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沙鎮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轄鎮

雙沙鎮,隸屬於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地處古藺南緣,赤水河北岸,東與觀文鎮馬嘶苗族鄉相連,南連馬蹄鄉,西與敘永縣摩尼鎮相鄰,北與古藺鎮相依,鎮人民政府距古藺縣城33千米,總面積199.32平方千米。

清朝初期,雙沙鎮境域為永寧衛南四屯東榮里;1992年,與陳坪、河屯、萬壽3鄉合併為雙沙鎮;截至2018年末,雙沙鎮有戶籍人口50158人;截至2020年6月,雙沙鎮下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白沙街社區。

2011年,雙沙鎮財政總收入1900萬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20萬元,比上年增長68.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30萬元,增值稅850萬元,企業所得稅220萬元,個人所得稅2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7.3%、67.2%、69.4%、69.5%人均財政收入366元;2018年,雙沙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2021年,古藺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35532人。

歷史沿革


雙沙鎮實景
雙沙鎮實景
據《明史》記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於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設白撒千戶所,同年,貴州都指揮同知馬燁建所城,石城方圓一里多,隸屬於赤水衛(赤水衛隸四川都指揮使司),距今己有六百多年歷史。
永樂十一年(1413年),赤水衛改隸貴州都指揮使司,白撒屬貴州。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奢崇明攻掠東山堡,桃園,白蠟園等地。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撤白撒千戶所,併入赤水衛。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赤水衛,白撒屬畢節縣。
雍正八年(1730年),白撒劃歸四川,隸敘永軍糧廳。
1956年設白沙區。
1981年更名為雙沙區,雙沙得名。
1992年建雙沙鎮,隸古藺縣。

地理環境


雙沙鎮地處瀘州南部,是川南入川第一鎮,是四川省級小城鎮試點示範鎮,是四川省級衛生鎮。雙沙鎮白沙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重要的轉戰之地,是瀘州市愛國教育基地。這裡奇芳實物,景色宜人,特別是白沙壩子萬畝油菜花景觀,有川南“小羅平”之美稱。雙沙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資源豐富,信息暢通。
雙沙菜花節
雙沙菜花節
雙沙鎮地處古藺西南,幅員198.9平方公里,距古藺縣城34公里。轄15個行政村,一個社區,135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5.1萬人(含常駐流動人口),總耕地面積43625畝,其中:田面積16456畝,土面積27169畝。
位置境域
雙沙鎮地處古藺南緣,赤水河北岸,東與觀文鎮、馬嘶苗族鄉相連,南連馬蹄鄉,西與敘永縣摩尼鎮相鄰,北與古藺鎮相依,鎮人民政府距古藺縣城33千米,總面積199.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雙沙鎮境內最高點海拔1300米;最低點海拔700米。
氣候
雙沙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小。多年平均氣溫16.5℃,無霜期年平均35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39.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54.9毫米。
水文
雙沙鎮境內白沙河屬赤水河流域支流,自西向東於馬蹄匯入赤水河,白沙河流域面積為85平方千米。
雙沙鎮實景
雙沙鎮實景
自然災害
雙沙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雪、冰雹、大風、乾旱等,乾旱災害年平均發生1.3次,主要發生在5—10月;冰雹災害年平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6—8月。

自然資源


境內煤、鐵、磷礦高嶺土、大理石、石膏、方解石石灰石、以及風能等資源豐富,坪子'、普五、慶豐煤礦,年生產總量為30萬噸左右。古敘煤田觀文礦區一把傘煤礦儲量可達10億噸,河屯磷礦儲量2億噸。白沙坪子煤礦儲量3億噸,河屯磷礦儲量2億噸,小堡大理石儲量100萬立方米,鐵礦儲量2億噸。雙沙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已探明白馬洞、龍洞、獅子山熔洞眾多,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雙沙220變電站正在建設中,另外,雙沙風電場項目也正穩步推進。
境內有鄉鎮企業,寸腰岩、洞粱子、映山紅電站三個,總裝機容量為1500個千瓦,私營投資的峰岩電站裝機容量為800個千瓦。四個電站已與川南同網,境內有省級小二型水庫三座(上游、紅永、李旭溝),山坪塘8口,大塘76口,為雙沙農業生產提供了可靠保證。
2011年,雙沙鎮有耕地面積43600畝,可利用林地面積10.3萬畝。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雙沙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社區白沙街社區、
行政村普慶村、陳坪村、德安村、紅光村、紅沙村、河屯村、寨坪村、白馬村、龍升村、小堡村、白沙村、星光村、東山村、萬壽村、慶豐村。
截至2020年6月,雙沙鎮下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社區白沙街社區、
行政村普慶村、陳坪村、德安村、紅光村、紅沙村、河屯村、寨坪村、白馬村、龍升村、白沙村、星光村、東山村、萬壽村、慶豐村;鎮人民政府駐地白沙街社區。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雙沙鎮轄區總人口4973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960人,城鎮化率18%,另有流動人口1785人,總人口中,男性26439人,佔53.2%;女性23294人,佔46.8%;14歲以下9819人,佔19.7%;15—64歲33601人,佔67.6%;65歲以上6313人,佔12.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6258人,佔93.1%;苗族3475人,佔6.9%。
截至2018年末,雙沙鎮有戶籍人口50158人
2021年,古藺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3553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雙沙鎮財政總收入1900萬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20萬元,比上年增長68.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30萬元,增值稅850萬元,企業所得稅220萬元,個人所得稅2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7.3%、67.2%、69.4%、69.5%人均財政收入366元。
2018年,雙沙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農業
2011年,雙沙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1.4億元,比上年增長26.6%,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9%,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為主,生產糧食8956噸,其中水稻2325噸,玉米294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種植烤煙12000畝,產量為6620噸;種植油菜10500畝,產量1326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生豬飼養量9.9萬頭,年末存欄6.6萬頭。雙沙鎮玉米圖
工業
2011年,雙沙鎮工業以生產原煤、酒為主,工業總產值3.7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3.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53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700萬元,比上年增長44.2%。

文化


地名由來
雙沙鎮,原名白撒,因境內有白沙和紅沙兩地而得名。
文物古迹
雙沙鎮有四渡赤水總司令部及白沙會議會址,毛主席在這裡召開過白沙會議,據說這棵樹是毛主席親自種下的,被稱為潤之香樟,總司令部舊址已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沙古稱白撒,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於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設白撒千戶所,同年,貴州都指揮同知馬燁建所城,石城方圓一里多,隸屬於赤水衛(赤水衛隸四川都指揮使司),距今己有六百多年歷史,曾隸屬於貴州畢節和四川敘永;雙沙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重地,1935年2月毛澤東、朱德曾在雙沙鎮崔家祠堂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並發表了《告全體紅色指戰員書》,擬定了二渡赤水作戰計劃。雙沙鎮自一九九沉著應戰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交通


2011年,雙沙鎮有321國道橫貫全境;縣道古雙路、民雙路境內縱橫交錯;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已有9個村通水泥路
西南出海輔助通道321國道(廣州-成都)橫貫全境,省道“古金道”穿越雙沙壩子途經白沙村、小堡村、慶豐村、萬壽村直達古藺縣城,縣道古雙路途經雙沙鎮龍升村、東山村、白沙村直達雙沙場鎮。2003年政府投資400萬元硬化雙沙至萬壽“三級路網”公路9.7公里,2005—2006年政府利用“通達工程”項目60萬元在德安村、陳坪村、普慶村、紅光村、東山村、萬壽村新建和改建村級公路50公里,利用“以工代賑”資金59萬元在萬壽村、慶豐村、紅沙村、新建和改建萬馬公路、萬坪公路、新蔡公路21公里,建成河屯車田大橋一座,2007年鎮政府積極爭取國補資金建成紅沙、寨坪村通村水泥路15公里。全鎮有鄉村公路87條,448公里,15個村均實現通水泥路。
雙沙鎮實景
雙沙鎮實景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雙沙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560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16所,在校生354人,專任教師24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150人,專任教師13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5%。
社會保障
2011年,雙沙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4戶,人數245人,支出76.4萬元,月人均260元;城市醫療救助20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5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29戶,人數1778人,支出113.1萬元,月人均53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9人,支出8.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88人,支出33.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4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09人次,共支出14.1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7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68萬畝,倒塌房屋24間,直接經濟損失1240萬元,救災支出5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4人,社區服務設施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4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全年接受捐贈衣被400件,使2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雙沙鎮有郵政網點3個;電信企業1家。能源2011年,煤炭企業3家,年產煤30萬噸;發電廠4家,年發電量800萬千瓦時。
道路
2011年末,雙沙鎮有鎮區道路總長度12千米;橋樑5座,總長度45千米,
給排水
2011年末,雙沙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8.6千米,生產能力10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4.62噸。
供電
2011年末,雙沙鎮鎮區擁有變壓器7台,總容量255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3.2千米,用電負荷20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85%,供電可靠率90%。

發展與規劃

雙沙鎮實景
雙沙鎮實景
城鄉經濟同步發展,場鎮建設日新月異。1996年雙沙場鎮例入省級小城鎮以來,政府投資3500萬元建成寬16米,長2.5公里的商貿大街、交通街、行政街和長征街,投資300餘萬元的雙沙汽車站已投產使用。常住人口由2000人發展到7500人,形成了城鄉滲透,環境優美的新興城鎮。2003年被命名為瀘州市唯一的省級衛生集鎮,之後成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根據瀘州市規劃,雙沙將建設成2.5萬以上城鎮人口的重點集鎮。
四大經濟支柱,打造特色農業。大自然情有獨鍾,肥沃的土地資源鑄造雙沙特色農業的飛速發展。一是全鎮有適宜種煙村13個,種煙組78個,1802戶,種煙1000畝以上的村4個,2000畝以上的村2個,全鎮常年種煙面積12000畝左右。二是以趕黃草發展為切入點,帶動桔梗、苦蒿等中藥材發展,引進大企業在雙沙萬壽、河屯、白馬、普慶村發展趕黃草,引進葯業公司發展桔梗、苦蒿。實施退耕還林項目5395.4畝(核桃、楷杷、李子、板栗、梨子、柏木香樟),經濟果林3962.6畝。三是打造雙沙壩子優質糧油基地,發展高芥酸工業油菜,傳統油菜,優質糧種小麥。四是以關元生豬養殖基地為示範,促進全鎮畜牧業的發展。

旅遊


主要景點

四渡赤水總司令部及白沙會議會址
毛主 席在這裡召開過白沙會議,據說這棵樹是毛主席親自種下的,被稱為潤之香樟。總司令部舊址已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蓮花寺
蓮花寺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雙沙鎮白沙村,雙沙街道的東北方。寺院雄踞於千尺峭壁之上的石灰岩下,臨高於土坡之巔。始建於公元18世紀,傳說觀世音菩薩飛身至此,因而建廟。又有說法是懸崖峭壁上突出的石柱和一些奇石,好比人形,位於北面向南鞠躬作揖,象徵“南海觀世音菩薩之脫化”,甚為神奇。
在蓮花寺周圍裸羅坡有“波羅石”、貓耳坡有“貓神石”,還有“觀音石”等,又有峭壁間的洞孔,好似蓮花。建有具有獨特特色的三層式“望鄉亭”,建築面積132平方米。
觀景台、紅軍洞
為發展雙沙旅遊業修建了觀景台,觀景台在懸崖壁上修建,靠近紅軍洞。
紅軍橋
白撒隸屬敘永軍糧廳時所建,已有數百年歷史,當時紅軍長征時經過此橋,如今已十分古老。紅軍橋因一代二渡赤水時期中央紅軍在雙沙修整,偉人毛澤東曾駐足橋上而得名。
菜花節
菜花節是雙沙最著名的一個節日,每年菜花節的時候,雙沙南中北三個壩子一片金黃,吸引了來自各地遊客前來觀賞,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還有各種才藝表演。
圓洞口、消洞
圓洞口坐落於雙沙鎮東山村三組,地名(消洞)據說圓洞口曾是紅軍長征路過此地,圓洞口在遠處看去洞口成圓形,在茂密叢林遮擋,洞里分為左右兩條通道,右通道先窄后寬,裡面還能聽見水流的聲音,左通道岔路多,據說圓洞口與大洞子相連,由於無人走通,所以至今是謎,洞口的左上方刻有天保洞三個大字。
鳳凰洞、景佳洞、白馬洞
位於白沙村,喀斯特溶洞。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雙沙鎮被評為“瀘州市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鄉鎮”。
雙沙鎮實景
雙沙鎮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