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坎特伯雷的結果 展開

坎特伯雷

英國城市

坎特徠伯雷,是一座位於英國東南部的非都市城市,人口約在146000至149000人之間,漫步於坎特伯雷的古老街道和散步道上,到處可見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店、舊書店、英國傳統酒館以及餐館,市區內也有現代化的購物商店街。

歷史沿革


公元1世紀左右,坎特伯雷首先被羅馬人開闢,此時的坎特伯雷規模較小,主要建築只有一個劇院、一個廟、一個講壇。
公元三世紀,羅馬人為了抵禦蠻族侵略,將坎特伯雷擴建了約120畝。
公元410,羅馬人離開不列顛,此後坎特伯雷廢棄約100年。
100餘年後的公元595年,羅馬教皇派遣傳教士聖·奧古斯都前往不列顛的肯特地區傳教,他在40名修士的伴隨下,來到作為撒克遜人肯特王國(肯特王國位於現英國肯特郡,由薩克遜人統治)進行傳教。當時國王是個異教徒,但王后原是法蘭克公主,信仰基督教。在王后的幫助下,奧古斯丁在這裡站穩了腳跟並成功說服肯特國王信仰天主教,肯特國王讓奧古斯都擇徠地建造教堂,奧古斯都選擇了廢棄了一百餘年的坎特伯雷作為教堂選址地,教堂稱為坎特伯雷大教堂。教堂建成后成,聖·奧古斯都自然而然成為了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並把基督教傳播到整個英格蘭。因此,在英格蘭,坎特伯雷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基督教信仰的搖籃。
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建成之後,坎特伯雷也重新煥發了生機。
坎特伯雷地區的主教被稱為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駐地為坎特伯雷大教堂。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宗教地位很高,相當於英國地區天主教的領導者。一般來說英王的加冕禮就由他主持。這位大主教還擁有管轄29個主教區的權力。這樣,作為大主教駐地,坎特伯雷就漸漸演變成為了英國的宗教首都。
公元7世紀至9世紀時曾被丹麥人佔領,後來被盎格魯-薩克遜人奪回,成為了英格蘭的一部分。
16世紀中期,宗教改革的浪潮席捲歐洲。英國教會也向天主教開火,斷絕了與羅馬教廷的一切關係,改稱英國國教,又叫聖公會。但在此階段,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地位並未受到過多影響。
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坎特伯雷大教堂及其教區建築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坎特伯雷是一個氣氛友善、熱情的小型中古世紀城市,數百年來一直是肯特郡(位於英格蘭東南方)的商業和文化中心,亦是中世紀英國國教的聖地。

地理環境


”坎特伯雷市“在地圖上的位置
”坎特伯雷市“在地圖上的位置
本市距離倫敦和歐洲大陸都很近,搭乘渡船或火車直達法國只需一個多小時,與到倫敦的車程一樣時間。英吉利海峽上的港口多佛(Dover)和福克斯頓(Folkstone)以及連接英、法兩國的海底隧道(Channel Tunnel)距本大學只有30分鐘車程。

旅遊


名稱介紹圖片
坎特伯雷大教堂由義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布拉曼特、米開朗琪羅、德拉·波爾塔和卡洛·馬泰爾相繼主持設計和施工。它是英國聖公會首席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主教座堂。教堂的正式名稱是“坎特伯雷基督座堂和大主教教堂”。教堂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坎特伯雷大教堂
坎特伯雷大教堂

代表人物


英國史上著名的文學大家,,如:喬叟、馬洛、笛福、狄更斯、毛姆等的文學活動都與坎特伯里有重要關係。
人名介紹
喬叟傑弗雷·喬叟(1343-1400年10月25日),英國文學之父,被公認為中世紀最偉大的英國詩人,也是首位葬在維斯特敏斯特教堂詩人之角(Poet of Westminster Abbey)的詩人。
馬洛克里斯托弗·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英國詩人。
笛福尼爾·笛福,英國作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豐富的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和歐洲的“小說之父”。
毛姆英國小說家、戲劇家。生於律師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