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先剛

中國工程院院士

羅先剛,男,漢族,1970年12月出生於四川省蒼溪縣,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光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光學工程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四川省政協常委,民進四川省委常委,中國光學學會光學製造專委會主任,四川省科技青年聯合會主席,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光學學會會士、美國光學學會會士、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國際光子學與激光工程學會會士。

1993年羅先剛從四川師範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1995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2001年博士畢業后前往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並擔任研究助理;200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2005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08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3年入選首批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201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5月,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主要研究方向:數字光學,懸鏈線光學,微納光刻,亞波長電磁學,結構功能材料及器件,仿生光子器件及系統等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70年12月,羅先剛出生於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橋鎮青林村。
1989年09月—1993年07月,就讀於四川師範大學物理系本科,獲學士學位(期間1989年09月—1991年07月,就讀於綿陽師範學院物理系學習)
1995年09月—1998年07月,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1998年09月—2001年03月,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1年05月—2002年05月,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年05月—2005年01月,擔任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助理(Research Scientist)。
2004年12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2005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2008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9年,被評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13年,入選中組部首批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
2017年,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的有效候選人。
2018年,入選中國光學學會會士;1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
2019年6月,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的有效候選人;11月22日,當選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
現任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微細加工技術,亞波長電磁學、微納光學、人工結構材料、電磁超構表面、表面等離子體光學,仿生光子和輕小型光學器件及系統。先後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國家多項973計劃、863計劃任務。
承擔項目
根據2019年12月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網站顯示,羅先剛先後主持完成了包括國家重大科學基礎研究、中國科學院院長基金、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在內的多項國家級課題及國際合作研究課題。
項目時間項目名稱項目來源
2013年07月—2018年06月波的衍射極限關鍵科學問題研究科技部973計劃,首席科學家
2012年01月—2016年12月基於表面等離激元的無掩膜并行納米直寫技術研究
科研成果
根據2019年12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站顯示,羅先剛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多項。
研究成果
提出在亞波長尺度調控電磁波位相、偏振和振幅的原理和方法,設計並實現了一系列平面光學元件、亞波長結構天線和吸波材料,獲多項獎勵。
代表性著作
根據2019年12月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網站顯示,羅先剛先後發表SCI收錄論文300餘篇。
Luo, X., & Ishihara, T. (2004). Surface plasmon resonant interference nanolithography technique [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4(23), 4780-4782.
羅先剛
羅先剛
Feng, Q., Pu, M., Hu, C., & Luo, X. (2012). Engineering the dispersion of metamaterial surface for broadband infrared absorption[J]. Optics letters, 37(11), 2133-2135.
Pan, W., Huang, C., Chen, P., Pu, M., Ma, X., & Luo, X. (2013). A beam steering horn antenna using 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J].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61(12), 6218-6223.
Ma, X., Pan, W., Huang, C., Pu, M., Wang, Y., Zhao, B., ... & Luo, X. (2014). An active metamaterial for polarization manipulating[J].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2(10), 945-949.
Pu, M., Li, X., Ma, X., Wang, Y., Zhao, Z., Wang, C., ... & Li, X. (2015). Catenary optics for achromatic generation of perfect optical angular momentum[J]. Science Advances, 1(9), e1500396.
Luo, X. (2015). Principle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metasurfaces[J].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58(9), 594201.
Tang, D., Wang, C., Zhao, Z., Wang, Y., Pu, M., Li, X., ... & Luo, X. (2015). Ultrabroadband superoscillatory lens composed by plasmonic metasurfaces for subdiffraction light focusing[J].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9(6), 713-719.
Li, X., Chen, L., Li, Y., Zhang, X., Pu, M., Zhao, Z., ... & Luo, X. (2016). Multicolor 3D meta-holography by broadband plasmonic modulation[J]. Science advances, 2(11), e1601102.
Luo, X. G., Pu, M. B., Li, X., & Ma, X. L. (2017). Broadband spin Hall effect of light in single nanoapertures[J].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6(6), e16276.

教學成就

● 指導學生
根據2019年12月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網站顯示,羅先剛先後指導了博士十餘名,碩士二十餘名。
● 教育成果獎勵
2013年,羅先剛指導的博士生蒲明博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他本人獲得2013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

獲得榮譽


2005年起,先後獲得周光召傑出青年基礎科學獎,
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
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
科研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先後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學者,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國家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組部首批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Fellow,美國光學學會(OSA)Fellow,
國際激光工程研究院(IAPLE)Fellow,
於2009年、2010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次(排名均為第一),
2016年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018年,入選中國光學學會會士,
多次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和優秀獎,指導的博士論文多次獲得中科院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2020年5月30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狀獲獎者。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2010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11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1年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
2011年09月第四屆周光召基金會"傑出青年基礎科學獎" 
2014年
國際激光工程研究院會士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hotonics and Laser Engineering, IAPLE Fellow) 
2016年06月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 
2018年中國光學學會會士 
2019年美國光學學會會士(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OSA Fellow)
2019年四川省“天府傑出科學家”稱號 
2019年11月22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Fellow
2020年5月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2021年8月16日入選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有效候選項目名單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2008年—2013年四川省科技青年聯合會第四屆理事會副主席
2012年05月—中國民主促進會四川省第七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2013年01月—政協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2019年7月第12屆亞太近場光學國際會議共同主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諮詢委員會委員
《光電工程》主編
《Journal of Laser Micro-nano Engineering》編委

人物評價


羅先剛在學習上坐得住,喜歡研究,成績好,樂於助人,還很有愛心,非常有正能量,在生活上自己比較節儉,但遇到家庭困難的同學也會伸手相助。(羅萬興老師評)
羅先剛與同事共同完成的“超構表面電磁功能器件原理、方法及應用”被評價為變革性、替代性技術,成功解決了載人航天、激光束控制、空間成像等多項國家重大任務中的技術難題,促進了中國戰略高技術和國防科技進步。(中國民主促進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