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屠城

1984年由羅蘭·約菲執導電影

《戰火屠城》是由羅蘭·約菲執導,薩姆·沃特森、Haing S. Ngor等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講述的是紐約時報駐柬埔寨戰地記者Sydney Schanberg與當地翻譯Dith Pran的友情血淚故事。

劇情簡介


戰火屠城劇照
戰火屠城劇照
1972年,紐約時報記者辛尼在柬埔寨採訪,柬埔寨人潘迪是他的翻譯兼助手,兩人在戰火紛飛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75年,紅色高棉佔領金邊,辛尼進入法國領事館后安全撤退,潘迪因為沒有護照而被捕。潘迪在柬共的勞動改造政策中歷經劫難,目睹了紅色高棉政權的殘暴血腥,1978年,越共入侵柬埔寨,潘迪趁機逃亡到泰國邊境,與一直在尋找他的老朋友辛尼重逢。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薩姆·沃特森Sydney Schanberg
吳漢Dith Pran
約翰·馬爾科維奇Alan'Al' Rockoff, Photographer
朱利安·山德斯Jon Swain
格雷格·T·尼爾森Major Reeves, Military Attache
斯波爾丁·格雷United States consul
比爾·帕特森Dr. MacEntire
阿索爾·加德Dr. Sundesval
格拉漢姆·肯尼迪Dougal
帕特里克·麥拉海德Morgan

職員表


製作人伊恩·史密斯、大衛·普特南
導演羅蘭·約菲
編劇布魯斯·羅賓遜
攝影克里斯·門格斯
配樂Mike Oldfield
剪輯Jim Clark
選角導演瑪麗昂·多爾蒂、Susie Figgis、Pat Golden、Juliet Taylor
藝術指導Roy Walker
美術設計Roger Murray-Leach、Steve Spence
服裝設計Judy Moorcroft

角色介紹


  • 辛尼

    辛尼

    演員薩姆·沃特森

    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很有正義感,為了全程採訪當時戰況,即使所有美國公民都被驅逐他也堅持逗留,結果遇上紅色高棉佔領金邊,險被處決,辛尼進入法國領事館后安全撤退。

  • 潘迪

    潘迪

    演員吳漢潤

    一名柬埔寨人,辛尼的翻譯兼助手,兩人在戰火紛飛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紅色高棉佔領金邊后,潘迪因為沒有護照而被捕。潘迪在柬共的勞動改造政策中歷經劫難,目睹了紅色高棉政權的殘暴血腥,1978年,越共入侵柬埔寨,潘迪趁機逃亡到泰國邊境,與一直在尋找他的老朋友辛尼重逢。

獲得榮譽


奧斯卡金像獎
▪ 1985 第57屆 最佳電影剪輯 Jim Clark (獲獎)
▪ 1985 第57屆 最佳改編劇本 布魯斯·羅賓遜(提名)
▪ 1985 第57屆 最佳男配角 吳漢(獲獎)
▪ 1985 第57屆 最佳男主角 薩姆·沃特森(提名)
▪ 1985 第57屆 最佳攝影 克里斯·門格斯(獲獎)
▪ 1985 第57屆 最佳影片 大衛·普特南(提名)
▪ 1985 第57屆 最佳導演 羅蘭·約菲(提名)
美國金球獎
▪ 1985 第42屆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薩姆·沃特森(提名)
▪ 1985 第42屆 劇情類最佳影片(提名)
▪ 1985 第42屆 最佳電影配樂 Mike Oldfield (提名)
▪ 1985 第42屆 最佳男配角 吳漢(獲獎)
▪ 1985 第42屆 最佳編劇 布魯斯·羅賓遜(提名)
▪ 1985 第42屆 最佳導演 羅蘭·約菲(提名)

作品評價


《戰火屠城》以極其寫實的手法,向全世界再現了柬埔寨歷史上那段最為黑暗的時光,為把“紅色高棉”政權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砸下重重的一錘。影片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歸結於真實的故事給觀者帶來的震撼(人民網評) 。
影片令人不寒而慄的一幕是潘迪逃跑時誤入“人骨河”,鏡頭雖然不多,但極具震撼力,一具具骨骸堆積如山的控訴著暴政統治者的慘無人道(時光網、搜狐網評)
戰火屠城劇照 2張
戰火屠城劇照

幕後製作


戰火屠城劇照
戰火屠城劇照
電影中,最讓人令人不寒而慄,頭皮發麻的一幕是,DithPran試圖逃跑,經過“人骨河”,不小心掉進河中,抓著一具人骨才爬上岸!更觸目驚心的那些在PolPot(波爾布特)統治下,幼小孩子思想被洗腦後,那些兇惡的眼神,看不到一絲善良,是那種比冰更冷的眼神。他們/她們舉槍、揮刀殺人,毫不手軟。該影片獲得三項奧斯卡金獎(1985)。DithPran的扮演者是華裔醫生吳漢。吳漢原是柬埔寨紅色高棉恐怖統治時代的華僑醫生,他逃過赤棉的血腥大屠殺,輾轉流亡美國。一九八四年好萊塢拍攝電影《戰火屠城》,吳漢因緣際會在片中軋上一角,飾演為美國媒體工作的柬埔寨攝影記者,由於角色詮釋刻畫入微,一炮而紅,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男配角斯波爾丁·格雷寫了一場獨角戲,是關於他在拍攝這部電影的經歷,隨後根據這個拍成了另一部電影Swimming to Cambodia(1987)。
吳漢(Haing S. Ngor)成為第一位東南亞(也是第一位佛教教徒)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
電影中的可口可樂工廠原來設想的是一家百事可樂工廠,後來百事拒絕了出現在影片中。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當吳漢(Haing S. Ngor)贏得最佳男配角獎的時候,他在十五歲侄女的陪伴下走上領獎台。就在這個時候,約翰·馬爾科維奇開玩笑地大笑起來,對他說了一些柬埔寨語,令他的侄女大吃一驚,吳漢也笑了起來。約翰喊道:"這個獎項屬於我的,屁股!"在吳漢的自傳中,他說約翰·馬爾科維奇學習柬埔寨罵人的髒話,興趣十分濃厚。
穿幫鏡頭
連貫性:當辛迪在他的房間和迪斯·普瑞說話的時候,不同鏡頭之間他的髮型變化了。先是從整齊地分開梳著變成垂下來在前額上,又回到整齊分開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