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樹鄉

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

棠樹鄉,城鎮名稱,在中國只有一座鄉鎮是叫這個名字,舒城縣棠樹鄉。棠樹鄉位於舒城西北部,距縣城13公里,由原張母橋區的三個小鄉(棠樹、西塘、八里)合併而成,東接干汊河鎮,南鄰張母橋,萬佛湖兩鎮,西隔豐樂河與六安市金安區接壤,北連柏林鄉,六舒三路、舒張路穿越而過,轄16個行政村,461個村民組,山水林茶資源豐富,經果林特色明顯,素有“皖西林果之鄉”的美譽。

截至2017年,棠樹鄉行政區域面積7823公頃,常住人口27086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棠樹鄉總面積78.23平方公里,人口4.1萬,轄16個行政村,461個村民組,10275戶,耕地面積3.68萬畝,林地面積2.06萬畝,山水林茶資源豐富,經果林特色明顯,素有“皖西林果之鄉”的美譽。

地形地貌

棠樹鄉
棠樹鄉
地形系大別山余脈與巢湖平原的過渡地帶,屬淺山丘崗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崗圩畈相間,南部的雲霧、桂花、八里洪院4個村為淺山區,中部的棠樹村位於棠樹鄉中部,東與干叉河鎮靠山村接壤,南接劉院村,西接窯墩村,北連黃崗村、邱崗村,干棠路貫穿東西,舒張路、棠八路側肩而過,交通比較發達,出行方便。杭北乾渠穿越棠樹村腹部,水利條件較好。棠樹村現有人口1988人,40個自然村莊,25個村民組,547戶。地處丘陵,土地肥沃,耕地1196.8畝、山場400畝,3個變壓台區,供電正常。35位村民代表,39名共產黨員,4個黨小組,4名在職村干帶領全村廣大幹群脫貧致富。2004年農業開發投資近300萬元,170畝山場開發景觀林栽培香樟、玉蘭、桂花樹等各種花卉3萬多棵。深挖魚塘水面30畝。建立了規模農業生態示範園近200畝,開發嫁接板栗246畝,湧現經果林種植大戶10多戶,果農人均年收入400元以上。農業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農作物,優質糧油率達90%以上。
民營經濟較快發展,主要有舒三食品有限公司、棠樹村預製廠、上海奕雅服飾有限公司、棠樹村帶鋸廠等企業。
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新一屆兩委班子凝心聚力,團結一心,充分發揮支部堡壘作用,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強化民主意識,堅持民主決策,擬定發展規劃,壯大集體經濟。對本村內重大事項通過村民會議討論研究,實施決策后,通過公開欄形式,接受群眾監督。
目前,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社會治安秩序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劉院、窯墩、新安、邱崗、黃崗、西塘、峰西8個村為丘崗區,北部的寒塘、墩塘、路西、三拐4個村為圩畈區。
棠樹鄉位於杭北灌區上游,水源主要來自龍河口水庫,大的水系是杭北乾渠和杭淠分乾渠,其餘10多條支渠、農渠縱橫交錯,流經各村。南塘、夾山塘兩座小II型水庫坐標境內,西塘、南塘等名塘水面大、水質優、無污染。境內共有大小溝塘堰壩1400多座和提水泵站6個。全鄉平均氣溫在15度左右,全年無霜期220天左右,年降水量為1200mm。

行政區劃


邱崗村引路西村新安村棉沖村窯墩村八里村
官塘村桂花村雲霧村沙崗村劉院村洪院村
西塘村黃崗村墩塘村寒塘村峰西村三拐村
豐河村棠樹村

人口民族


總人口35822
18232
17590
家庭戶戶數10146
家庭戶總人口(總)35659
家庭戶男18127
家庭戶女17532
0-14歲(總)9393
0-14歲男5057
0-14歲女4336
15-64歲(總)23724
15-64歲男11892
15-64歲女11832
65歲及以上(總)2705
65歲及以上男1283
65歲及以上女142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5372
截至2017年,棠樹鄉常住人口27086人

經濟


棠樹鄉
棠樹鄉
民營經濟發展較快,已形成農機製造、建村加工等三大民營支柱產業。近幾年來,通過企業改制,明晰產權,採取轉讓、出賣等方式,已成功改制桂花、西塘、三豐輪窯場和鴻圖液壓件廠,實現企業民營化和企業產權多元化。規模工業企業有恆大農機有限公司、科源電器公司、鴻圖液壓件廠、東方花炮廠等5農企業,2004年實現營業收入500多萬元,上繳稅金100多萬元。全鄉有大小個體工商戶100多家,主要從事建材、裝潢、餐飲等社會服務業。

農業生產

棠樹鄉三拐井村的一對母女在採摘紅辣椒。
棠樹鄉三拐井村的一對母女在採摘紅辣椒。
棠樹鄉屬典型的農業大鄉,農業人口佔全鄉人口的90%以上,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農作物,優質糧油率達90%以上。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已形成優質糧油、高效經果林、物色水產養殖三大主導產業,建成寒塘、墩塘等優質稻基地1萬多畝,建成新安、邱崗等高效經果林基地500多畝,湧現特色種養大戶20多戶,以養豬大戶汪本超、養雞大戶周加成、陶玉鳳等為代表的種養大戶顯理一定的示範輻射效應。南塘等名塘大水面精養達1500多畝,年精養水產量達30多萬斤。2008年,棠樹鄉三拐村成立龍泉農業合作社,採取土地流轉和租賃等形式將近百戶農民家的土地集中進行規模化經營,嘗試專業蔬菜生產。從中國唯一的農業科技城陝西省楊凌農業示範區引進辣椒新品種試種。紅辣椒喜獲豐收,100多畝蔬菜基地日產紅辣椒1000餘公斤,採摘期可延長至元旦、春節期間。既豐富了兩節蔬菜市場供應,又為提高土地綜合利用價值,發揮土地資源最大效益找到了新路。

糧食作物

(一)水稻、早稻傳統品種:五月旱、中芯白、南特號、二九青、先鋒號、紅梅早、慶斗9號、二九六、浙輻802、粒糯等品種。
中稻傳統品種天生稻、三粒寸,紅桿稀、大白稻、三九九、吊死雞、蝦子糯、廣坊矮、珍珠矮等品種。
晚稻傳統品種:小紅稻、小冬稻、麻克秈、雪花糯。新品種汕優63、農懇58、農懇57、滬選19、滬選17、武農早、大黃稻、丙664等品種。
(二)麥
大麥傳統品種策大麥、米大麥、粒麥黃、矮桿齊。
棠樹鄉
棠樹鄉
小麥傳統品種青稍、紅稍、花樹球、三月黃、和尚頭、小紅花等品種。
米麥傳統品種一個,80年代后米麥已被淘汰。
蕎麥傳統品種青蕎麥、秋蕎麥兩個。
(三)玉米
早玉米傳統品種白玉米
中玉米傳統品種大紅袍、矮腳黃、大馬牙等品種。
晚玉米傳統品種寒白子一個。
(四)豆類大豆:大雲豆、六月爆、中熟、大黃皮、小黃皮、四粒豆、孤老豆、大青豆、遲熟豆、十月寒、牛毛黃、八月炸、大茶豆等
豌豆:白花豆、紫花豆
蠶豆:小花蠶豆、大花蠶豆。
綠豆:大六豆、槐花綠、大毛秧、、黃花綠、四季豆等。
雜豆:白大豆、麻大豆、紅大豆、爬山虎、紅飯豆等。
(五)山芋:大紅袍、南瓜黃、黃心薯等品種。

經濟作物

(一)油菜
把油菜生產作為發展農村經濟重點項目,全鄉普遍推廣,以勝利油菜武油1號為主的優質雜交新品種。1986年至2004年,全鄉播種油菜12000畝,畝單產158斤,總產2848噸。
(二)黃紅麻
棠樹鄉
棠樹鄉
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把發展黃紅麻生產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重點,1986年至2004年,全鄉播種黃紅麻面積7000畝,畝產500斤干麻,總工程師350萬斤,總產值210萬元。
(三)茶葉
茶葉是本鄉土特產品之一,全鄉有十個村發展茶葉生產,面積828畝茶園,畝單產28斤,總產值47000萬元,主要有蘭花茶,在全縣市場暢鋪。
(四)棉花
棉花生產是經濟作物的重點品種,歷史悠久,主要分佈在棠樹、新安、邱崗、窯墩、黃崗、西塘、八里等村。80年代以泗棉3號為主,90年代以泗棉4號為主,現在以新品種搞蟲棉為主。1986年至2004年播種棉花面積畝,每年播種1500畝,每畝單產100公斤,總產60萬噸,產值900萬元。
(五)蠶繭
1988年,大力發展蠶桑生產,全鄉開闢桑園4000畝,主要分佈在八里、桂花、洪院、官塘、棠樹、新安、邱崗等村。1990年至1991年春蠶和秋蠶結繭1010張,每張繭405斤,總產4040噸,產值90萬元。
(六)水果
水果是本鄉主要土特產品,歷史悠久,50年代就有栽培果樹的統。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水果生產停滯不前,被視為“資本主義的尾巴”受到批判。80年代至90年代水果才有大發展,全鄉發展果園4600畝,畝產3000斤,產值690萬元,新安村是主要水果基地,1999年以鄉會戰,在新安村又新開闢果園500畝,其次是寒塘、邱崗、棠樹、黃崗等村,除了成片栽植以外,還利用庄前宅後作地栽植。主要品種:
棠樹鄉
棠樹鄉
桃:楊桃、頭紅、二紅、歪嘴桃、平桃、吊香大白桃。
梨:開華梨、明目梨、佳白、康得、冰塘梨。
柿:牛奶柿、合柿、江山大合柿。
棗:山東大棗。
板栗:1992年至1998年全鄉大力發展板栗生產,1995年至1996年,從城沖鄉引進了優質板栗品種進行嫁接,產勢良好,果型大、品質好、色澤艷。2000年至2004年板栗產量50噸,收入15000元。

畜牧產業

畜牧家禽飼養
棠樹鄉
棠樹鄉
家畜家禽飼養種類:以豬、牛、雞、鴨、鵝為主。2004年,全鄉生豬飼養量1.62萬頭,出欄1.62萬頭,存欄4000頭,設屠宰點4處,看宰殺生鋯4200頭,聘4名檢疫員,養牛720頭,雞、鴨、鵝20多萬隻。1986年畜牧業總收入104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34.3%,2004年畜牧業總收入114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33.5%。

品種

豬。1986年以來,引進飼養約克麥、哈白、巴克麥、內江、克米特克、杜洛克長白豬。特點是:體大肢高,身強晚熟,毛多白色,群眾愛養。
雞、鴨、鵝。雞,養雞以傳統的黃腳雞為主,2000年後引進星布羅、紅布羅、羅斯、海佩客等良種雞。鴨以傳統巢湖麻鴨、椿樹崗麻鴨為主,兼養混水鴨、洋鴨,20世紀90年代后,引進崑山麻鴨、北京鴨、白日紅等良種。鵝,主要飼養傳統白鵝、雁鵝等。

飼養

1986年全鄉飼養生豬12058頭。1996年,鄉黨委政府把發展養豬業作為扶貧開發的一件大事來抓,動員全鄉幹部集資8萬多元,與農戶找朋友,結對子,在西塘、峰西、三拐三個村開展飼養良種母豬試點示範,共購進母豬200頭。並與養豬農戶簽定了飼養銷售合同,幾年業收放良好。通過經濟扶持,養豬農戶戶均增收200多元,基本脫貧致富。2004年底,在路西、桂花、雲霧、洪院、寒塘六個村有養豬大戶6戶,每年每戶出欄生豬100頭,總產值59萬元。
飼養家禽,以雞、鴨、鵝為主,以家庭為單位散養自繁、自食、自銷。2004年底,全鄉有養肉雞大戶7家,每年戶均出售2萬隻,合計14萬隻,總產值28萬多元。
家禽繁殖,民間主要“窩抱”。1998年,桂花村養殖大戶陶玉鳳和寒塘村養殖大戶周加成引進電器孵化技術,年孵化幼雞5000多隻,自製混合飼料餵養,長得快,效益高。

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以青、昔、鰱、鱅等水產植物為主,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1986年以來,全鄉可養水面3200畝,產值220萬元。現在大官塘漁場水面500畝,南塘漁場水面350畝,夾山塘漁場水面80畝,老虎沖養魚水面350畝,白水塘養魚水面60畝,年產魚總值160萬元,藕40噸,產值8萬元。對電魚、炸魚、毒草魚等破壞行為,發現一例,及時給予處理,充分保護漁資源和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林業生產

山場面積大,林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具有青山綠水的區域優勢。現有林地1.8萬畝,大小林場22個,森林覆蓋率為18.9%,速生杉木林集中分佈在雲霧、桂花、八里、洪院等村,板栗、竹林呈帶狀和塊狀分佈在八里、桂花等淺山區村,經果林主要分佈在新安、邱崗等丘崗村。自2001年實施退耕還林以來,鄉新增林地面積達7000多畝,每年發放退耕還林補貼款115萬元。2004年,農業開發商郭昌湘投資300多萬元租賃棠樹村和劉院村180多畝山場開發景觀林,栽培香樟、玉蘭、桂花樹3萬多棵。投入新格局,湧現林場承包20畝以上的大戶10多戶。社會力量也呈現出多元化,新安村規模種植新安柿、布郎李、獼猴桃等經果林,人均經果林面積0.6畝,湧現經果林種植大戶200多戶,果農人均年收入400元以上。

交通


本鄉交通四通八達,省道舒六路和縣疲乏舒張路貫全鄉境內,全鄉通村公路30條,101.3公里,其中4級路59.2公里,機耕路42.1公里,鄉道49.5公里,村道58.1公里,柏油路面11公里,砂石78.8公里,土路11.5公里,基本已形成網路化。通村通組公路通達率達95%以上,晴雨通車率達90%以上。

公路

省道:六舒三路,六安經舒城至三河。經過本鄉三拐村至大灣路段長2.5公里,最初為我鄉通村公路土路,1993年拓寬改造為砂石路,1995年澆築了瀝青路面,2001年以鄉會戰,將此路三拐村路段裁彎取直2公里,2002年重新全線鋪築柏油路面,並在三拐村建一座80米長的公路大橋。縣道:舒張路,舒城至張母橋,建於1969年,途徑本鄉峰西、西塘、邱崗、棠樹、窯墩、新安六個村,全長15公里。1986年前為砂石咱,1989年以區集資75萬元,不足部分由縣交通局去持,鋪築了柏油路面。2000年又拓寬改造,重新澆築了瀝青路面。
鄉道:棠八路,棠樹至八里街道,原是渠埂大路。縣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議案,要求改造,經過多方爭取,加大投入,1998年,鋪築瀝青路面,2004年,又把八里中學至舒岳路20K路段鋪築瀝青,全長14公里。
防汛路:西塘集鎮至豐樂河圩堤,全長6公里,原是砂石路,現已輔上了柏油路。
太宏水泥路:位於新安村,全長1200米。2004年新安村外出務工能人張太宏捐資25萬元修建一條水泥路,命名“太宏路”。

通組公路

自1986年以來,棠樹鄉每年都利用春、冬季農閑時間,以村會戰,採取“一事一議”、投工投務等形式,加強通村道路,拓寬改造,裁彎取直,鋪築砂石路18條,長51.8公里,晴雨都通通車。
通組道路430條,長117公里,多半是泥砂路,分佈在全鄉各村民組,有待改造成。

橋樑

本鄉公路橋樑58座,其中省道和縣道路段三座,主要有三拐凌渡大橋,三拐新公路大橋,新安公路橋,八里公路橋,棠樹中學大橋,中心小學大橋,賁小店大橋,窯墩公路機耕橋,寒塘機耕橋,墩塘機耕橋,西塘防汛路公路橋,路西橋。少數橋樑由於年久失修,損壞嚴重,急需改造。

運輸車輛

2004年,全鄉有客車9輛,貨車26輛,計程車12輛,農用車98輛,摩托車1200輛,人力車205輛。道路營運都是民營、民管、民受益。

社會


科教文衛等公共事業發展較快。有1個中心學校,下設八里、棠樹2所初級中學和15所村小,教職工總數298人,在校學生近60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其中八里初中校園硬體設施較好,環境優美,已通過省示範初級中學評估驗收。西塘中學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較高,平均每年向舒中輸送10多名學生,鄉內設棠樹中心衛生院和西塘分院,共有醫護人員70多人,醫療器械比較完備,基本方便群眾就醫看病。

電信

1998年,郵政、電信分家,鄉設一個電信服務所,員工3人。主要業務有:電話、電傳、手機零售和收費,承包給么人經營。二十世紀末,電信業發展迅速。1995年鄉內開通了小程式控制電話后,固定電話進入了尋常百姓家。1997年,鄉內建郵政大樓一座,並開通了C5端局大程式控制。2004年全鄉固定電話已達4700門以上,電話入戶率已達30%。近年來,行動電話發展更快,2000年,全鄉手機不到50部,2004年全鄉手機已達2500多部。2004年鄉內建移動、聯通電信塔各一座,從事電信業人員有12人(含私營門市部)。

集鎮建設

棠樹鄉有西塘、棠樹、八里三個小集鎮,鄉政府設在西塘,集鎮面積1.1平方公里,大小街道3條。通過老街改造和開發,集鎮建設步伐較快,新建3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和500米長的商貿一條街,鋪設水泥路面和人行道方塊磚500多米,新建一座0.3公頃的花園綠地,新建農貿大棚300平方米和交易貨架150平方米,集鎮建設總投資560多萬元。

水利建設

棠樹鄉位於龍河口水庫下游。農業生產用水主要靠龍河口水庫放水澆灌。解放初期至2004年水利建設的基本情況是:
一、小II型水庫二座(南塘和夾山塘),庫容量385畝,灌溉面積8333畝,(其中干汊河鎮受益5個村。)
二、全鄉塘、堰、壩993處,蓄水量1949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3萬畝。
三、杭北乾渠貫穿桂花、官塘、八里、洪院、劉院、窯墩、棠樹、沙崗8個村,全長15公里。
四、杭淠分乾渠流過八里、棉沖兩個村,長15公里。
五、10條支渠全長64公里,分別是楊沖、北高、胡庄、沙崗、劉院、棉沖、野貓墩、分路口、北沖和南歧崗支渠。
六、分支渠3條,全長13公里,分別是杜院、黃崗、三拐支渠。
七、螃蟹嶺電灌站,建於1984年,裝機45千瓦,灌溉面積435畝。
八、雲霧水輪泵站,建於70年,灌溉面積1640畝(其中新建兩個村受益)。

河道治理

豐樂河位於舒六交界,上遊河道窄,泄水不暢,下游水來成河,水去成灘,流經本鄉路西、三拐、豐河3個村,全長20公里,1991年7月,全縣普降大暴雨,特大山洪爆發,豐樂河水位猛漲,超過警戒水位2.05米,路西村王莊生產隊22戶房屋89間全部被洪水衝倒,對岸產安新塘鄉曙光村圩堤破圩后,河水才慢慢回落。路西、三拐、豐河內澇嚴重,水災面積4200畝,絕收3800畝,受災損失294萬元。大水回落後,圩堤險段崩塌嚴重。當時,張母橋區組織棠樹、八里、張母橋、西塘四個鄉民工,以區會戰,划段包干,突擊搶修。投入勞工120萬個工日,完成120萬土方,后經水利局檢杳驗收合格。
1993年,修復險在豐樂河黃土堰腰距險段用塊石護堤100米,張家大閘塊石護堤80米,河嘴塊石護堤200米,投資5.8萬元,基本消除了水患。
1998年,豐河村桂花隊圩堤大段加固,租用推土機,在圩根腳推出平台,長為500米。經過多年治癒是,豐樂河圩堤20年內沒有出現破圩。
小Ⅱ型水庫
南塘水庫:位於黃崗村,是古水利工程,為舒城縣十大名塘之一,1966年納入杭北乾渠工程,集雨面積12平方公里,土結構壩型,壩高6米,壩長212米,總庫容里21萬立方米,最大泄水量31.1立方米/秒,灌溉西塘、寒塘等村農田4000多畝。1982年建軍一道排水閘和三道放水閘,庫改田400畝,實際水庫面積256畝。
夾山塘水庫:位於路西村,是古水利工程。1966年納入杭北乾渠配套工程,集雨面積平方公里,土結構型,壩高7米,總庫容量18萬立方米,灌溉路西、長堰等村農田3600多新加坡。1989年,棠樹小鄉會戰,投資22600元,投入勞工15000個工日,完成30000土方,新建軍一座進水閘和一座排水閘,渠塘分家,一塘分為三塘,發展水產養殖業。
(一)白水塘。位於本鄉窯墩村,建於1988年,面積24畝,投入勞工24016個工日,完成49024土方,9以原棠樹小鄉會戰),灌溉農田100畝。
(二)女兒塘。位於峰西村,1992年以村會戰改造,面積12畝,投入勞工16508個工日,完成33508土方,灌溉農田90多畝。
(三)峰西村新塘,是1995年以村會戰新挖的塘,面積6畝,投入勞工10500個工日,完成21010土方面軍,灌溉45畝農田。
(四)新挖“當家塘”3口。位於棉沖村,該村地勢較高,用環山渠道尾水灌溉農田非常困難。1995年至1997年以村會戰,先後新挖當家塘3口,面積32畝,投入勞工3000工日,完成10000土方,灌溉農田1500畝,是名副其實的當家塘。
三拐村黃土堰、赤土堰、沙土堰,路西村大深溝,均屬古水利工程。1991年、1995年兩年大水后,分別按原輸入道進行清淤、拓寬和補修堰埂,使灌溉水路暢通,灌溉效益大增。

渠道治理

全鄉有乾渠1條,分乾渠1條,支渠10條,分支渠3條,斗渠11條,農渠164條,毛渠766條。
乾渠
杭北乾渠。長15公里,流經我鄉桂花、官塘、八里、洪院、劉院、窯墩、棠樹、沙崗八個村。1989年3月,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張母橋區組織棠樹、八里、西塘、張母橋、長沖五個鄉勞力會戰,會同干汊河區鄉鎮,對該渠進行整修,以鄉划段包干。主要任務一是清淤河床,二是對渠埂拓寬加高培厚,三是對渠外埂加泥鑲腳,埂頭面寬8米。投入勞工250000工日,完成850000土方。部分渠埂現已變為棠八路段,正在鋪築水泥路面。
支渠
野貓墩支渠:棠樹鄉陳大塘起至長堰倒虹吸段止,全長7.15公里,設10個放水口,經過窯墩、棉沖、新安、路西等村。1992年到2004年,10個放水口全部用塊石水泥做成放水涵,每年清淤渠道。
分路口支渠:棠樹鄉井窪起至柏林鄉穿山溝段止,全長12.6公里,跨棠樹、西塘、秦家橋、柏林等鄉鎮,設斗渠10條,灌溉面積2.36萬畝。按照分段管於的辦法,以村組織,年年清淤,確保下游水路通暢。
此外,還有楊沖、北高、胡庄、沙崗、劉院、棉沖、北沖、南歧崗支渠和3條分支渠,桂、黃崗、三拐支渠,經過治理,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全鄉水利涵閘過去主要用木製閘板、石塊和塑料袋裝泥沙砌成,易被沖毀。
1994年,實施黃淮海工程,在寒塘、墩塘、三拐、豐河4個村立項建設。投入勞工41750個工日,完成83500土方,新修機耕路18條29公里,新建機耕橋10座,過路涵22道,節制閘11座,放水涵32道,投入配套物資56萬元。
1993年,豐樂河圩堤砌石護堤220米,投資5.8萬元;96年在劉院村改造中低產田520畝,建過咱涵15道,節制閘6座,人行橋8座,機耕橋一座,迭水工程一處。新挖排水渠4和,長6公里,投入勞力4500個工日,完成15000土方,投資7.6萬元。
小南山隧洞,坐落在洪院村劉興庄村民組,建於1997年,隧洞全長121米,完成21500土石方,受益4個村2250畝,(其中新街兩個村),洞身是砂漿砌塊,石牆,混凝土拱頂,隧洞工程總投資105000元。
路西村“八位一體”是1988年以鄉會戰工程,格田成方733畝。新建一座機耕橋,一座節制閘,二處迭水,渠路分家,投入勞力23.5萬個工日,完成土石252萬方,投資3萬元。
三拐村“八位一體”是1999年以鄉會戰工程,格田成方453畝,渠路分家,投入勞力6.25萬個工日,完成土石13.6萬方。新建2座節制閘,7道放水涵,投資2.6萬元。
1999年改造雲霧水輪泵站,原泵體老化,進水,高壓水管腐爛,出水池倒塌,全部更新,工程投資3.85萬元。
1999年,豐樂河圩堤大段加固,機械施工,做20米寬平台,總方量20457方,工程耗資98193.60元(由全鄉集資),新按排水涵23米長,整個工程總投資103823元。
馬路隧道涵建於2002年,坐落在邱崗村,隧道全長160米,洞身是水泥漿砌,混凝土拱頂,投資15萬元。
劉院支渠護堤工程長240米,放水涵4道,新建過路橋2座,投入8萬元,使灌溉水源得到有效調節。

防汛抗旱

豐樂河圩堤是棠樹鄉重點防汛地段,全長20多里。20世紀八十年代,在三拐村王莊建防汛棚3間,設水文觀測點三處,並專修西塘至豐樂河圩堤防汛路一條,長6華里,已澆上柏油路面。1991年,特大山洪暴發,指揮部調集數千人上堤壩防汛,對重點險段眾人把守,臨時成立巡邏隊、打樁隊、搶險隊、後勤運輸隊,當時處理塌坡滲漏隱患4處,打鑲水壩3處,調動排水機械四台,對內圩破口5處水毀工程組織突擊搶修。
多年來,鄉歷任領導都重視防汛抗旱工作。鄉汛期前成立防汛抗旱指揮部,主要負責同志任指揮,鄉直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指揮部成員。在思想上、物資上做好充分準備,提前檢查圩堤險段,落實防汛物資。汛期來臨,鄉組織幹部划估包干,明確責任。鄉政府辦公室外專人值班,信息聯繫通暢。在抓好防汛的同時,也重視抗旱工作。2001年,春旱、夏旱、秋旱,鄉組織鄉村幹部深入旱情現場,動員廣大幹群進行抗旱保苗工作,打壩引水25處,打井45口,人工挑水12500人次,電力提水358處,朋水源地區節水調劑,最大限度減輕旱災,確保豐收

旅遊


旅遊資源豐富,西南部有大官塘等名塘名水,青山綠水環繞,人居環境優美,適宜發展“休閑垂鉤一日游”和“農家樂”生態旅遊業。雲霧山磨刀寨、大官塘大禹釣魚台民間文化底蘊深厚,散落民間的歷史故事意味深長,亟待挖掘、整理和宣傳推介,是旅遊開發的一方勢土。
棠樹鄉三拐村曾是舒城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在舒城縣黨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也感召和激勵著棠樹人民在“加快發展、富民強鄉”的偉大歷史進程中譜寫更加輝煌燦爛的歷史新篇章。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