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魏世傑的結果 展開
- 現代科普作家
- 清代文學家
魏世傑
現代科普作家
魏世傑,男,漢族,1941年出生於山東即墨,196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物理系。副研究員,從事核武器研究二十餘年;科普作家,著有《原子小演義》等圖書十餘種及長篇小說《東方蘑菇雲》、《隱姓埋名的人》、《禁地青春》。
2018年6月,魏世傑做客中央電視台《朗讀者》,他的故事,不僅讓主持人董卿落淚,更讓觀眾為之動容。
大事件
1941
出生
1941年出生於山東即墨。
2010
出版紀實小說
2010年寫出自傳體長篇紀實小說《禁地青春——我的核基地生活》,寫的是發生在中國核武器研製基地的真實故事。在天涯雜談連載時(網上用名《核武老人26年親歷記》),一年內點擊量600多萬人次,回帖6萬多條,被譽為天涯最乾淨最感人的帖子,小說已被改編成大型電視連續劇《青海花兒》(導演安戰軍,主演果靜林、何琳等),於2012年9月10日在CCTV-8首播。
魏世傑[現代科普作家]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對中國開展了嚴密的核技術封鎖,中央提出自主研發兩彈一星的號召。魏世傑和其他滿懷熱血的愛國青年一同,踏上了開往青藏高原的列車,奔赴戈壁荒灘,在國防科研戰線上工作了25個年頭,參加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及導彈核武器的研製工作。同時,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撰寫了大量科普文章,並出版了反映核武器研製過程的長篇紀實小說。
在從事國防科研工作的時間裡,魏世傑先後有17項科研成果獲得國防科工委的獎勵。因為有這樣的經歷,熟悉他的人都尊稱他為“老科技”。退休后,魏世傑決心寫一部關於開發和保護海洋資源的科普書籍。他先後到5家院校和科研機構學習,並收集整理資料60萬字,歷經3年編著了一本《科海探秘》。迄今為止,他已經編著了100多萬字的科普著作:科學小品《轉動的魅力》被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收入了《中國科學小品選》,並被編入《小學課外科普讀本(六年級下)》和《大學科技寫作》一書;散文《老人與小鳥》編入上海、湖北的高考模擬試卷,由他編著的《原子小演義》作為優秀重點圖書,參加了香港書展;《現代兵器》一書,經多次再版依然供不應求,並榮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2010年寫出自傳體長篇紀實小說《禁地青春——我的核基地生活》,寫的是發生在中國核武器研製基地的真實故事。在天涯雜談連載時(網上用名《核武老人26年親歷記》),一年內點擊量600多萬人次,回帖6萬多條,被譽為天涯最乾淨最感人的帖子,小說已被改編成大型電視連續劇《青海花兒》(導演安戰軍,主演果靜林、何琳等),於2012年9月10日在CCTV-8首播。
魏世傑有兩個孩子,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先天性的弱智,跟一個六七歲小孩差不多。女兒是精神分裂症。後來,女兒的這個精神分裂症變成幻聽,耳朵里聽到有個人給她講話。她說叫“老神”,她總跟那個老神對話。
面對這樣的生活境況,魏世傑妻子精神受到很大打擊,後來,也得上了精神分裂症。一家四口人,有三個重病號,所有的家庭重擔基本上都落在魏世傑一個人身上。
有一次,趁魏世傑不在的時候,她老伴把手腕割了。魏世傑回來之後,發現廚房裡邊淌得滿地都是血,趕緊把她送到醫院,搶救過來了。
1、“孩子王”的由來
魏世傑退休后,不斷有學校邀請他去講有關“兩彈一星”的知識。而且,他又加入了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講師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演講團等團體,常年活躍在校園。
針對學生的實際,魏世傑確定了兩個演講主題:一是介紹最新的科學動態,通過介紹納米技術、機器人、航天和生物工程等新成就,把孩子們的好奇心調動起來,使其產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嚮往;二是通過他本人的親身經歷,講述中國“兩彈一星”研製的艱苦歷程和光輝成就,進而激發年輕人的愛國熱情和為國增光的雄心壯志。
參加科普活動
2、“老沙漠”的情懷
命運對於魏世傑而言也許顯得有些殘酷。他有一個十分特殊的家庭,兩個孩子常年患病,都不能工作,有時甚至連生活也不能自理。老伴因在“文革”期間受到嚴重刺激而有些精神失常。他一人扛起了照顧3個病人的重擔。家庭的不幸有時也讓他感到茫然。但是一想到戈壁灘惡劣的自然條件,想到那些一同工作過的戰友,他就會重新生髮出力量。他說,作為一名“老沙漠”,就要有正視困難、直面人生的勇氣和豪情。在應邀作“破除迷信,崇尚科學”報告那段日子裡,魏世傑的孩子正在市區住院。魏世傑堅持晚上備課,白天陪床,擠時間進村上課,先後深入到辛安、薛家島、柳花泊、長江路等街道辦事處十幾個居委會作了報告,受到居民的歡迎。因為家人身體不好,他在生活中遇到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他從來不以為意,當看到別人需要幫助時,總是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近幾年來僅無償捐助貧困學生錢物就達2萬餘元。
3、老人晚年生活
現定居於青島市黃島區。老伴陳位英和魏老原本同在一個基地工作,因為兩個孩子都患有終生不能康復的重病,對她刺激很大,起初是重度抑鬱,后發展成精神分裂症,病情時好時壞。此時,她感覺有些頭痛,喘不動氣,一邊喊丈夫,一邊無力的躺在沙發上,魏世傑老人未等歇上口氣,又趕緊搬個小凳子給老伴按摩。客廳的茶几上,藥品如小山般堆積,足有整整三個塑料袋。這是老伴和女兒半個月的用量。老伴和女兒,每天吃什麼葯,每次吃多少,魏世傑老人像醫院的護士一樣瞭然於胸,每天三次按量配好,又每天三次分別給妻女派發,遞上水,直到監督她們服下才安心。每天的上午,頭天半夜吃過大量高效安眠藥的女兒藥效未散,還在隔壁房間昏睡,如果老伴身體恰好沒有不適,便是魏老一天最安逸的時光。這時,老人可以靠在床上看看書,上上網,刷刷微博,或是打打字,寫他最愛的小說。電腦屏幕上,是他開始構思的另一部長篇小說《紫蝴蝶》。在此之前,他的長篇小說《禁地青春》被改編成31集電視連續劇《青海花兒》,全國熱播。另一部長篇小說《東方蘑菇雲》,早在1993年就已獲得過全國優秀圖書獎。魏世傑老人還寫過《原子小演義》、《飛行傳奇》、《兵器知識》、《海洋之謎》等科普著作,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科學的奧秘。一位叫張沿江的讀者,千方百計聯繫上魏世傑老人,希望再買一本魏世傑老人20年前寫的《原子小演義》,給他的孩子閱讀。一本書可以影響到兩代人,魏老提起這個總是頗感欣慰。上午10時,已連續兩天不肯吃飯的海燕從房裡走出,她茫然四顧,沙啞著嗓子喊爸爸。海燕2000年患上精神分裂症,幻聽,幻視,有時抑鬱,有時躁狂。聽見女兒的呼喚,魏世傑老人有些喜出望外,他放下手裡的書,緊著步子從廚房裡拿出一隻瓷碗,眉眼中是抑制不住的開心:“我女兒要吃飯了,她要喝牛奶了。”海燕寸步不離地跟在老父親身邊,反覆要求爸爸“甩乾淨碗里的水”,魏老耐心地甩碗,一遍,一遍,又一遍,甩完讓女兒看:“碗里沒有水滴了,女兒,真的沒有了。”天氣熱了,有強迫症的女兒穿著毛衣不肯脫下。魏世傑老人弓著身子,翻箱倒櫃從衣櫥找出一件鮮艷的新衣,他顧不得抹去一臉汗水,滿臉堆笑,想說服女兒穿上。老人在準備午飯,他把西蘭花洗凈,跟幾粒蝦仁炒在一起。患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的魏老,顯然願意吃得清淡些,而老伴是湖南人,偏重麻辣油膩。如何將兩個人的口味折衷,不惹老伴生氣,是魏世傑老人每天的必修課。對精神病人,哪怕一丁點的冒犯和刺激,都可能成為發病的導火索,他必須每天小心再小心。飯在鍋里煮著,灶上閃爍著藍色火焰,有一股香味在廚房瀰漫。在等待飯熟的間隙,魏世傑老人也趁機靠在矮凳上歇一會,藉以舒展一下強直的雙腿。由於天氣潮熱,自己關節炎的老毛病開始加重了。午飯很簡單,老兩口默默的吃著,魏世傑老人不時給老伴夾菜,間或為她揩去嘴角的飯粒。女兒海燕喝過牛奶,繼續回自己的房間自言自語去了。她每天幻聽,腦子裡總有人干擾自己,讓她無法擺脫。客廳的隔斷窗台上,擺放著她小時候的照片,大大的眼睛,明亮的微笑,恍若天使一般。獨居的兒子魏鋼打電話來,說自己的嗓子又被魚刺卡著了,讓父親帶他去醫院。魏鋼從上小學起,就被發現有先天性智障,現已40歲了,智力還不如七八歲小孩,不能工作,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不講衛生,不倒拉圾,不洗澡也不洗衣服,每天去超市帶回一堆腐爛的水果,或者去魚市,撿回一些即將腐爛的魚放在家裡。可能是因為這些不好的習慣,媽媽和姐姐堅決不肯跟他住在一起。無奈,魏世傑老人只好讓他單獨住,自己隔段時間去照應一下。魏鋼住在另一個小區,與魏家相隔兩站路程,每次看望他,老人都要邁上這道狹長逼仄的樓道。魏世傑老人幫兒子挑出魚刺,順便用剪刀幫他清理了一下過長的鬍鬚。兒子不會用剃鬚刀,每次用剪刀剪鬍子,總是手藝不佳,把自己剪得鮮血淋漓,讓老人看了心疼不已。四月份應邀去海軍某部做報告時的照片。坐在主講席上,老人的疲累彷彿倏然不見,瞬間煥發了神采。據說,除了國防知識,這次他還講了“愛國主義永遠不會過時”的主題。作為開發區農村主題教育講師團成員及市、區兩級組織的離退休老幹部講師團成員,他年邁的身影經常出現在機關廠礦、學校和社區,類似這樣的義務演講有幾百場,聽眾有十幾萬人。自己的孩子身體不健康,但他願世上其他的孩子早日成才。繁忙的一天很快過去,已是黃昏時分。女兒海燕總是在晚上吃飯(她每天最多就吃這一頓飯)。魏世傑老人要穿過這條石階,去黑山那頭的農貿市場買菜。為了讓老伴也能出來活動活動,他拉著老伴的手,一起去市場。夕陽下的依偎,風雨中的攙扶,這便是老人用心靈守護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