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九龍井的結果 展開

九龍井

湖北省武漢市境內古迹

九龍井是湖北省武漢市境內古迹,源於公元1381年,著名人物有朱楨

由來


公元1381年的明太祖年間,太祖分封第六子楚王朱楨到武昌城就藩,如今的九龍井街區便是楚王府後花園的所在地。遙想當年,楚王與秦(西安)王、蜀(成都)王、周(開封)王並稱為明代的四大藩封,世襲9代,盤踞武昌城262年,宏大的楚王府便是武昌城的城中之城。
楚王朱楨於洪武四年興建的“寬二里、深四里”楚王府,其間分佈著宮宇樓閣八百多間,北起蛇山,南至紫陽路,東界閱馬場,西抵今解放路。王府四周曾是省、府、縣各級衙署,可謂官署滿布、冠蓋如雲,一派森嚴,與商情活躍的漢口形成鮮明的差異。
無奈世事難料,二百多年的歌舞昇平、極盡繁華以後,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進武昌城,把最後一代楚王扔進長江,一場烈火焚燒了整個王府,但與楚王府相關的后宰門、扎珠街、八卦井、九龍井、梳妝台、王府口這些地名圖解的則是早已消失的明代楚藩王府部分建築物的方位。

傳說


自明楚王后,武昌城內便有了“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說。其中有三井一台在原明代藩王府的後花園,現黃鶴樓下九龍井街區內,它們是雙眼井、九龍井、八卦井和梳妝台。所謂三台,是指楚望台、梳妝台、望兒台。楚望台在梅亭山,今起義門附近。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六子朱楨為楚王,朱楨就藩武昌后,在此築台向東方遙望明朝當時的都城南京,以寄託對父母的懷念之情。原台早已不存。清末曾在此建軍械庫。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后,起義士兵以此為總指揮部,楚望台因而知名於世。梳妝台一般指楚王城內寢宮,為楚王嬪妃梳妝處。原有金魚池、御菜園、長壽寺等建築,故址在今彭劉楊路水產局后,高台殘址尚存。望兒台又稱龍床台,在高觀山鳳凰窩。楚王華奎系恭王妃兄王如言之子,自小被抱養在宮中,襲封為第九代楚王。宗人華越等向朝廷揭發華奎非恭王子,神宗下詔“勘楚”,華奎遂被暫幽於貢院,王母到山頂土堆上望之,故稱該處為望兒台。
八井一般指清風井、明月井、九龍井、八卦井、汲水井、蟹馬井、白鶴井、金錢井。有的認為八井中無白鶴井、金錢井,而有小井、義井。還有的認為八井中有雙眼井、霸王井或五龍井、沙井等等,這些井今多已湮沒。只有位於紫陽湖公園門外的霸王井,在修馬路時被填沒,現在公園內另砌起“霸王井”井台,供人遊覽
太平天國的時候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援兵抵達武昌魯家巷,與胡林翼率領的清軍激戰20餘日,未解武昌之圍。“水軍”便是胡林翼從湖南帶過來的一支湘軍,屯兵在金沙洲(現白沙洲)。專家們推斷,這塊磚之所以出現在九龍井,或許是因為有人將“湘軍水兵”當年安營紮寨的磚,搬回九龍井一帶建了民宅。
武昌城的“三台八井”古時的武昌,山多水多,崗丘起伏,河湖交錯,可謂開門見山,出門遇湖,人們習慣將城內的山水概括為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實際上,武昌城內的山水並不止此數,故所指常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