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鴛鴦
海底鴛鴦
在徠中國及日本南部沿海、生長著一種大型節肢動物,外形像一隻瓢,雌雄整天形影不離,行走、吃食、休息都鉤夾在一起,這就是人們稱之為“海底鴛鴦”的鱟。鱟的眼睛是由1000個小眼組成的複眼,小眼之間有交錯的側向神經聯繫,使鱟易於看清物體,並能準確地捕食或有效地逃避敵害。它除了具有一對複眼以外,還有一對小的中央小眼。曾有科學家通過對鱟的視神經電脈衝進行研究,揭示了關於各種視覺系統功能的原理,因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
海底鴛鴦
世界現存的鱟,根據其形態和分佈特點,可分為二亞科三屬四種。其中Limulinae亞科僅有美洲鱟屬(Limulus)美洲鱟(Limulus polyphemus)一種,分佈於北美東海岸水域;而Tachypleinae 亞科有兩屬,分佈於亞洲東南岸及東岸沿海水域。其中東方鱟屬(Tachypleus)有兩種:東方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亦稱三刺鱟、中國鱟或日本鱟)和南方鱟(Tachypleus gigas)(亦稱巨鱟);蠍鱟屬(Carcinoscorpius)僅一種圓尾鱟(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
只有個體大、資源相對集中的美洲鱟和中國鱟才能提取“鱟試劑”。因此國內外許多醫藥企業都以中國鱟為原料。
中國鱟原來在廈門海域數量較多,許多漁民以捕撈中國鱟為生。科研機構調查顯示,到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國鱟在廈門海域數量還很大,但由於環境破壞、人類偷捕等原因,這些年廈門海域的中國鱟數量急劇減少。進入20世紀90年代,種群數量已經降得很低,基本上零零碎碎的,已經形不成漁場了,調查顯示,20世紀90年代廈門的中國鱟比20世紀50年代減少了80%-90%。
中國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在地球上出現的時期,可以追溯到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截至2009年,世界上已發現的鱟化石種類約31種,鱟在進化過程中形態變化不大,因此被稱為“活化石”。
平潭島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產鱟區,當地中國鱟產量曾居全國第一,然而,由於大量捕抓及各種原因,平潭中國鱟已難覓蹤跡,成為了瀕危物種。政府有關部門不斷加大中國鱟的保護力度,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捕捉、馴養繁殖、經營利用、收購、出售中國鱟及其產品,以此來加強對中國鱟的保護。然而,由於中國鱟生長周期長,幼年的中國鱟需要近13年時間才能繁殖,因此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海底鴛鴦
海底鴛鴦
水中的鱟,大都是成雙成對的;是因為雌鱟的前4條腿上,長著4把鉗子,而雄鱟卻是4把鉤子。原來雄鱟總是把鉤子搭在雌鯊的背上,讓“妻子”背著它四處遊走。但醜陋而懶惰的鱟,對“愛情”卻很專一,雌雄一旦結為夫婦,便形影不離。肥大的雌鱟,背馱著比它瘦小的“丈夫”,蹣跚爬行,因此獲得“海底鴛鴦”的美稱。
海底鴛鴦海底世界
然而,最近科學家們經研究發現,其實鱟不象人們所想象的那麼“忠貞”,雌鱟的前4條腳上長著4把鉗子,而雄鱟的相應部位卻長著4把鉤子,平時,雄鱟總是把鉤子搭在雌鱟的背上,讓妻子背著自己四處謀生旅行,一旦捉住雌鱟,雄鱟來不及撤退,便乖乖地陪著一起就擒。而若捉住的是雄鱟,雌鱟卻乘機逃之夭夭,溜之大吉。另外,雌鱟是很不負責任的母親,產卵時亂挖幾個穴,將卵產下后就匆匆了事,任其自生自滅。產卵后,又背起自己的丈夫四處遊走,過著“夫妻恩愛”的生活。好在鱟產下的卵很多,再加上有一身天生的盔甲,總能在弱肉強食的海底世界生存下來。
海底鴛鴦
鱟的血液還是藍色的呢。這是因為其血中含有0.28%的銅離子,而血中沒有紅、白血球和血小板,因而,一旦有細菌侵入,血液就會凝固。據此,科學家們從鱟血中提出純凈的“鱟試劑”,用來做毒素污染的檢測劑,這是鱟對人類醫藥的一大貢獻。
另外,鱟的複眼還有一種側抑制原理,被廣泛應用於電視和雷達系統,大大地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
海底鴛鴦
入葯簡介
鱟的肉、卵均可食用。其殼、尾、卵、肉和血均可入葯:
【別名】三刺鱟、鱟魚、中國鱟、三葉蟲、王蟹。
【來源】肢口綱劍尾目鱟科動物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以尾狀刺及其腹內鱟珠入葯。洗凈曬乾。
【性味歸經】鱟尾炭:咸,溫。鱟珠:澀,涼。
【功能主治】鱟尾炭:止血。用於肺結核咯血,胃出血;外用治外傷出血。鱟珠:清熱解毒。用於咽喉痛。
【用法用量】鱟尾炭:1~2錢;外用適量。鱟珠:1~2分,水沖服。
目前僅有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少數國家能進行商品生產,而這些國家都以海上捕鱟制試劑,因連續數年捕殺成鱟,已感資源衰退。廈門大學等單位曾對鱟進行人工飼養。但因采血次數多飼養時間超過一年的鱟,出現明顯貧血等現象。鱟每年冬季會游回深海冬眠,因此鱟人工養殖難度還很大。鱟因環境影響,數量不斷減少,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已將其列入二級保護動物,我國台灣金門、澎湖及香港等也設立了鱟保護區。但是仍有不少不法分子亂捕濫殺鱟,另有部分甲殼素廠家大肆低價收購小鱟用來製造甲殼素也是造成鱟數量減少的重要原因。
執法部門曾經在北海查獲了不法分子捕捉的上萬支活中國鱟,同時查獲了近三噸死鱟。“對任何形式的中國鱟經營行為,將不再審批發證。”北海市漁政部門負責人說。廣西漁政部門最近在檢查中發現,濫捕濫殺這種珍貴動物的現象在沿海地區非常嚴重。中國鱟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鱟是一種海洋節肢動物,出現在古代泥盆紀,4億年來形態不改,因此被稱為“生物活化石”。鱟主要產於中國北部灣和墨西哥灣,分別被稱為“中國鱟”和“美洲鱟”。由於受到海洋環境污染的威脅,鱟在日本等國沿海正在消失。但這種動物面臨的真正危險卻來自不 法之徒。
保護措施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鱟的這種獨特作用,便大肆到北部灣畔高價收購中國鱟。他們將鱟血抽光,最後又把鱟肉送到餐館,讓一些食客大啖其肉。有漁民說,以前當地海灘上的鱟數不勝數,但由於大量濫捕濫殺,如今已不容易看見了。“漁民們已經意識到捕殺中國鱟是非法的,在海上捕到中國鱟,都要自覺放生。”據介紹,一隻鱟要15年時間才能成年,醫學工作者在采鱟血時非常注意保護生態平衡,因為一隻鱟被抽掉1/3或2/3的血仍能存活。“對沿海鱟資源進行分段開發利用,完全可以讓鱟輪流獻血,生生不息。”北海市漁政部門最近拆除了沿海的48處漁箔,為中國鱟游到海灘產卵創造條件。由於北海水質好,無污染,特別適合中國鱟生存,有關部門正在籌劃建立一個中國鱟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