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村

林梅村

1956年4月30日生,祖籍廣東。70年代後期在史學家馬雍門下受業3年。

人物生平


70年代後期在史學家馬雍門下受業3年。1977-1982年,考入北京大學攻讀考古學,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文物研究所,從事西域出土文獻研究;同時,師從梵學家蔣忠新學梵語。此後,一直從事絲綢之路考古和中亞死語言寫卷,尤其是犍陀羅語研究。1994年經季羨林宿白兩教授推薦,調回北大考古系,執教東西交通考古學,1996年入選北京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幹,1997年聘為北京大學正教授。1982年起,每年都到絲綢之路沿線古城進行實地考古調查,幾乎踏遍天山南北所有重要遺址,多次縱深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尋訪沙埋古城。其研究受到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先後應邀出訪大阪(1988)、洛杉磯(1992)、西雅圖(1993)、斯德哥爾摩(1995)、倫敦和劍橋(1995)、費城(1996年)、東京和京都(1997)、聖迭戈和費城(2000)。1984年至今,在歐美、日本和國內學術刊物用中文和英文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沙海古卷》等學術專著7部。其中,《沙海古卷》一書於1990年獲英籍華裔女作家韓素因設立的“中印友誼獎”;《再論漢佉二體錢》一文於1994年獲中國錢幣學會優秀科研成果金泉獎;《西域文明》一書於1996年獲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新作《松漠之間-考古新發現所見中外文化交流》已於2007年由三聯書店出版。

主要學術活動


2007年,應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主任屈志仁(James Watt)邀請,赴紐約籌備蒙元文物大展《忽必烈的世界——從上都到大都》。
2006年,隨中國考察團赴蒙古人民共和國,調查成吉思汗行宮、哈剌和林等草原絲綢之路古迹。
2005年,作為中央電視台(CCTV)學術顧問,赴東南亞和土耳其十多個國家,調查鄭和下西洋相關古迹。
2000年,應日本學術振興會(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邀請,赴京都佛教大學研究犍陀羅語寫卷。
1999年,率北京大學考古隊赴青海省都蘭縣主持發掘吐蕃大墓。
1993年,應美國梵學家邵瑞琪(Richard Salomon)教授邀請,赴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研究中亞死文字。

著作


《疏勒河流域出土漢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合著)。
《樓蘭尼雅出土文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沙海古卷——中國所出佉盧文書初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西域文明——考古、語言、民族和宗教新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
《漢唐西域與中國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樓蘭》,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
《古道西風——考古新發現所見中外文化交流》(哈佛燕京學術叢書第六輯),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
《絲綢之路散記》,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都蘭吐蕃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合著)。
《シルクロードと中國古代文明》(杉山正明監修,川上陽介、申英蘭訳),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2005年。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松漠之間——考古新發現所見中外文化交流》,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

英文論文


⒈“A New Kharohī Wooden Tablet from China,” The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vol. LⅢ,part 2 (London,1990),pp. 283-291 and 2 plates。
⒉“Tocharian People: Silk Road Pioneers,” in Tadao Umesao and Toh Sugimura (ed.), Significance of Silk Road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s,(Osaka: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1992),pp. 91-96.
⒊“Kharohī Bibliography: The Collections from China (1897-1993),”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40/2 (the Hague and Wiesbaden),1996,pp. 188-220.
⒋“Qilian and Kunlun: The Earliest Tokharian Loan-Words in Ancient Chinese,” in Victor H. Mair (ed.), The Bronze Age and Early Iron Age People of Eastern Central Asia,vol.1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Man Inc.,1998),pp. 476-482.
⒌“A Survey of the Jews Immigrating into China,” Sino-Judaica: Occasional Papers of the Sino-Judaic Institute,vol. Ⅲ (California: the Sino-Judaic Institute),2000,pp. 1-9.
⒍“Five Gāndhārī Documents from Kizil in the Le Coq Collection,” Cultura Antiqua,vol. 55 (Kyoto,2003),pp.1-15.
⒎“A Survey of the Turkic Cemetery in Little Khonakhai,” Les Sogdiens en Chine,Pékin,2004,pp. 341-358.
⒏“Reflections on the British Museum Exhibition,” Treasures of the World’s Cultures,Beijing: Cultural Relics Pres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