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2021年甘肅省隴劇院創排的原創隴劇

《大禹治水》是甘肅省隴劇院創排的原創隴劇,由田豐執導,雷通霞、佟紅梅、竇鳳霞、邵炳德聯合主演,於2021年10月15日在蘭州黃河劇院首演。

該劇入選“甘肅省重點文藝精品創作”計劃。

劇情簡介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劃分九州等故事家喻戶曉,在宏大的隴劇舞台上,大禹成功為新時代背景下“黃河精神”代言。劇中,洪水被虛擬成一個任性而頑皮的小姑娘,她彈奏的琵琶為其音樂形象。大禹則通過二胡來表達其情感和心境。還有高山峻岭,被想象成一個吹笛的姑娘和打擊樂的漢子。初時,洪水肆虐,民眾慘不聊生。憤怒的大禹率民眾奮戰洪水,要堵住她,要截斷她,可是越是與之對立,與之硬拼,洪水就越加驚濤蓋天,毀滅一切。久之,大禹發現,水也有溫柔平靜的一面,這時她是人類的朋友和生命的源泉。可是高山峻岭堵住她,要將她馴服壓制時,她便會瘋狂激蕩,一定要擊碎岩石,闖出自己的路來。而這時,人類就遭殃了。再後來,大大禹在日月輝,晝夜交替等現象中發現,萬物宇宙有自己的規律,一切都相剋相生相輔相成。一定要依循自然的規律改造自然,與大自然和諧共生,這樣才能真正成功。於是他與民眾移山疏水,讓他們各取自然,各歸其位,各隨其性,終於建成了山水融通,萬物和諧的世界。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琵琶:葉敏捷
竹笛:趙蘭、打擊樂:王若琦
月光女神趙丹妮、潘亞春
太陽之神劉廣、李宏

幕後製作


2022年1月12日,大型隴劇《大禹治水》研討會上,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特邀專家從劇本、舞美、演員、音樂等方面深入剖析,問診把脈,針對“病症”開“藥方”,齊心協力,細細打磨,讓隴劇《大禹治水》向精品出發。
《大禹治水》是一部看到“隴劇曙光”的力作,是讓隴劇走出甘肅、走向全國的重要劇目。自去年10月中旬首演以來,經過不斷打磨,劇本、舞美、演員等各方面基礎良好,有望朝著精品力作繼續邁進;特別是該劇大膽啟用本土隴劇人才,為鍛造隴劇藝術發展隊伍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著名戲劇評論家、省劇協原副主席嚴森林認為,戲劇作品的關鍵還在劇本,要在劇本上下功夫,也要進一步打磨提升舞美、道具、燈光等,特別是要更多表現隴劇的地方特色;在舞台的虛實結合上要加強,突出舞台藝術寫意風格。著名戲劇評論家、省劇協原副主席肖美鹿認為,要進一步提升劇情邏輯性,大禹治水成功的關鍵是“改堵為疏”,因而堵與疏的問題應儘早呈現。國家一級編劇、省歌劇院院長、省戲劇家協會主席李天聖認為,要充分利用皮影等隴劇表現手法,將大禹和塗嬌的“愛情”戲演飽滿、演浪漫,戲劇高潮部分的人物矛盾要更加清晰尖銳。與會專家還就洪水場面的呈現、人物性格的刻畫、現實意義的挖掘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
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隴劇院《大禹治水》主創團隊要充分整理、吸納、消化、利用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強化劇情,巧妙處理戲劇故事情節,進一步凝練唱詞,著力從民族精神、黃河文化、生態保護三個方面提升該劇立意,努力在守正創新中將該劇打造成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舞台藝術精品。
該劇在人物設置上有三條線索,一是用樂器扮演角色,“讓四種樂器扮演三個角色,讓音樂聽覺視覺化,這都是以前沒有過的。”該劇主演是大禹扮演者——二胡劉光宇;水扮演者——琵琶葉敏捷;山扮演者——竹笛趙蘭、打擊樂王若琦。二是天上的神:月亮和太陽。月亮起到敘事、講述的作用,他高高在上,看到天下蒼生遭受災難;太陽的出現給了大禹智慧的啟迪,萬物都是相生相剋,起到點化、智者的作用。月光女神(唱)——趙丹妮、潘亞春;太陽之神(唱)——劉廣、李宏。三是民眾。起到烘托環境、營造氣氛的作用,同時也在敘述故事,與月亮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作用。比如當洪水來了的時候,所有的功能都要從民眾身上去體現。劉光宇稱,這三條線索在二度呈現的時候都有很大挑戰。首先,除了演奏,演員們還要從肢體、形象上去體驗角色。對於器樂演員來說,完成器樂作業只完成了20%,而表演佔了80%的比例。民眾是由8個人完成合唱的功能,之前搞合唱都是40幾人以上,現在把壓力完全壓在了這8個人身上,所以,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們給這8個人每人買護膝都買了兩套,他們每天在地板上摸爬滾打非常耗費體力。”
“這部劇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我們也通過這部劇的排練學到了很多,有了很大的提升。”打擊樂演員王若琦扮演的是“山”這個角色,他說交響樂演出平時都是坐在那四平八穩的,很少有觀眾注意到我們。但在這部劇的演出中有追光打到我們身上,一個很小的動作都會影響演出,所以,在平時排練中還要注意自己的小動作。而且這次演出必須要把譜子背下來,眾所周知,在世界級的比賽或者專業的演奏中,打擊樂的演奏者都是要看譜子的,但是這次演出如果把譜子放在台上就會影響舞台的表現,所以,現在自己也在積極克服困難,把繁瑣的譜子全部背下來。
葉敏捷在劇中用琵琶演奏來飾演“洪水”,她不僅要把20來斤的琵琶掛在腰上,還要表演走位、帶入情緒,所以對她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每天都在緊鑼密鼓地反覆排練。
“《大禹治水》的創排可以說出現了不同以往的現象,易稿多達16次,我省三朵‘梅花’參與其中,對省隴劇院來說,這是題材的挑戰,也是詮釋‘黃河精神’高難度的挑戰。”新聞發布會上,省文旅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建仁感慨萬千:“從《大禹治水》入選‘全省重點文藝精品創作’計劃之初,該劇目的定位就無比清晰——有高度,有品質,做精品,做經典。我認為,這部劇目成功搬上舞台有四個結合與統一,一是宏大的主題和民族精神的高度統一;二是黃河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高度統一;三是呈現內容和藝術樣式的高度統一;四是利益挖掘和昭示未來的高度統一。當下,我們倡導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四個結合與統一凸顯了本土化劇種呈現在舞台上的特色。”
從創排到多次易稿,從督戰到親力親為,直到最終確定首演時間,省隴劇院院長王存至今不敢有任何鬆懈,新聞發布會上他提到的幾個關鍵詞令人對首演期待萬分:“第一是陣容——雷通霞、佟紅梅、竇鳳霞三朵隴劇‘梅花’與隴劇院優秀青年演員邵炳德飾演的主人公‘大禹’聯合主演;第二是原汁原味——《大禹治水》由隴劇院隴東道情(隴劇前身)敬家班第六代傳人敬懷寶擔任音樂創作,能夠更加原汁原味地展現隴劇音樂特色,最大化的保證隴劇表演風格不走樣;第三則是‘隴劇三部曲’主創再度聯手。劇目由青年導演田豐執導,著名音樂人馬駿進行音樂配器,舞美設計、服裝、唱段作曲均為‘隴劇三部曲’——《官鵝情歌》《苦樂村官》《西狹長歌》的主創人員擔任。”

演出信息


演出時間演出地點備註
2021年10月15日至17日甘肅黃河劇院連續演出三場100張門票免費送市民
2022年1月1日湖南戲曲演出中心

作品評價


《大禹治水》一反傳統,則用器樂來扮演人物,將器樂人物化,二胡演大禹,琵琶演水,竹笛、打擊樂演山。將音樂原本是“聽”豐富為“看”,並形成戲劇的情節、情境、情感。在這裡,因為跨界,器樂成為主體,音樂成為戲劇。這種前無古人的創新,突破了世界舞台藝術邊界,同時又將器樂與聲樂,中樂與西樂相互補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