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河口鎮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下轄鎮

大悟河口鎮,位於灄水源頭兩河、鄂東北“三市”(武漢市、孝感市黃岡市)“兩縣一區”(大悟縣紅安縣黃陂區)交界處,是一個地方行政機構。

歷史沿革


河口鎮歷史悠久,始建於唐朝,初為朱家畈、熊家店和趙家店三家小店。因地跨南北驛路,坐落灄水之濱,得水陸交通之便,商客紛至,貿易日興,漸成集市。清末民初,有商號、作坊120家。汛期,每日有百餘條貨船停靠埠頭,貨運頻繁,客商雲集,有“小漢口”之稱。
河口鎮地處灄水東西河匯合處,故謂之“兩河口”,該鎮處鄂豫兩省通衢,為武漢外圍,北塞中原,南接江漢,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大城潭巡檢司遷於此。原屬黃陂縣,民初設黃陂縣佐。1932年1月,河口縣蘇維埃政府在該鎮成立,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重要集鎮,曾稱“五一市”。抗日戰爭期間,曾被日本人作為黃安縣政府駐地。1941年設河口鄉。解放初,劃為一區,1953年改為河口區。1958年成立五一人民公社。1961年更名為河口區。1981年底,河口鎮改為縣轄鎮。1987年9月,設河口鎮。

地理環境


河口鎮位於灄水源頭兩河、鄂東北“三市”(武漢市、孝感市、黃岡市)“兩縣一區”(大悟縣、紅安縣、黃陂區)交界處,地處大悟縣境東南角,東鄰紅安縣上新集鎮,南接黃陂區姚集鎮北門鄉,西靠劉集鎮,北連四姑鎮。地跨東徑114度21分--114度26分,北緯31度18分--31度28分,西北距大悟縣城51公里。為武漢市外圍“百年商埠”。河口地形較為複雜,整個地勢為“南沉北高”即南低北高,自北向南傾斜。山區、崗地、平原各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氣候

當地平均氣溫在攝氏16度,最低氣溫在攝氏零下8.1度,最高氣溫可達攝氏39度,平均年降雨量為1100毫米,最低年降雨量808.9毫米,最高年降雨量1609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季風.集鎮建成區面積0.63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人口

全鎮轄11個村4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5.5萬人。

交通


河口自古就是南北交通重鎮,自古交通便利,商賈雲集,俗有“金三角”、“小漢口”之稱和“挑不完的宣化、填不滿的河口”之說,是孝感市重點“口子鎮”之一。鎮內基礎設施完善,政策寬鬆,環境優越,是各地客商理想的投資之地。南距武漢市城區79公里,北距京珠高速公路46公里、107國道55公里、京廣鐵路廣水站57公里,東距京九“大動脈”麻城站60公里。鎮內現有兩條省級公路黃土線、宋應線一縱一橫交匯於此,貫穿全境,將河口融入全國交通大網路。

社會


基礎設施

該鎮人居環境良好,“四縱四橫一環形”的城區框架內合理分佈著工業區、商貿區、服務區、生活區等六大區域。城區水、電、路、訊、綠化等配套設施完善,有日供水1200噸的自來水廠;有35千伏的四遙變電站;有靈敏的程式控制電話網路、“寬頻網”和“移動”、“聯通”無線信息網路;河口衛生院已升格為縣二醫院,新的門診大樓已竣工投入使用,是孝感市醫療條件最好的鄉鎮衛生院;鎮中中考升學率已連續三年居全縣鄉鎮中學首位;河口電視台自辦節目可覆蓋全鎮各個村組及周邊7個鄉鎮;三大超市及服裝一條街,隨時能購買到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侯家沖水庫自然生態環境,是居民登山、狩獵、垂釣、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

經濟


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堅持改革、發展、穩定不動搖,狠抓農業結構調整、鄉鎮企業改革、民營經濟發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組織作風建設不放鬆,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促進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2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650元。2006年全鎮財政收入460萬元。鎮域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整體增強。一是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基地規模不斷擴大,茶葉、蔬菜、花卉和養殖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農業基礎設施功能增強,塘堰改造、渠道整修、農田開發和退耕還林等建設取得新的進展,確保了農業穩產豐收。二是工業改革取得突破,招商引進成效顯著。加快推進了退公轉民,鎮辦14家企業全部轉入民營行列,充分盤活了閑置資產。繼續實施了“三情”招商,擴大了招商引資活動,探索了新的招商方式,實現了招商引進新的重大突破。三是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外部環境不斷創新。使民營經濟的質量提高,規模擴大,檔次上升。極大的改善了城鄉面貌和城鄉居民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