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文化生態園

梅山文化生態園

中國梅山文化園創立於2007年,至今已有10年了,坐落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仙溪鎮山口村。園區佔地2800畝,現已完善景點52處,有萬家大院、梅山文化博物館、梅山文化藝術村、風雨廊橋、景牌樓、水庫大壩、農耕博覽園、黑茶工藝坊、吊腳樓群、梅山狩獵神神像等等。園內設施齊全,有大小餐廳3個,可同時容納約800人就餐。有現代化賓館樓與仿古吊腳樓群的住宿區,共計房間188間,房內配套設施齊全。還有各種休閑娛樂場所,冬天可上山打獵,夏天可下水捕魚,春天到處是野菜,秋天四周有果子。

綜合簡介


在該村海拔約700米的密林深處,全園佔地2600畝,距已建成的二廣高速公路和207國道4.5公里,並有專線公路直達園區,本園由當地村民姚志斌、張青娥夫婦充分的挖掘和大力弘揚中國古典梅山文化,收集了大批再現古代梅山文化的歷史文物,創建了梅山文化生態園。模擬古代梅山山民生活方式,再現梅山文化。
兩座石砌的古寨炮樓、三根摩雲接日的石柱、一座石砌古戲台和另外兩座石砌寨樓,組成園區石文化的重要景點。其項目包括:古代梅山地方民族戰爭用的獵槍、弓箭、風火山牆式建築、張五郎雕塑、筒車、油榨房、吊腳樓、風雨橋、夕照亭、日月亭、石構寨門、梅山茶館、梅山文化藝術博物館、梅山古典文化講習室等80餘處景點...11萬伏高壓線入園、手機通訊線路、主幹線至園區8.8公里路面硬化、園區供水工程、古井修復等工程,並於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內設風火山牆式賓館、停車場等齊全的設施、服務熱情周到,是觀光、旅遊、休閑的理想之地。
園內森林密布、珍稀樹木繁多、異獸珍禽上百種、百果飄香、生氣勃勃、極其富有詩情畫意,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園林先後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民族文化愛好者的前來參觀,大批國內外大學生來園實習和寫生,已先後被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26所國內外大學掛牌定為實習教育基地。
復古而不仿古,是園內設計者們堅持的理念。古烽火台、古戲台、古建築、古傢具、古井水一一映入眼帘,雕飾欄砌,巫術圖騰無不惟妙惟肖。就彷彿穿梭於時空隧道,猶如置身於遠離現代社會的古梅山生活區。
梅園景色
梅園景色
園區為全社會提供了一個挖掘、保護、研究、展示、演講、交流、體驗與弘揚梅山文化。已成為集歷史文化、生態旅遊、生態農業、休閑農莊於一體的活動平台。能夠吸引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遊客來園旅遊觀光、集會、教研等活動。園區的建設推動鄉村旅遊,推動當地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安置當地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徠的發展。中國梅山文化生態園不但有利於弘揚梅山文化精神,保護和發展當地傳統特色文化資源,尤為重要的是保護富有梅山文化特色的傳統建築。

歷史背景


張五郎
張五郎
梅山文化至今仍集中保存於湖南中部,西南部的一種古老的原始漁獵文化,是湖湘文化的前期文化,梅山文化與中原文化,荊楚文化並列為中華文明的始祖文化。而梅山文化的創始人蚩尤與同時代的黃帝炎帝並稱為中華民族形成之初的人文三祖。然而梅山狩獵神張五郎和梅王扶漢陽的出現,將梅山文化再度推向高峰。

創辦者簡介


說起安化縣仙溪鎮的張青娥,人們無不豎起大拇指,佩服她勤勞善良,敢想敢幹。其理由是,這個美麗的梅山女人,在豐衣足食后,放棄安逸的生活,承包了2600畝荒山,計劃投資1.5億元,創建“梅山文化生態園”。
20年前,剛剛結婚的她便和丈夫買了一台小手扶,風裡來雨里去,最終演變成了十幾台挖土機。到2003年,夫婦倆累計向國家交稅180多萬元,不僅帶富了一批家鄉人,也培訓出了一批技術工人。按理說,張青娥屬於先富起來的人。以後的時光,就是休息,也衣食無憂了。
但是,也就在那一年,她覺得家鄉父老還如此貧窮,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為他們做點什麼。於是,她就和鄉親們簽訂了2600畝荒山的合同,承包期為30年。夫妻倆住進杉木棚,經過一年多奮鬥,造林1600畝,加上殘林封禁,承包的山頭全部綠化。
接下來,她在湖南大學陳飛虎教授的提議下,著手籌建“梅山文化生態園”,將梅山文化的民風民俗、宗教信仰等物化形象進行集中展示,復原梅山文化古典環境,再現梅山古峒國。藍圖繪好了,張青娥用最快的速度,拓寬了上山公路,架設了高壓線路與移動鐵塔,建成了土炮樓、烽火台、古戲台、釣魚台(水壩)、水碾房、油柞房、獵槍、火銃、弓箭、風火山牆式建築、野豬林、茶館、客棧、筒車(水車)、武術館、巫術館、梅山歷史博物館、梅山古典文化講習室等80多處景點及風火山牆式賓館(接待樓)、停車場等服務設施,。每年將有20多所高校在校學生來實習一個月。張青娥多年的積累已經全部投入還不夠,目前正在籌集資金建設“梅山文化學術研究中心”、“梅山武術館”、“巫術館”、“梅山茶亭”等後續工程。

相關圖片


梅園景色
梅園景色
梅園景色
梅園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