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生

林茂生

林茂生(1887.10.30.-1947.3.11.失蹤),字維屏,號耕南,台灣省屏東東港人,生於府城(今台南市),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

簡介


林茂生教授遺像
林茂生教授遺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1929年),也是台灣歷史上的第一個哲學博士,於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遇害。曾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河邊教堂(Riverside Church)於彩色玻璃窗題寫「上帝是愛」的漢文。其妻王采蘩,畢業於日本岡山縣津山高等女學校,為王鍾麟之妹,系中國清朝閩浙水陸提督太子太保王德祿將軍之後代(今嘉義縣太保市之地名由來)。
其父林宴臣(1859年-1944年)(後稱林燕臣),為中國清朝光緒年間之秀才。與舉人之女郭寬結為連理,即林茂生之母。林宴臣因受基督長老教會聘請教習漢文(閩南語)而得以接觸基督教,後由巴克禮牧師施洗入教;曾任台南長老中學教務長、太平境教會長老、高雄州東港教會牧師、基督長老教會台灣大會議員、書記及議長,以及台南神學院教授。

人物生平


1908年,赴日留學,先後就讀京都同志社中學及京都第三高等學校。
1915年,於大學期間擔任台灣留學生團體「高砂青年會」首任會長(後更名為「東京台灣青年會」)。
1916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他主修東方哲學,專攻“陽明學說”。
1916年,學成歸國,任長榮中學教務主任,並教授英文。
1917年,與王采蘩女士結婚。
1920年,任教於台南商業專門學校。
1927年,台灣總督府派其赴歐美深造。
1928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1929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成為台灣在美國榮獲哲學博士之第一人。博士論文題目為《日本統治下台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研究台灣自荷蘭統治時期至日本統治時期教育制度與教育理念的發展過程。
1930年,歸國任台北高等商業學校教授。
1931年,任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德文教授。
1945年,在台北的中山堂,為台灣重回祖國懷抱發表慶祝演說。
1945年,任台灣大學預科主任,後出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任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教員甄選委員會委員。
1946年,創辦《民報》,自任社長。
1947年,辭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一職。
1947年3月11日,台灣二二八事件中主張殺光外省人的林茂生博士伏法,他的兒子林宗義准於升學讀到博士當教授。

主要作品


Lin, Mosei. 1929. Public Education in Formosa Under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Historic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Problems. Ph.D. diss., Columbia University.
林茂生,2000,日本統治下台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林詠梅譯。台北:新自然主義。
林茂生,2004,日本統治下の台灣の學校教育:開發と文化問題の歷史分析,古谷升、陳燕南譯。東京都:拓殖大學海外事情研究所華僑研究。

相關書目


曹永洋,2002,林茂生與台南府城台南文化:86-92。
公共電視製作,2004,台灣百年人物誌,21:林茂生VCD。台北:公共電視。
黃彰健,2004,林茂生之死考。歷史月刊:135-46。
李筱峰,1996,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台北:玉山社。
林淑芬編著,2003,桃源在何許:林茂生詩墨展導覽手冊。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羅福全著,2003,台灣近代百年之探索與林茂生,張良澤譯。台灣文學評論 3:146-57。
楊正堂,2004,林茂生文化理念與教育實踐。台灣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妙娟,2004,「台灣教會公報」:林茂生作品介紹。台灣風物 54:4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