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壽田
夏壽田
夏壽田(1870—1935),字耕夫,號午詒,湖南桂陽蓮塘大灣人,是楊度的至交。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十八年會試取謄錄,任刑部郎中、山西清吏司行走。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中進士第八名,殿試榜眼及第,取得清代湘南地區科舉最好成績,歷任翰林院編修、學部圖書館總篡,為父辨誣觸怒朝庭遭革職。宣統三年(1911)授朝議大夫。民國元年任湖北省民政長,二年任總統府內史監內史。袁世凱稱帝,制誥多出其手,失敗后寄居楊度家中,后和楊度一起逃匿天津租界,投曹錕,任機要秘書。后定居上海,1935年病逝。
目錄
夏壽田,出生於今桂陽縣蓮塘鎮大灣村。夏壽田自幼十分聰明,七歲時祖父就指著屋后的白阜嶺要他作一首詩。他不到三步就吟出了“九嶷蜿蜒天際來,崢嶸冠日排雲開,聵然一落千萬丈,蛟龍伏走失青崖”的詩,使祖父大為驚訝。九歲時到縣城應童子試時,縣令問他居何處,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說白阜嶺下,縣令即吟出上聯“白阜當前峰獨秀”要他作對。夏壽田不假思索地答道“黃榜在右甲聯珠”。對仗之工整,意境之深遠,不能不使在座的人大吃一驚。
夏壽田幼時就讀於蓮塘的養正齋,開蒙老師是蓮塘的彭文軒,文軒名相析,號炳南。在文軒六十歲時,夏壽田以受業身份寫了《彭公文軒暨德配陳媛六旬雙壽序》。序稱:“文軒先生,桂民之望,敦飭倫紀行作世方綺歲,成章觀魯僖之化,髻年好學希衛武之賢。生平有過人者五:忠朴不欺,容止安定盛德也;親仁善鄰,富不驕士博愛也;吉人詞寡,微中解紛仁智也;功不謀利,道貌岸然不計功廉介也;一諾必踐,久交不渝大信也;具此五德,濟之以誠,是以式於其家。”
後來,又就讀於本村的鏡潭書院,受業老師是衡陽常寧人廖貞進。廖貞進是夏氏外甥,他絕意仕途、精於學業,夏壽田在《廖貞進師二韻》中稱“關雪梅花嶺上新,矍仙好伴介眉人。千回磨鍊材彌古,滿抱和平氣自春。蛛隱渾忘增甲子。鳩扶不藉健精神。洛陽倘入耆英綸,直率圓添一率真。”
光緒十五年(1889年),參加湖南恩科鄉試。這一年朝廷任命翰林院編修高賡恩為湖南鄉試正主考官,候撰陳冕為副考官。陳冕為1883年(光緒九年)殿試狀元,十分愛才。據(清)劉禺生撰的《世載堂雜憶》記載:“湘綺與長公子伯諒書中,所謂‘夏不觚,李為政’者,乃夏壽田鄉舉題為‘觚不觚、觚哉觚哉’,李希聖舉題為‘為政以德’兩章也。”可知夏壽田這次的鄉試題目為《觚哉觚哉》。夏壽田不但文章寫得行雲流水,而且書法也是出類拔萃,因而深得陳冤的賞識,被擢為優等卷。
光緒十八年,夏壽田參加禮部會試,從《清代朱卷集成》、《清光緒實錄》、《翁同龢日記》等記載得知。三月初六日(4月2日),光緒皇帝任命戶部尚書翁同龢為會試正考官,工部尚書祁世長、內閣學士霍穆歡、李端棻為副考官。同考官18人。會試分三場,第一場初九日、第二場十二日、第三場十五日,應試人三進三出。考試地點是順天貢院,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參加會試的有六千零幾十人。
四月十一日發榜,錄取貢士三百二十名,會元劉可毅。夏壽田中第八名。會試名額是分配到各省的,湖南取中名額十四名。
經過會試,主考官一致認為夏壽田的試卷才華出眾,字體工整飽滿,功底老練,於是取謄錄,錄為戶部郎中,官山西清吏司行走。
雖然夏壽田被任命為郎中,但夏壽田並未赴任,因為這一年夏家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夏壽田的母親去世了。這年的6月29日子時母親龔老夫人去世了,按照舊制夏壽田只能回家丁憂。丁憂三年滿后,夏壽田回到父親所任職的陝西繼續苦讀,此間又師從樊增祥、文天駿等名師。
光緒二十四年,夏壽田參加朝考。《楊度日記》記載了這次考試情況: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丙午上御養心殿,召讀卷官入,親閱定進呈十卷甲第。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丁未上御太和殿。傳臚。授一甲三人夏同和為翰林院修撰,夏壽田、俞陛云為編修,賜進士及第,二甲李稷勛等一百四十六人賜進士出身,三甲王思衍等一百九十三人賜同進士出身。
樊增祥得知夏壽田中榜眼后,作有《寄午詒》一詩:“第二人如韓稚圭,臚雲甲第有光輝。高陽里為荀龍重,忠孝名於鄭獬歸。白日憑將肝膽照,青雲生得羽毛飛。冰壺玉尺詞臣事,會見星軺出帝畿。”
夏壽田中榜眼后,按朝廷舊制被授翰林院編修。清朝翰林院設掌院學士二人,滿、漢各一人;其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修撰、檢討、編修、典簿、待詔、庶吉士等,都是滿漢平均分配。清朝的翰林院,地位雖顯,但並不參與機密大事,主要職務是修史編書、掌文詞翰墨、充當皇子師傅、科舉考官等等。夏壽田文才出眾,光緒二十九年,夏壽田經大考升任翰林院侍讀學士。清代侍讀學士並不是簡單的陪帝王讀書論學或為皇子等授書講學。據《清通志·職官一》清代侍讀為內閣所置官,掌勘對本章、檢校簽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