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
台灣教會公報
《台灣教會公報》,最初的名稱為《台灣府城教會報》(Tâi-oân-hú-siâⁿ Kàu-hōe-pò),是1885年7月12日就開始在台灣發行的一份報紙,同時也是台灣歷史上發行最悠久的報紙,1932年正式定名為《台灣教會公報》。這份報紙最初的創辦人是長老教會英國籍牧師巴克禮,發行單位則是“台灣教會公報社”(原稱“聚珍堂”)。
1885年6月12日,英國宣教士巴克禮牧師發行台灣第1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此即為《台灣教會公報》前身。巴克禮在《台灣府城教會報》的發刊詞中點出,漢字難學,使用者有限。為了傳達教會消息方便,併兼有教育信徒的使命,故採用本土化的廈門音白話字印製報刊。《台灣府城教會報》除了教會消息之外,也記載了當時台灣的政治、軍事、經濟、及民情風俗等消息。如1885年台灣最早的中學及盲人學校設立、1887年台灣改設為行省,1894年甲午戰爭戰況、及1895年台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攜巡撫印逃離台灣至廈門一事,與當年日軍進襲接收全台的戰情變化等,深具獨特性與文獻價值。
隨著時代變遷,歷經數度更名,於1932年正式定名為《台灣教會公報》。《台灣教會公報》迄今曾2度停刊,第1次於1942年4月至1945年11月,被日本政府強行停刊;第2次於1969年4月至11月,因國民黨政府禁令,無法使用台灣閩南語與白話字,而於12月改以華語與漢字編寫。《台灣教會公報》詳實記錄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威權統治下的政治參與,導致1987年2月的1825期因報導228事件,遭警備總部扣押,引發教會界2度遊行抗議,迫使警總連夜趕印公報,發還公報社。為迎接2005年《台灣教會公報》創刊120周年,台灣教會公報社於2004年製作了《台灣教會公報全覽(1885~2002)》,提供豐富的史料,有利於台灣史及台灣教會歷史的保存。
2011年起,為了更實時傳遞新聞,同時擴展《台灣教會公報》的讀者群,設立了“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TaiwanChurchNewsNetwork,TCNN)。透過更環保、更豐富的網路平台,與眾教會分享訊息,讓讀者能掌握第一手的教會新聞。TCNN初期以《台灣教會公報》內容為主,陸續將會結合各地義工記者,做更實時、多元的服務。同時也藉由《台灣教會公報》豐富的副刊內容,提供信仰造就與生活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