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良釗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查良釗,字勉仲,南開中學畢業。他於民國7年(1918)赴美,留學於芝加哥大學教育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研究部,后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教務長、河南大學校長、河南省教育廳長。
民國10年(1921),討論“一戰”善後問題的“華盛頓會議”召開時,他聯合留美同同學蔣廷黻、羅家倫、高仁山等,發起組織中國學生華盛頓會議後援會,被推為執行幹事長,與國內民眾團體和海外華僑相呼應,支援參加會議的中國代表團。民國11年回國,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教務長、河南大學校長(1928.11~1929.5)河南省教育廳廳長。曾參加蔡元培等領導的中華教育改進社,並與同仁合辦《教育評論》,提倡科學教育。
民國19年(1930)陝西大旱,隨朱慶瀾從事賑濟,任華北慈善聯合會總幹事,深入災區訪問,發起“三元錢救一命”運動,向各地募款救災,並聯合華洋義賑會修建涇渭渠。後代理陝西省教育廳長,赴災區工作時遭土匪綁架,無錢自贖,被囚81天始告脫險。民國20年(1931)長江大水災,他出任長江水災賑濟委員會常委兼災區工作組總幹事。是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又協助朱慶瀾募捐接濟東北抗日義勇軍。民國23年(1934)重返教育界,任北平藝文中學校長,從事“道爾頓制”實驗,併兼任香山慈幼院副院長。
民國26年(1937)抗戰爆發,以教育部參事、賑務委員會專員身份,辦理北方戰區青年學生救濟事宜。民國27年(1938)在西安收容戰區中學生1700餘人,親自率領由鳳翔步行至天水,創辦國立第五中學。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兼訓導長。抗戰勝利后,任國立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院長。1949年赴印度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成人教育會議。1950年應邀任德里大學中央教育研究院客座教授。1954年到台灣,任台灣大學教授兼訓導長,以及僑生輔導委員會主任,並擔任台灣地區考試機構考試委員。1982年,病逝於台北。
同時查良釗先生也是現代武俠小說大家“金庸”(查良鏞)和近代詩人“穆旦”(查良錚)的族兄,其中查良釗曾與“穆旦”共同在西南聯大出任教職,前者為西南聯大師範學院教授兼聯大訓導長,後者當時為一位年輕的青年助教,在學生中頗有影響,時人常將二人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