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楊樓鎮的結果 展開

楊樓鎮

安徽省蕭縣下轄鎮

楊樓鎮隸屬於安徽省蕭縣,位於安徽省蕭縣西北部,北與江蘇省接壤,處於淮海經濟區腹地,東距徐州30千米,隴海鐵路、310國道橫貫鎮區。

截至2017年,楊樓鎮總面積105平方千米,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8.8萬人。故黃河在境內穿過,有水域面積5000餘畝。

楊樓鎮是中國防腐蝕產業基地,是宿州市養殖業“十強鄉鎮”,安徽省森林城鎮,安徽省文明鄉鎮,是蕭縣書畫之鄉的重要起源地。

2017年,蕭縣楊樓鎮實現生產總值19.2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徠7.5億元,工業總產值11.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600元,財政收入5280萬元。

歷史沿革


楊樓鎮
楊樓鎮
楊樓原名“楊簍”。有一楊姓人家在此編織“魚簍”為生,形成村落後,遂以“楊簍”名之。后演變為今名。
清同治末(1875年),屬蕭縣在坊鄉。
民國二年(1913年),屬陶樓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楊樓鄉,屬蕭縣第十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九、十區合併為五區。
1949年,屬郝集區。
1950年9月,郝集區改名楊樓區,轄劉庄、劉樓、梁河、朱庄、段庄、桃園、石壩、馬井、縱庄、瓦房、權樓、河套、楊樓、劉套、耿庄15個鄉,86個行政村。
1955年元月,撤銷楊樓區、馬井區,設立楊樓區,由原來楊樓、馬井兩區合併,區政府駐郝集。
1958年9月,撤銷區建制,設立楊樓公社。
1962年元月,設楊樓區,轄:楊樓、集、劉套、朱庄、郝集、馬井、朱集、郝庄、權樓、穆集10個公社。
1969年,撤銷區建制,設立楊樓公社。
1980年,設立楊樓區,轄:楊樓、郝集、朱庄、劉套、集、北城6個公社
1984年,設立楊樓建制鎮,轄郝集鄉、朱庄鄉、縱庄鄉、集鄉、劉套鎮、楊樓辦事處6個鄉鎮,57個村(居)民委員會,392個村民小組。
1992年,撤銷楊樓建制鎮,設立楊樓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楊樓鎮
楊樓鎮
楊樓鎮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4°30′與東經116°87′。地處蕭縣西北部,東鄰聖泉鄉、南毗馬井鎮,西連閆集鎮,北接劉套鎮,區域面積1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楊樓鎮地勢平坦,屬故黃河衝擊平原

水文

黃河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決口南遷,到清咸豐五年(1855年)銅瓦廂決口北徙,歷經楊樓鎮720餘年。黃河改道北去后,流下了高出地面5-9米,寬4-10公里的古道,即為現今所見的黃河故道或故(廢)黃河。在楊樓鎮境內長18千米,集水面積5000餘畝。有雁南河、雁門河、紅蓮河、道北溝、堤黃溝等環鎮水系。

氣候特徵

黃河故道濕地公園
黃河故道濕地公園
楊樓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處於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度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旱澇不均,或晴旱少雨,或多雨成災;冬季寒冷少雨雪。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截至2014年,楊樓鎮境內有成片林地面積15000畝,濕地有維管束植物38科68種(其中水生維管植物19科30種),水生浮遊動物23種,底棲動物15種,魚類30種,兩棲類6種,爬行類6種,鳥類91種,獸類10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種,安徽省一級保護動物6種,二級保護動物13種。

礦產資源

楊樓鎮有沙石、金屬鎂、鉛鋅銀、高嶺土等多種礦產資源。截至2007年底,保有資源儲量270.36萬噸。

土地資源

截至2014年,楊樓鎮國土面積152505畝,有耕地面積97702.5畝。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底,楊樓鎮轄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楊樓村黃河路1號。
行政區劃詳情一覽(截至2015年)
行政村轄自然村
張口村董樓、華祖廟、程庄、張口、彭新莊、胡庄、小陳馬路、呂里、張連莊
新廷村大劉庄、小劉庄、段庄、黃檯子、穆樓、老杜庄、李新莊、迎風口
尹庄村張庄、袁庄、祁場、關帝廟、尹庄、前樓、小杜庄
馮場村趙場、宋場、鞏樓、孫庄、李行、張庄、朱庄、房庄、馮場
路套村路套、小郭庄、楊庄、泗庄、官莊
裴庄村縱檯子、縱新莊、石壩子、東花庄、西花庄、耿庄、連莊、鄧庄、小郭庄、裴庄
郝集村郝南、郝北、郝東
楊樓村許堂、馮庄、劉庄、新樓、王集、杜庄、董庄、前陸家、后陸家、彎里、尹庄、董樓、馮樓
余窪村王新莊、胡樓、許家、小程樓、余窪、朱集
孟庄村大高樓、祁樓、河口、朱庄、前八庄、后八庄、劉新莊、孟庄、小高樓
孫庄村孫庄、任庄、油坊、王莊、常庄、劉樓、小孫庄、小吳樓
郜窪村郜窪、縱庄、郭庄、蘇樓、丁木集、小楊樓、王老莊、谷庄
劉庄村馬路、劉庄、朱庄、單庄、路樓
黃廟村唐庄、李樓、黃庄、王窩、宋樓、黃廟、張庄、袁樓、朱庄、胡庄、杜土樓

人口民族


人口

2009年末,楊樓鎮總人口7.8萬人,農業人口6.7萬人,勞動人口4.6萬人,外出務工人員3萬人。2014年底,總人口8.8萬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達2.6萬人。
2017年,楊樓鎮常住人口73544人。

民族

楊樓鎮主體民族是漢族。

經濟


綜述

2014年,楊樓鎮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2.04億元,全年財政收入3069萬元,同2013年相比增長2.41%。工業企業總產值10.8億元,同2013年相比增長16.6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3億元,同2013年相比增長8.69%。固定資產投資9.8億元,同2013年相比增長8.88%;糧食產量82582噸,同2013年相比增長5%。農民人均收入9800元,同2013年相比增長5.37%。

第一產業

2014年,楊樓鎮組建農作物種植合作社及家庭農場29家,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18個,購置、組織農機具713台(套)。完成中溝5條、大溝2條、村塘28面,完成土方量65餘萬方。新建蔬菜大棚360畝,新增水果種植1200畝。糧食產量82582噸,產值達到1.24億元。

第二產業

楊樓鎮有紡織、機械、建材加工、防腐建築業等現代工業,截至2014年,全鎮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國家一級資質防腐建築企業2家。招商引資已到位資金5.2億元,工業完成投資2.3億元;雁南家園已簽訂投資協議,總投資10.6億元,已到位資金4000萬元;新廷雅苑社區已簽訂投資協議,總投資2.3億元,已到位資金2000萬元;在談項目有物流集團、電力公司等。2014年,全年完成工業產值10.8億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4年底,境內有兩家銀行,有個體商戶500多戶,從業人員3000多人,規模商業市場主要有工業品市場、農貿市場、小商品批發街以及建材糧油、畜產品市場。其他服務業有賓館旅社2家,飯店酒樓5家,2014年,楊樓鎮社會消費品總額2.6億元,招商引資6000萬元,。

交通


鐵路

310國道橫貫楊樓鎮鎮區。隴海鐵路在境內穿過,設四等火車站楊樓站,不辦理客運,辦理整車貨物發到。中心鎮區距連霍高速、合徐高速入口25千米。

社會


基礎建設

2014年,全鎮綠化、硬化工程投入100餘萬元,鎮區綠化面積達3200平方米。拆除亂搭亂建1110平方米,清除違法廣告1260塊,安裝路燈50多盞;新建花園兩處;改建黃河路、道北路,鋪設人行道8500平方米。補栽新栽各類苗木20餘萬棵,310國道及鎮區,3個路段進行綠化、美化,面積3萬平方米。投資65萬元高標準建設完成楊樓鎮社區服務中心,設置民政、社保等辦事窗口7個。

醫療衛生

楊樓鎮衛生院
楊樓鎮衛生院
截至2015年底,楊樓鎮境內有蕭縣人民第四醫院、楊樓鎮衛生院,兩家規模醫療場所。2015年,楊樓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合率分別達到90%、85%。落實四項手術1154例,清理“二非”案件3例,人口出生率控制12.9%以內。2015年,全鎮參保率100%,參合率92%。全年落實四項手術1032例,查處兩非案件2例,判刑1人,完成孕前優生健康檢查448例,全員數據質量提升18879例。

教育

截至2015年底,楊樓鎮有3所幼兒園,1所小學,4所初中。全鎮小學入學率99.2%,資助大中小學生117人,發放救助資金16萬元。
蕭縣楊樓鎮學校詳情
尹庄幼兒園楊樓鎮中心小學楊樓鎮幼兒園
楊樓鎮郝集中學楊樓鎮路套初級中學耿庄初級中學
楊樓鎮郜窪初級中學--

文化事業

截至2014年,全鎮書畫創作者200餘人,音樂、攝影、文學創作人員近百人。楊樓鎮有楊樓鎮綜合文化站、健身廣場、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2015年,舉辦書畫展和全縣書畫聯展,全年撰寫各類稿件170件,省、市、縣及其它報刊雜誌用稿121件。成立了楊樓鎮軍鼓樂隊,由14人組成,分別來自退伍士兵、退休教師、普通村民等各個行業人員。

旅遊


黃廟村黃廟戰鬥紀念碑
黃廟戰鬥紀念碑
黃廟戰鬥紀念碑
黃廟戰鬥紀念碑位於蕭縣楊樓鎮黃廟村,是蕭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日寇在徐西隴海鐵路黃口站與楊樓站之間的黃廟村邊安扎了一個據點,駐有30個日本鬼子,守巡鐵路和大橋。抗日義勇軍大隊長李道忠、大隊政委郭影秋召集全體指戰員,動員和討論打黃廟鬼子據點,打黃廟日寇據點的戰鬥,是蘇北徐州及蕭縣淪陷區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第一個旗開得勝的殲滅戰。
黃河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
楊樓鎮黃河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屬河流型濕地,西北由安徽省碭山縣入境,東南從江蘇徐州出境,全長46.6km。
黃河故道濕地
黃河故道濕地
而河道原始風貌保持最完好、濕地面積最大的屬流經的楊樓鎮段。黃河徑直東流,在這裡北折,緩行東南,一道4.8公里彩虹般拱彎,造就6000餘畝的黃河濕地
屬中國東部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被譽為“候鳥的天堂”、“珍禽的樂園”。

代表人物


蕭龍士
蕭龍士
蕭龍士:原名品一,字翰雲,齋名墨趣齋、堂號百壽堂,早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南京藝術學院),是中國現當代傑出的書畫藝術家和美術教育家。蕭龍士與一代大家李可染李苦禪、許麟廬情逾手足,書畫風格上承揚州八怪、吳昌碩齊白石,下啟江淮大寫意畫派。擅畫竹、梅、菊、松、蘭草、荷花、牡丹、雁來紅等題材,融南吳北齊畫風於一體,技藝精湛,畫風儒雅酣暢,質樸淳厚。
劉夢筆:筆名企江老人。生於1906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卒於1999年5月8日,終年93歲。祖籍蕭縣楊樓鎮西北劉庄。累世耕讀,家風純樸。幼承庭訓,得習書畫。稍長接受學校教育,1926年江蘇省立中學畢業后,考入浙江國立美專,親受潘天壽,李可染,李苦禪,林風眠諸名家的指導,6年後,謝絕美專留校任教,回到江蘇徐州,一直從事國畫教學工作

獲得榮譽


1984年,被省政府批准為標準建制鎮。
1999年,被省政府批為準中心鎮。
2007年4月,被確定為宿州唯一的農村電氣化建設鄉鎮,“生態家園”示範村鎮。
2008年,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第二批全國改革發展試點鎮。
2009年初,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首批“擴權強鎮”試點鎮。
徠2010年,被批准為安徽省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工程試點鎮。
2015年,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省森林城鎮”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