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鰓病

爛鰓病

嗜纖維黏細菌,細菌體長大小為0.5微米X(4~4.8)微米。

病魚鰓絲腐爛並帶污泥,嚴重時鰓絲軟骨外露,鰓蓋內表皮被腐蝕,形成一個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

爛鰓病是一種傳染迅速,病程長,比較常見的魚病,一經發病便難控制其蔓延。爛鰓病主要有兩種:寄生蟲性爛鰓病和細菌性爛鰓病。前期養殖預防較好,沒有出現魚病,後期由於忽視預防,使魚生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在養殖的過程中要以預防為主,防重於治,防患於未然。

流行特點


該病在水溫15℃以上開始發生和流行。發病時間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為發病高峰期。危害品種主要有草魚、青魚鯿魚、白鰱。蝦、蟹鰓病發生也很嚴重,主要由嗜水氣單胞菌、愛德華氏菌引起。

發病癥狀


病魚體色發黑,尤其是頭部,江浙漁民稱為“烏頭瘟”。病魚獨自在池邊或浮於水面慢慢遊動,反應遲鈍,呼吸困難,食慾減退,病情嚴重時,離群獨游水面,不吃食,對外界刺激失去反應。鰓絲末端腐爛、充血,有時被成塊的污物和泥土粘著。嚴重時鰓絲被浸蝕成柱狀,鰓骨外露發白,鰓蓋骨內外層同時被腐蝕時遠看呈空洞狀,南方稱為“開天窗”。發病蝦蟹鰓絲被侵蝕,呼吸受阻。病蝦常游到淺水處俯伏不動。病蟹上岸不肯下水,不吃食,不脫殼,或脫殼不遂而死亡,常與肝臟病、腸炎病等併發,發病率50%左右,死亡率30%-40%。

疾病預防


(1)由於草食性動物的糞便是粘細菌的孳生源,因此魚池必須用已發酵的糞肥。
(2)利用粘細菌在0。7%食鹽水中就不能生存的弱點,可在魚種過塘分養時,用2%-2.5%的食鹽水溶液,給魚種浸洗10分鐘-20分鐘,可較好地預防此病。
(3)平均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200克化水全池潑灑。全池潑灑魚蝦菌必凈,平均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200~300克。每天1次,連用2天。

疾病治療


每100公斤飼料添加土霉素20-30克、氟哌酸16-20克,連喂3-5天。外用藥選擇殺菌消毒靈(0.2毫克/升)和009速康(2毫克/升),連用2次。防治蝦蟹爛鰓病,每100公斤飼料添加鰓病靈0.5-1公斤,連喂3-5天。外用藥選擇精碘(0.5毫克/升)、“二溴海因(0.2毫克/升),每周用藥一次。

魚類爛鰓病


引發魚類爛鰓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種:一是細菌-魚害粘球菌引起細菌性爛鰓病;二是真菌-鰓霉引起的鰓霉病;三是寄生蟲引起的各種鰓病,包括原生動物、粘孢子蟲指環蟲和中華蚤引起的各種鰓病

鰓病癥狀

1.由魚害粘球菌引起的細菌性爛鰓病,鰓絲腐爛,嚴重時鰓軟骨外露,並且常帶有污泥,鰓蓋內側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蝕成一個圓形透明的小洞,俗稱“開天窗”。
2.由真菌引起的鰓霉病,病魚鰓部呈蒼白色,有時有點狀充血或出血現象。此病常使魚暴發性地死亡,鏡檢會發現鰓黴菌絲。
3.由寄生蟲引起的鰓病
①原生動物的大量繁殖和騷擾,使魚的鰓部產生大量的粘液,嚴重影響魚的呼吸,因此浮頭時間較長,嚴重時體色發黑,離群獨游,漂浮水面。
②粘孢子蟲引起的鰓病一般在鰓的表皮組織里有許多白色的點狀或塊狀胞囊,肉眼容易看到。
③指環蟲引起的鰓病顯著浮腫,鰓蓋微張開,粘液增多,鰓絲呈暗灰色,鏡檢可見長形蟲體蠕動。
④中華蚤引起的鰓病,鰓絲末端腫大發白,寄生許多蟲體,並掛有蛆狀蟲體,故有“鰓蛆病”之稱。

藥物治療

1.細菌及真菌性爛鰓病的防治
①富氯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潑灑,重症隔日再用一次。
②同時配合用魚復寧、大蒜素、魚血停按0.2%的比例拌飼投喂3~6天。
2.寄生蟲引起的爛鰓病的防治
①用強效殺蟲靈或菌蟲殺手潑灑,其濃度為0.01~0.02ppm。
②內服漁經蟲克,連喂2次。每百斤飼料配藥200克。
③用復方增效敵百蟲每畝150克潑灑。

螃蟹爛鰓病


病因:細菌感染引起
癥狀:病蟹鰓絲變色,有炎症局部潰爛或缺損,食慾減退,行動遲緩。
防治方法:
a:外用潑灑二溴海因0.2ppm或聚維酮碘250ml或正海奇強克毒60ml/畝米;b:池塘底質、水質惡化時全池潑灑池底改良活化素20kg/畝米+複合芽孢桿菌250ml/畝米;c:內服蝦蟹寶0.5%、魚蝦5號0.1%、營養素0.8%、鰓病速克0.5%、Vc脂0.2%、肝膽雙保素0.2%、鹽酸環丙沙星0.05%、誘食劑0.2%,連用3—5天。

癥狀表現


鰓絲腐爛並帶污泥,嚴重時鰓絲軟骨外露,鰓蓋內表皮被腐蝕,形成一個透明“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