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紈扇圖

明代唐寅水墨畫

《秋風紈扇圖》是明代畫家唐寅創作的一幅紙本水墨畫。作品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畫中描繪的是立有湖石的庭院中,一手執紈扇,側身凝望,眉宇間微露幽怨悵惘神色的仕女。她的衣裙在蕭瑟秋風中飄動,身旁襯雙勾叢竹。該畫為唐寅繪畫的代表作,這幅畫不但人物形態刻畫得十分準確,線條如飛,墨色如韻,而且把畫家本人的心情展現得含蓄而豐富,直接而妥貼。

作品內容


秋風紈扇圖
秋風紈扇圖
《秋風紈扇圖》描繪了坡地上畫湖石,有一女子,容貌姣好,風鬟霧鬢,綽約如仙,衣帶乾淨利落,隨風飄動。眼神頗生動,凄婉之情,宛然在目。手執一紈扇,眺望遠方。左上角唐寅題有一詩,詩云:“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鈐有“項子京家珍藏”朱文印,“項叔子”白文印,“天籟閣”朱文印,“墨林子”白文印,“項氏子京”白文印,“元汴之印”白文印,“林佶之印”白文印,“吉人之辭”朱文印,“張鹿樵鑒藏”白文印,“自怡悅齋書畫錄”朱文印,“萊臣心賞”朱文印,“虛齋審定名跡”朱文印。

創作背景


唐寅是位才性超群的藝術家,少負不羈之才,唐寅的才名曾經引起朝廷的轟動。因才華出眾,而“妝成每被秋娘妒”;又因流年不利,命運坎坷,家庭遭到一次又一次打擊。這幅《秋風紈扇圖》的創作構思取自漢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思馳、如紈扇在秋風起后被捐棄的典故,班婕妤是漢代的一位美貌女子,極有文才,為漢成帝所寵幸。後來,宮中來了趙飛燕,漢成帝為這位身材姣好的絕代佳人所迷戀,於是,班婕妤便遭冷落。多才的班婕妤作了一首《怨詩》,詩云:“新制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詩中借一把扇子的行藏,看人世的炎涼。詩中道盡了恩情中道絕給這位女子帶來的悲傷體驗。唐寅借漢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紈扇在秋風起后被擱棄的命運,閱題詩悉知是借美人暮秋之傷來諷刺炎涼的世態,其間也透出畫家自身的景況。

作品鑒賞


主題

《秋風紈扇圖》以高度洗鍊的筆觸,描繪了一名手持紈扇佇立在秋風裡的美人。左上角有畫家的自題詩,加深了主題的蘊意。畫中的仕女圓潤的臉龐上流露出一絲悵然若失的輕愁和憂鬱,顯得無助和無奈。美人可能從手中夏揮秋藏的紈扇想到自身青春難駐、世情可畏。畫家將世態的嚴酷和美人的悲慘境遇和盤托出,發人深省。

技法

秋風紈扇圖
秋風紈扇圖
《秋風紈扇圖》筆墨富於變化,含蓄有思致,畫法兼工帶寫,人物的勾勒,湖石的渲染極其熟練,流利瀟灑。全畫純用白描,以淡墨染衣帶,衣帶微微飄起,點出正是秋風已起的時候。叢竹雙鉤用得恰到好處,形成了生動的墨韻,顯出了色澤的豐富。畫中背景極其簡明,僅繪坡石一角,上側有疏疏落落的幾根細竹,大面積空白給人以空曠蕭瑟、冷漠寂寥的感受,突出“秋風見棄”、觸目傷情的主題。冰清玉潔的美人與所露一角的這幾塊似野獸般猙獰的頑石形成強烈的反差與對比,盡顯畫家寫意的才能。
《秋風紈扇圖》不僅僅是人物形態刻畫得十分準確,線條如飛,墨色如韻,把畫家本人的心情展現得含蓄而豐富,直接而妥貼。

形象

《秋風紈扇圖》畫中手執紈扇的仕女,高高地挽起髮髻,美麗端莊,亭亭玉立,目凝遠方,仕女形象頎長娟秀,雙手護扇、凝目前視,表現出佳人感傷惆帳的心理情態。仕女飄拂的披巾和裙緣,透示出秋風蕭颯的季節特徵。衣紋線描流暢挺勁,衣裙圓筆鉤描精細柔和。仕女、竹筱用白描和雙鉤法,湖石以水墨漬染,形成剛柔相濟、工寫結合的藝術特色。
《秋風紈扇圖》該創作以詩經中“怨而不誹”的要求,把一個大才子的人生體驗表達出來,不免讓人十分感傷、十分愛憐,恰如畫中女子,美麗而端莊,卻滿臉的憂傷,顯得無助而楚楚可憐。
《秋風紈扇圖》畫家以暢達自如的筆墨揮寫人物形象,在對畫中女子衣紋的處理上,一反前人沿用的細柔長線條,而是用略帶方折而不失流暢的細線表現衣裙的沉沉下垂,直到腳邊才略微飄拽,以顯示出人物的端秀和凝思的情緒。

作品評價


明末收藏家項元汴:“唐子畏先生,風流才子,而遭讒被損,抑鬱不得志,雖復佯狂玩世以自寬,而受不知己者揶揄亦已多矣,此圖此詩,蓋自傷自解也。”
清代藏書家、書法家林佶:“六如跌蕩失意人,寫此風流得意筆,當時紈扇棄秋風,誰知尺幅垂今日;人生何必嘆飄蓬,落花恩怨訴東風,我愛鴦絲禪榻畔,美人環佩伴詩翁”。

歷史傳承


遞藏
《秋風紈扇圖》經明代項元汴,清代林佶、張大鏞,近代龐元濟收藏。1952年12月,中央文化部文物局撥交上海博物館。
著錄
《秋風紈扇圖》在張大鏞《自怡悅齋書畫錄》、龐元濟《虛齋名畫錄》等皆有著錄。

重要展覽


2017年10月20日,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常設展。展品中包括首次公開展出的明代《秋風紈扇圖》。

作者簡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29歲得中應天府(今南京)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以賣畫為生。其繪畫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各科。畫法早年受沈周文徵明影響,30餘歲時拜周臣為師,主宗南宗“院體”一路,后泛學宋元諸家,自成一體。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鶩圖》、《杏花茅屋圖》、《春山伴侶圖》、《秋風紈扇圖》、《六如居士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