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鍋鏟葉的結果 展開

鍋鏟葉

植物

鍋鏟葉,別名 龍球果、鬧蛆葉、老鼠鈴。味苦;微甘;性溫。主治 清熱祛濕;益肺止咳。用於痢疾;肺結核;支氣管炎。分佈於雲南等地。

基本介紹


鍋鏟葉
鍋鏟葉
【拼音】 guo chan ye
【原植物】Passiflora henryi Hemsl.(圓葉西番蓮)
【藥用部位】以植物的全株入葯
【功效分類】清熱祛濕葯;益肺止咳藥。
【附註】植物描述,詳見詞條:圓葉西番蓮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藥材來源


藥材基源

西番蓮科植物Passiflora henryi Hemsl.圓葉西番蓮的全株。

採收儲藏

夏;秋季採收;洗凈;曬乾。

同名中藥


原植物-鐮葉西番蓮(圖2)
原植物-鐮葉西番蓮(圖2)
【藥名】:鍋鏟葉
【別名】:半截葉,芽喃壩、套朗拜(傣藥名)
【來源】:為西番蓮科植物Passiflora wilsonii Hemsl.鐮葉西番蓮的全草。
性味:
⑴《中華本草傣葯卷:味苦,性平。
⑵《全國中草藥彙編》:微苦,溫。
功效主治:
⑴《中華本草》傣葯卷:通血止痛,利膽退黃,補水納氣,平喘。用於腰膝冷痛,周身乏力,性慾冷淡,陽痿,遺精,早泄;月經失調,痛經,經閉;產後胎衣不下;黃疸;咳喘。
⑵《全國中草藥彙編》:舒筋活絡,散瘀活血。用於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瘧疾,痰阻,蛔蟲病;外用治骨折。
用法用量:
⑴《中華本草》傣葯卷 內服:煎湯,根20g;葉10~20g,或泡酒。
⑵《全國中草藥彙編》15~30;外用適量,鮮根搗爛敷患處。
附註:
⑴鐮葉西番蓮,又名:鏟葉西番蓮,見《全國中草藥彙編》。
⑵植物描述,詳見詞條:鐮葉西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