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吳越劍的結果 展開

吳越劍

吳國青銅劍

吳越劍,是一把戰國吳國貴族使用過的青銅劍,珍稀彌貴,倍為人們所關注。

歷史傳說


先秦時期,長江下游吳越地區經濟發展落後於中原,在青銅器鑄造方面,更是罕有大型重器,然而吳越青銅劍卻為何獨步天下?專家告訴記者,和北方諸國軍隊以戰車、騎兵、長兵器為主不同的是,吳越軍隊以舟楫、步兵、短兵器為主,這是南方水網密集的地理因素決定的。另一方面,當時吳越爭霸,戰爭頻繁,使得鑄劍之風日盛,鑄成幹將、莫邪、湛盧、巨闕、純鉤、龍淵、太阿、工布、魚腸等一批千古名劍。而當時吳越地區出現了先進的玻璃冶制技術,所以吳越地區貴族用劍上一般都裝飾有玻璃、綠松石,更增加了其身價。
令人吃驚的是,名揚天下的吳越劍中有不少竟是在南京誕生的。專家告訴記者,朝天宮所在最早叫冶城,得名於公元前5世紀吳王夫差在此築城,冶鍊銅鐵,鑄造兵器。傳說幹將、莫邪寶劍正是在此鑄成的。因此這把南京出土的千年寶劍很可能就是在朝天宮鑄造的。

吳越劍介紹


吳越劍[吳國青銅劍]
吳越劍[吳國青銅劍]
我國上古三代之青銅器,論禮樂重器,當屬中原地區鑄造的為最好,但談及兵器,最精良的莫過於吳越之地。南京古為吳地,在此次朝天宮市博物館舉辦的《龍蟠虎踞——南京歷史文化陳列》的文物展品中,自然不會忘記把看家的戰國青銅劍拿出來展示。巧的是,這柄寒光閃閃的戰國寶劍,當年極有可能正是在昔日的朝天宮鑄造的。

現實中的吳越劍


昨天,記者在先秦部分的一個獨立展櫃中見到了這把青銅劍。它長近1米,通體青黑,造型挺拔,劍柄套雙圓箍,劍格有饕餮紋,劍首同心圓,吳越劍的特徵一一具備。沿劍尖往下細看,劍刃線條柔美,雖有豁口,依然寒光閃閃。市博專家告訴記者,此劍是1976年南京板橋一座戰國墓葬中出土的,估計是吳國將相級的人物使用的。

吳越劍典故


《考工記-敘》載:“吳粵(越)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青銅劍在吳越地區獲得長足的發展主要與其地理環境有著較大的關係,吳越地區自古水網縱橫,開闊的平原較少,盛行於中原地區的戰車作戰方式在這裡很少有用武之地,所以步兵才是吳越軍隊的主力,步兵所需要的是適合於近身作戰的既輕便且鋒利的武器,而劍恰好具備了這些特點。加上當時的統治者為了爭霸的需要,十分重視兵器的製造,客觀上也為之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吳地又富藏銅、錫,這又為鑄造寶劍提供了資源上的保障。吳越青銅劍一般認為是先在吳地發展起來的,而吳越兩國又地域相連,交往密切,當青銅劍製造技術在吳地得到發展時很快也傳入越國,使得青銅劍的鑄造技藝成為吳越兩國共同的財富。2500多年過去了,當時通過各種渠道流散至中原各國的吳越寶劍中極少部分被有幸保存了下來,使我們仍能一睹其往昔的風采。
吳越寶劍是在中原青銅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相互影響,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顯著特點,其劍體的菱形暗格紋、劍首的同心圓和複合劍體更是被稱為“三絕”。由於當時缺乏史料記載,這三種工藝在秦漢就一度失傳,直到近年來通過一些專家研究和試驗,謎團才被逐漸解開。
菱形暗格紋劍的劍體上均布滿了很精美的菱形圖案,如腐蝕不嚴重的話可以看到圖案的線條是與劍基的青銅不一樣的淺色金屬,並與劍基鑄為一體,而不是鑲嵌的。現在研究認為這樣的劍應是先鑄出劍基,並留出菱形文飾的空槽,經修整后再注入熔點較低的高錫高鉛合金,打磨后就形成了菱形暗紋,通過這種方法既提高了劍的裝飾性,又起到了一定的防腐作用。
好多吳越寶劍的劍首都鑄有多道同心圓,道數和排列又略有不同,一般認為是裝飾或身份的象徵。仔細觀察這些同心圓其誤差極小,且其間的凹槽又深達數毫米,很難想象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是如何完成的。現在通過復原當時的生產過程后認為,只有在製作陶器的轉輪才有可能完成劍首的陶范製作,待鑄好劍首后再與劍的其他部分二次合鑄而成,但要達到如此精度也決非易事。
還有少數吳越寶劍的劍體是由雙金屬複合鑄造而成的,在劍的中脊可以看到一道明顯的金屬鑲嵌痕迹,呈現出兩種不同的色澤。這種劍是事先鑄好劍脊后嵌鑄在劍體中的,中脊和兩側採用了兩種完全不同含量的合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裝飾,通過分析表明兩側的含錫量都高於中脊,含鉛量甚微,使得合金硬度高而刃部能更為鋒利。中脊的合金配比則剛好相反,使得金屬硬度減弱、脆性降低,而韌性卻大大提高,用這種方法鑄造的複合劍既保證了兩側劍刃的鋒利,又有效地增強了格鬥中劍體中脊的抗震性能,從而使劍不易折斷,達到了剛柔相濟的效果。
吳山開,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寶鍔。淬綠水,鑒紅雲,五采焰起光氛氳。
背上銘為萬年字,胸前點作七星文。龜甲參差白虹色,轆轤宛轉黃金飾。
駭犀中斷寧方利,駿馬群騑未擬直。風霜凜凜匣上清,精氣遙遙斗間明。
避災朝穿晉帝屋,逃亂夜入楚王城。一朝運偶逢大仙,虎吼龍鳴騰上天。
東皇提升紫微座,西皇佩下赤城田。承平久息干戈事,僥倖得充文武備。
除災避患宜君王,益壽延齡後天地。(唐李嶠《寶劍篇》)
當年吳王闔閭為了一己私利將負責建造其陵墓的千名工匠斬殺於“虎丘劍池”前的“千人石”時,就是為了將那三千寶劍的秘密將永埋於此。但傳說畢竟是傳說,而幹將、莫邪等鑄劍師的名字卻作為古代無數優秀勞動者的代表永載史冊,那些凝聚著他們勤勞和智慧的吳越寶劍更為世代所珍愛,成為了我們後人不可多得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