於迪拜過去太過依賴外來資金,國際金融機構參與程度極大,因此這些機構未來可能要面對巨額虧損及壞賬,剛恢復元氣便要再受打擊。
對經濟復甦影響有限
債務危機與金融衍生產品導致的危機不同,其槓桿率較低,傳染性不強。專家認為,迪拜債務的主要債權方——西方發達國家,在處理債務危機上有比較成熟的經驗。西方國家銀行或將沿用處理墨西哥、韓國企業債務危機時的方式,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危機國家政府提供救助資金,讓危機國家的企業債務轉化為政府債務,避免企業破產,保障銀行安全。由於全球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歐洲商業銀行不缺乏流動性,並且債務危機可延期解決,歐洲銀行不太可能出現大的損失。陳炳才認為,迪拜危機會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的說法缺乏論證。美國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的資金投向是金融資產,對實體經濟影響有限,即使退出寬鬆政策,相對於金融資產價格,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以忽略。其他國家採取的寬鬆的信貸和財政政策,是針對實體經濟的,這種政策本身就決定了其退出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歐美主要國家因迪拜債務危機改變經濟策略,全球經濟復甦進程發生逆轉的可能性也不大。

GCC國家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迪拜發生的債務危機對其它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國家影響很小。法國農業信貸旗下的Calyon投行分析師表示,迪拜債務危機對迪拜及阿聯酋的形象是一個極大的打擊,但這一事件對海合會其它國家不會造成持久影響,因為海合會6國都各自採取的不同發展模式。該分析師指出,與迪拜不同,其它海合會國家債務水平很低,且對外投資策略較為謹慎。

名人

在被迪拜危機“套住”的明星中,球星貝克漢姆和好萊塢男星布拉德·皮特據信是其中兩個苦主,他們在這裡購置的資產價值也大幅縮水。除了貝克漢姆和皮特,足球名將邁克爾·歐文、喬·科爾、大衛·詹姆斯以及基隆·代爾等,據傳都在這個人工島上安了家。很多人均買入了迪拜世界下發展商興建的棕櫚島豪宅樓花,工程隨時會爛尾。這些策劃興建的別墅極盡奢華,2000套豪宅2002年推出時非常搶手,一個月內就一賣而光。除了喬·科爾於去年夏天,清醒地在迪拜樓市泡沫爆破前,以210萬英鎊賣出別墅大賺離場外,眾星全部慘成樓蟹。

各方反應


阿聯酋

過去迪拜每次遇到困難,都會向阿聯酋七個酋長國中的“老大”阿布扎比求救。有分析人士據此認為,迪拜下一步很可能是向阿布扎比求助,從後者那裡拿到一筆緊急資金,力圖完成“迪拜世界”此次事關重大的債務重組。迪拜政府已指定德勤來牽頭對迪拜世界進行重組,並任命該公司一位高層擔任“首席重組長”,意味迪拜世界的現有管理團隊將靠邊站。迪拜世界董事長蘇萊姆將會留任。迪拜世界如要賣產還債,也有不少選擇。它持有迪拜世界港口公司,其經營的港口和運輸集團業務遍及全球。迪拜世界亦投資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的美高梅集團,並持有紐約百貨公司Barneys約10億美元(約77.5億港元)股權。
迪拜是阿聯酋第二大酋長國,政府2009年大力擴充銀行、房產和運輸業,負債高達800億美元。但人們很早以前就發現,迪拜龐大的基建項目和棕櫚型旅遊度假區,是繁榮時期匆匆上馬的項目,名副其實是“建在沙子上”的。
據道瓊斯通訊社報道,迪拜政府負債800億美元,包括迪拜世界的590億美元債務,其中逾一半債權由歐洲銀行持有,約達400億美元。瑞信分析師稱,如果這400億美元貸款中虧損一半,歐洲銀行的壞帳撥備將可能增加5%。有分析指,渣打銀行和滙豐銀行是2009年向阿聯酋批出貸款的8大外資銀行之一。渣打表示,不對具體客戶作評。
全球信貸危機重挫樓市,據德意志銀行統計,迪拜樓價自2008年高位急跌一半,瑞銀報告預測還會再跌30%,返回2008年的水平將需時數年。2010年內情況有好轉跡象,開放給外國投資者購買的住宅樓價,第3季攀升7%,但按年算,仍跌47%。2010年油價回升,迪拜在油元帶動下經濟正緩慢復甦,渣打銀行駐迪拜地區研究部主管馬拉泰非蒂斯預測,迪拜2011年經濟將增長4%,擺脫2010年1%的經濟收縮。

美國

奧巴馬政府官員周五表示,美國財政部及白宮正密切留意迪拜的情況。迪拜國有企業迪拜世界(Dubai World)要求延遲償還以億美元計的債務。"我們正緊密留意迪拜的情況,"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她沒有發表更多詳情。美國白宮也表示,政府官員正密切留意迪拜的事態進展。

日本

《產經新聞》28日以《迪拜之夢終結?投機資金流出,沙上樓閣...》為題對迪拜債務危機進行了分析和評論。

英國

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周五表示:“雖然這是一種倒退,但我認為我們將會發現,它的規模不及我們此前已經處理完畢的問題。”他指出:“目前,全球金融體系已經變得更加牢固,有能力處理當前出現的問題。”

法國

總理弗朗索瓦·菲永(Francois Fillon)也表示,歐洲地區擁有足夠的資源,能夠確保不會發生第二輪的金融危機。法國各大銀行表示,它們在迪拜主權債務危機當中的風險敞口有限。

俄羅斯

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表示,全球經濟將難以完全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

歐盟

歐洲央行理事、塞普勒斯央行行長歐菲尼德斯(Athanasios Orphanides)稱:“迪拜最近以來發生的事情只是經濟復甦進程當中的短暫中斷,是我們所面臨的困難之一,確認了我們有關前方仍舊存在不確定性的觀點是正確的,未來的道路可能仍將是崎嶇不平的。”

義大利

義大利央行稱,該國銀行業應該不會面臨與迪拜風險有關的問題。

韓國

韓國金融委員會和金融監督院29日舉行緊急金融對策會議,在對迪拜債務危機的影響進行評估后認為,危機對韓國經濟本身影響有限,但仍存在進一步擴大的可能,因此需要密切關注,並系統性地加以應對。主持當天會議的韓國金融委員會副委員長權赫世說,韓國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債券規模很小,而且韓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狀況較好,正在得到外國投資者的認可,因此迪拜債務危機對韓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將是有限的。據統計,韓國金融機構所持有迪拜世界公司債券共8800萬美元,韓國國內銀行所借海外資金中來自中東地區的共4億美元,僅占借款總額的0.3%。韓國財政經濟部經濟政策局長尹宗源則表示,從紐約股市等來看,全球主要股市總體跌幅不大,迪拜債務危機對世界經濟影響不大,對韓國經濟所造成的影響更將是“極其有限的”。他認為,中東是重要產油區,資金充沛,阿布扎比也會對迪拜出手相助,迪拜債務危機不會擴散。

中國

中國銀行新聞發言人趙蓉說,經查,債券;中行海外分行與迪拜世界公司沒有直接貸款授信業務關係。
趙蓉表示,中行將進一步跟蹤調查這一事件對中行其他業務的潛在影響,並密切關注相關風險。工行相關人士表示,不持有迪拜世界的債券。 2009年10月,中國工商銀行(中東)有限公司在阿聯酋迪拜開業,成為我國商業銀行在中東地區設立的首家全資子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有關負責人接受查詢時稱,建行正在抓緊了解和核實相關情況。中國交通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交行沒有對迪拜世界的信貸及債券敞口。
迪拜危機和我們直接的關係也許不大,但間接的相關性:
1、新興市場。在2007年,絕大多數專家、投資者都堅信股市能衝上8000點,而股指卻從6124點自由落體至1664點。央行數據顯示,9月份外匯儲備增加618億美元,其中約400億美元為流入境內的熱錢,據測算,2010年以來至少有千億美元熱錢湧入國內;香港金管局日前表示,2009年至2010年共有逾5000億港元熱錢流入香港。在2009年到2010年間,隨著中國股市、樓市暴漲,熱錢獲利豐厚。
2、都有涉及地產的超強國企。“迪拜世界”是酋長國迪拜最大的國有集團,業務橫跨房地產、港口、金融等領域。據介紹,迪拜世界具有強大的融資平台功能,其主要任務是為把迪拜建成全球金融中心而融資。從某種角度看,我們的國有銀行和國企也做著同樣的事情。
3、表現於地方政府的職能方面。迪拜是阿聯酋7個酋長國之一,迪拜地方政府以國企“迪拜世界”為平台,主導著當地地產、金融和旅遊開發。
儘管此次迪拜危機或許不會成為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引爆點,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衝擊也很有限,但這並不代表迪拜危機與我們無關。事實上,這場源於房地產市場過度投資的債務危機給眼下同樣高燒不退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敲響了警鐘。它對中國的全部意義在於,以自己的現身說法,警示中國:任何一個過於倚重房地產的經濟體都必然走向崩潰。
中國房地產業與金融的捆綁,比迪拜更嚴重。根據央行發布的報告,截至2010年6月末,商業性房地產貸款餘額為6.21萬億元,如果算上房地產業的社會集資,數額更大。而龐大刺激經濟計劃所耗用的資金更為驚人。數據充分顯示了房地產在中國經濟復甦過程中所佔的分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表示,房地產業佔到GDP的6.6%和1/4投資,直接相關產業達60個,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直接命脈。一旦房地產市場出現大的波動,現階段依靠房地產發展生產的幾十個行業,如鋼筋水泥生產商等,還有那些投資房地產業的大中型企業都將受到無法估量的損失,甚至可能因為大量資金的喪失,讓失血嚴重的中國實體經濟崩潰。房地產市場火爆是中國經濟復甦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其市場風險同樣不容小覷。完全靠資金推高的低價房價,很難保證一勞永逸。一旦未來積極調控政策選擇退出,房地產業就可能出現根本性的逆轉變化。表面上看,迪拜危機對復甦中的中國經濟沒有太大影響,但中長期隱含的可能危機還是值得關注。
在2010年11月28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產業安全論壇“上,許多專家認為,迪拜危機有可能是中國外儲投資的市場機會。國務院國資委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認為,雖然截至2010年8月迪拜危機將多大程度上影響全球和中國的經濟尚不可知,但至少還會蔓延一段時間,這或許會給中國帶來一定的投資機遇,將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黃金和石油儲備。許多與會專家也對此表示贊同,他們分析認為,由於阿聯酋已宣布將“有選擇地”援助陷入債務危機的迪拜,屆時它肯定會增加石油供給,以增強自己的償債能力,所以未來石油價格可能不會超過80美元;在這種情況下,黃金價格在2010年內也不太可能突破1200美元。
迪拜世界、希納政府債務危機與美國次貸危機比較
自迪拜主權投資公司曝出債務危機后,24小時內全球股市接連暴跌。市場瀰漫著恐慌氣氛。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迪拜危機”屬“可控型危機”,不必過於緊張。至於全球股市暴跌是周期加突發事件導致。她認為全球股市重挫主要由三方面原因導致:第一,經濟復甦前景不確定,投資者信心不足。“迪拜危機”發生在經濟復甦前景尚未明朗,尤其是美國經濟數據喜憂參半,銀行倒閉、失業率以及企業倒閉都處於高位狀態下,投資者對經濟復甦信心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稍有風吹草動,市場便恐慌不及。第二,從技術面看,全球股市集體大跌,是因為股市已經上漲了一段時間,剛好位於調整周期。在調整周期點上發生“迪拜危機”事件,導致股市迅速暴跌。第三,市場的恐慌心理與迪拜所處特殊的位置有關。迪拜是全球消費、旅遊中心,尤其與歐美經濟和金融市場息息相關。但總體來看,因為畢竟它的規模要比美國次貸危機小得多,影響也小得多,對於“迪拜危機”不必過於緊張。
為什麼迪拜世界不能引發第二波金融海嘯呢?第一,迪拜世界不是雷曼兄弟。雷曼兄弟既是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又是美國短期貨幣市場的重要做市商。雷曼兄弟的倒閉不但打破了投資者關於具有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預期,而且引發了短期貨幣市場的崩盤,觸發了影子金融機構的系統性崩潰。相比之下,迪拜世界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扮演的角色很不起眼,僅僅是地處中東一隅的實體企業而已;第二,迪拜世界的債務相當透明,而且並沒有介入過於複雜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債務違約造成的乘數有限;第三,儘管跨國銀行可能會遭遇較大衝擊,但發達國家政府不會再度讓雷曼破產的悲劇重演,在政府各種支持下,跨國銀行將和迪拜世界達成債務重組協議。
有人擔憂,迪拜世界債務危機會引發國際投資者對整個新興市場國家主權風險的重新評估,從而可能引發短期國際資本的再度逆轉。這種觀點太過杞人憂天。一方面,迪拜代表不了東亞新興市場國家。後者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顯著降低外債規模,並積累起巨額外匯儲備。清邁協議多邊化努力增強了東亞國家抵禦危機衝擊的能力。另一方面,迪拜甚至代表不了中東國家。典型中東國家的繁榮構築在油價之上,當油價回到每桶80美元的水平上,中東國家爆發危機的可能性已經不大。此外,外債負擔較大的中東歐國家在09年年初的確是風聲鶴唳,但隨著市場反彈、IMF提供的援助以及與債權者達成的協議,這些國家已經挺了過來。最嚴重的後果,無非是迪拜違約導致中東歐國家主權風險溢價上升,危機對整個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不大。
整個世界正處於金融市場回暖與實體經濟反彈的關鍵時刻,市場信心依然脆弱。因此,迪拜世界債務危機的爆發在短期引發連鎖反應。市場超調是短暫的,當市場意識到迪拜世界不過是舊危機的漣漪,而非新危機的濫觴之時,市場也回歸理性,一切仍將回到V形反彈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