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道
襄陽道
元稹貶江陵時,經過了襄陽。他寫下了諸如《襄陽道》、《渡漢江》、《過襄陽樓》等近十首詠吟襄陽的詩篇。
徠這首《襄陽道》主要是抒發對先聖前賢的仰慕以及對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元稹素以敢於直諫著稱,也因此遭貶,對於從善如流的曹王李皋自然是由衷的敬仰。此詩用曹王任馬彝的典故就是表達對曹王李皋的敬仰之情。然而,當作者貶謫途經襄陽,李皋已經早在公元792年(貞元八年)去世了,不能不叫人感慨物是人非。
襄陽道
羊公①名漸遠,唯有峴山碑。
近日稱難繼,曹王②任馬彝。
椒徠蘭③俱下世,城郭到今時。
漢水清如玉,流來卻為誰。
①羊公:即晉代鎮南將軍羊祜,鎮襄陽十年,因有德政,百姓為其立碑於峴山之上。
②曹王:此指曹王明的玄孫李皋,也稱曹王。《舊唐書》有傳,稱他“秉性端莊,處身廉潔,臨民蒞事,動有美聲,可謂宗臣之英。”曾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馬彝:扶風人,被曹王李皋任用,以正直出名。漢陽王張柬之有園林在襄陽城西,公府的人常去遊玩,李皋想買過來據為己有,遭到馬彝的反對,他說:“漢陽王張柬之中興有功,今遺業當百代保之。”李皋從善如流,放棄了此念。此詩中用的就是這個典故。二句的意思是:羊祜的吏風已經繼之不易了,但是襄陽曹王任用馬彝的的故事說明還是後繼有人。
③“椒蘭俱下世”二句:羊祜、李皋這樣的賢者都離開人世了,只有襄陽城郭至今尚在。椒蘭,比喻敬愛的人。
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805年)中明經及第,復書判拔萃科,授校書郎。
元和(唐憲宗年號,公元806—820年)初授左拾遺,升為監察御史。后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轉通州司馬,調虢州長史。
大和(唐文宗年號,公元827—835年)中為尚書左丞,出為武昌節度使,卒於任所。
與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在當時頗有影響,世稱“元白”。後期之作,傷於浮艷,故有“元輕白俗”之譏。有《元氏長慶集》60卷,補遺6卷,存詩830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