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4條詞條名為陳洪的結果 展開

陳洪

浙江省浦江烈士

徠陳洪,原名陳鴻,1906年6月生於浦江縣岩頭陳鎮。1921年就學於家鄉湖山小學,受新文化新思想啟迪,萌生了改革社會的念頭。他與同學談及佃戶終日勞動而不得溫飽,財主不勞而獲卻生活奢侈,此種制度,應予廢除。1943年11月26日在戰場不幸犧牲。

人物履歷


陳洪,原名陳鴻,1906年6月生於浦江縣岩頭陳鎮。1921年就學於家鄉湖山小學,受新文化新思想啟迪,萌生了改革社會的念頭。他與同學談及佃戶終日勞動而不得溫飽,財主不勞而獲卻生活奢侈,此種制度,應予廢除。

人物生平


1924年春,他考入寧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學讀書。當時,四中由著名的國民黨左派人士經亨頤先生擔任校長。經亨頤先生經過浙江第一師範風潮洗禮,立志於改革教育。他聘請了一些思想進步,學有專長的學者到校任教;還經常邀請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到校演講,宣傳馬克思主義,揭露現實社會的弊端。這使陳洪思想受到啟迪,逐步走上革命的道路。當年夏秋間,他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積極投入愛國青年學生運動。他善於做宣傳鼓動工作,經常和同學共同舉辦讀書會、演講會,積極參加青年團寧波地委舉辦的《火曜》刊物的宣傳工作,同學們愛稱他為“小鋼炮”。他與華崗(華少峰)一起籌組了學生自治會,建立了團支部。他由於熱心服務和出色的組織才能被同學們推舉為中學生代表,參加了寧波地下黨領導的寧波各校學生聯合會,成為學生運動中最活躍的骨幹。
五卅慘案的消息傳到甬城,寧波各界外交後援會成立,掀起抗議帝國主義,聲援被害同胞的罷工、罷市、罷課浪潮。陳洪、裘古懷等帶領學生走在遊行隊伍的前列,經過江北岸英國領事館門口,陳洪領呼“打倒帝國主義!”“收回租界!”學生們紛紛把傳單、標語、小旗投進圍牆。為了更廣泛發動工人起來鬥爭,陳洪還編寫了《一隻手》的短劇,描述了工人同資本家作鬥爭的故事。這個劇本在寧波大舞台演出后,產生廣泛的影響。
五卅風暴使甬江工潮洶湧澎湃向前發展,運動中湧現出一批工人積極分子。寧波黨組織為了加強對工人運動的領導,派陳洪、卓蘭芳、趙士俊等深入工廠組織工會,發動工人同軍閥、資本家作鬥爭。陳洪來到和豐紗廠后,經常穿著藍布工裝,出入細紗間、搖紗間,很快熟悉了工人積極分子沈阿存、方阿秀,並依靠他們積極開展工作。6月下旬,和豐紗廠監工無理毆打童工,激起廣大工友義憤。工人們派方阿秀、沈阿存為代表,向資本家提出交涉。資本家費善本指使事務總管打了方阿秀,並以“煽惑工友,無理取鬧,違反廠規”為由開除方阿秀,還動用警察前來彈壓,拘捕方阿秀等4人,開除工人30餘人。此事激起工人更大憤怒,掀起為期五天的和豐工潮。後由於資本家利用工人幫派,破壞團結,罷工未能獲得全勝。但影響很大,波及全市。和豐工潮后,黨及時派陳洪、王鯤去和豐,與方阿秀、瀋河存分析工潮未獲全勝的原因,在工人中間做了團結說服工作,消除了杭州工人與寧波工人之間的隔閡。此後,陳洪又相繼發動和領導了碼頭工人、黃包車工人、理髮工人罷工並取得初步勝利。
經過五卅運動的鍛煉,陳洪於1925年8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9月間,中共寧波支聯成立,陳洪負責宣傳。同年冬,支聯擴大為中共寧波地委,翌年6月地委改組,陳洪任地委委員兼地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此後,他全力投入工人運動。為了便於接觸工人,他從學校搬出,到江北岸工廠區簡陋工棚住宿。1926年4月間,他和趙濟猛、王小曼(王家漠)、王鯤一道在江北岸下白沙一帶開展地下活動。他們利用茶館等場合,深入淺出宣講革命道理,鼓動工友們團結起來組織工會;還在江北岸火車站一帶通過鐵路行車工人的關係,秘密傳達黨的指示,動員組織甬曹鐵路工會。這樣,各站工人情緒高漲,紛紛要求參加工會的人越來越多。不到半年時間,全市先後建立了70多個工會,把全市大部分職工團結在工會周圍。
根據寧波地委指示,陳洪與王鯤一道因勢利導,積極參與寧波總工會的籌備工作。各行業工會經費不足,陳洪和工會搞職工運動的同志當了衣服、被褥來解決。經過大家共同努力,10月21日在江北岸馬攔河橋成立了寧波總工會,王鯤任會長,陳洪以地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身份參與領導。會後,陳洪、王鯤還與白沙鐵路機廠擦車工熊雙福一起籌建組成了寧波工人自己的武裝——寧波工人糾察大隊。
市總工會成立后,積極領導各行業工會開展為提高工人工資、改善勞動條件和反對壓迫的鬥爭。但不久,由於夏超起義失敗,軍閥勢力重占寧波,工會組織暫時轉入地下。中共上海區委為了保護幹部,通知陳洪等已露過面的黨團活動分子到上海,參加我黨惲代英主持的訓練班學習。在這所革命熔爐里,陳洪多次聆聽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王若飛等的講演,受到新的啟迪。
1927年初,陳洪受黨的委派到上海吳淞繼續從事工人運動,並為中共上海區委工人問題委員會委員,后當選為吳淞工會聯合會主任。
3月21日,北伐軍挺進上海近郊龍華。上海80萬工人為了響應北伐軍勝利進軍,在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的領導下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陳洪參與起義的組織和準備工作,他帶領吳淞起義工人奪取東、西警察所,江蘇省第四水警廳和寶山縣警察署,全力聲援閘北戰鬥。當時淞滬線上一列五節鐵甲車不斷向起義群眾打槍打炮,陳洪派人在天通庵車站附近扒掉鐵軌,致使這列鐵甲車翻車,敵人的武器被工人糾察隊繳獲。在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成功后,吳淞區成千名起義的工人、學生彙集在公共體育場,歡慶勝利。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上海的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遭到血腥鎮壓。4月17日陳洪在工友家裡被捕,判刑3個月。后因未暴露共產黨員身份而刑滿出獄。
出獄后,陳洪在淞滬線區域工作,先後擔任中共無錫縣委書記和京滬特委常委、組織部長等職。他積極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認真貫徹八七會議精神,發動農民秋收暴動,實行土地革命。當時,中共江蘇省委農運負責人王若飛兩次來到無錫,在清燕堂夾山六祭祠召開會議,總結無錫第一次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並組織了赤衛隊,準備再次暴動。8月29日晚,無錫安鎮附近爆發了第二次農民起義,在陳洪的率領下,周家閣、和尚橋一帶農民一二百人,襲擊了血債累累的反動地主、無錫自衛隊總頭目朱枚吉的老巢——東膠山南邊山腳下的上山村。但由於事先未能摸清敵人情況,行動倉促,加以朱枚吉的武裝與城裡自衛團相勾結,上山包圍了農民隊伍,結果起義遭受失敗。這次暴動雖敗,但擴大了革命影響,為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同年10月18日,中共京(寧)滬特委設在常州大城旅館的接頭機關被江陰密探查覺,特委書記高士賢被捕,特委機關轉移到蘇州,陳洪代理書記。12月,奉江蘇省委指示,京滬特委撤銷,陳洪調上海工作,任滬中區委書記。
1930年4月29日晚,陳洪在上海英租界三友煤炭公司中共滬中區委機關開會,研究部署紀念五一集會、示威遊行和暴動,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關押在漕河涇監獄。龍華警備司令部以“執行反革命重要職務”的罪名判處陳洪徒刑9年11個月。1931年春轉解到南京江東門外國民黨軍人監獄,后又轉移到憲兵司令部關押。
陳洪身系獄中,仍關心革命鬥爭形勢,對革命充滿信心。一次,陳洪的同鄉好友張紀恩前往監獄探望他。他倆以敵人難以聽懂的浦江方言交談,張紀恩介紹了黨的《八一宣言》及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方針政策后,陳洪十分喜悅。他對張說:“我在讀日文,可為將來工作創造條件。”要求張設法送本日文字典給他。後來,張在南京夫子廟舊書店買到一本日文字典,寄給陳洪。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陳洪堅貞不屈。一次,一個國民黨軍官以營救陳洪出獄為名,叫他寫份悔過書,表明態度,即可出獄。陳洪斷然拒絕,說:“你不要枉費心機。我言明在先,你當你的官,我坐我的牢。要革命就不怕犧牲,怕犧牲就不參加革命!”1931年4月29日,敵人在獄中殺害惲代英。陳洪、張阿昌(張熾)首先大呼:“惲代英同志精神不死!打倒國民黨賣國賊!”全監響應,聲震屋宇。1933年,為了向敵人作鬥爭,楊澤、張阿昌、陳洪等在獄中建立黨的秘密外圍組織——互濟會,組織領導各監房難友進行絕食鬥爭,反對剋扣囚糧,要求改善給養,要求放風、理髮、洗澡等等,並計劃相機進行越獄暴動。但由於叛徒出賣,結果未能實現。楊澤、張阿昌被判死刑遭殺害,陳洪經過國民黨內同鄉關係的營救改為加刑10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共第二次合作。經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交涉,國民黨當局同意釋放在南京監獄的陳洪等“政治犯”。可是,當局又施弄詭計,暗中將陳洪等秘密押至無錫國民黨“別墅”內。因此,陳洪又帶領戰友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抗議,要他們信守諾言,不能無理扣押。八路軍駐京辦事處周恩來等領導又緊迫他們放人。國民黨當局無奈才把陳洪等人釋放。出獄后,陳洪不顧身體虛弱,即輾轉去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學習結束后,先在延安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作,翌年8月調皖南新四軍軍部肩負新的使命。
1938年5月,黨中央指示新四軍應立即深入敵後,創建根據地。六七月間,陳毅、張鼎丞相繼率第一、二支隊向蘇南敵後挺進。9月,陳洪隨吳仲超率領的新四軍戰地服務團來到蘇南延陵地區。隨後在3年多時間裡一直堅持江南敵後抗日鬥爭。1938年冬,陳洪出任中共蘇南特委委員、組織部長,以丹陽、延陵一帶為中心,開展民運工作,日夜奔波於鎮江、句容、丹陽、金壇邊境地區,開展抗日宣傳活動,組織農抗會、青抗會、婦抗會等抗日群眾團體。他帶領農民減租減息,提高僱工工資,發動群眾建立民主政權,開展抗日武裝鬥爭,積極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由於環境惡劣和長期監獄生活的磨難,他雙腿受傷,身體虛弱多病,走路不便。組織上分配給他一頭小黑驢代步,可他時常讓給體弱或有病的同志騎行,自己與大家一道爬山涉水,忍受勞累。
一次,宣傳隊跟陳洪駐在丹陽九里橋附近的潘庄。晚上,排練慶祝元旦演齣節目直到深夜,陳洪為使隊員不過份疲勞,決定就地宿營。不料第二天拂曉,日軍突然分兵數路包圍襲擊潘庄。陳洪臨危不懼,親自帶領部分戰士掩護宣傳隊向九里橋方向突圍。但九里橋已被敵人封鎖,10餘挺機槍向宣傳隊猛烈掃射。陳洪不顧個人安危,沖在前面,帶領宣傳隊員滾爬前進,沿著河埂向北突圍。由於陳洪的機智勇敢和周密指揮,宣傳隊終於突破重圍。
1939年6月,陳洪先後擔任鎮丹邊區人民抗日自衛總團的總團副(實為政委)和鎮(江)句(容)丹(陽)金(壇)四個人民抗敵總會指導員。他團結一切愛國力量,開展抗日武裝鬥爭。在丹南地區,組成了一個營的武裝,後來發展為第五保安司令部,陳洪任司令部政治委員。
為了統一蘇皖地區黨的領導,12月中旬在金壇縣建昌圩丁家塘舉行中共蘇皖區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決定成立中共蘇皖區委員會,由吳仲超、譚啟龍分任正副書記,陳洪和韋一平、章蘊(女)、劉烈人一起當選為委員,陳洪還兼任組織部長。1940年3月,中共蘇皖區黨委和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黨委召開聯席會議。根據抗日鬥爭形勢發展需要,決定撤銷蘇南、蘇皖兩特委,將全區劃分為4個游擊區,每個游擊區設立一個中心縣委。茅山地區劃為第二游擊區,設立丹南中心縣委。陳洪任丹南中心縣委書記。他十分重視幹部培訓,親自主持開辦了兩期黨員短訓班。為黨開闢新區工作輸送了一大批青年幹部。
1940年6月間,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陳毅率領新四軍部分主力準備渡江北上,開闢蘇中和蘇北根據地。26日,陳毅在長江邊上寫信給陳洪,信中闡明了當時鬥爭形勢,對陳洪寄予信任和希望,指出:“我日內即過江,此後江南部隊要你同特委諸同志,動員民眾予以協助……過江后仍望聯絡不斷,常常來信至要。”陳毅的指示,使陳洪明確了鬥爭形勢和鬥爭策略。此後,他和其他領導同志一起,率領江南部隊投入了更艱苦的鬥爭。
徠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敵、偽、頑對蘇南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妄圖消滅我黨抗日力量。面對這一形勢,陳洪在樊古徨召開丹南中心縣委擴大會議,研究了如何隱蔽幹部、積蓄力量等問題,決定撤銷獨立營,組織幹部短槍隊,堅持原地鬥爭。會後,陳洪帶頭行動,帶領一個小型的幹部短槍隊開展武裝活動。同年3月,中共蘇皖區黨委決定,丹南中心縣委和江(寧)、當(塗)、溧(水)、句(容)中心縣委合併,成立(溧武)路北特委(5月改稱路西北特委),陳洪任書記。根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和長期鬥爭的方針,堅持在茅山地區。
9月29日,日偽軍4000餘人“掃蕩”茅山地區,合擊句容東部新四軍四十六團和第五保安司令部宿營地崗南村。陳洪帶領一個連奮勇抗擊,掩護其他部隊衝出了重圍。在戰鬥中,陳洪不幸腿部受傷被捕,押往南京。后經新四軍軍部聯絡部營救獲釋,於1942年秋進華中黨校參加整風學習。
1943年春,華中局、新四軍軍部決定選派一批幹部加強浙東軍政領導力量。陳洪等一行11人奉命渡海南下,來到闊別15載的浙東大地,肩負起中共四明地委書記重任。
當時,四明地區情況還十分複雜,抗日根據地創建不久,日軍一再對我抗日武裝進行殘酷掃蕩。國民黨頑固派也乘機加緊製造磨擦。面對複雜形勢,陳洪積極貫徹執行浙東區黨委提出的“堅持三北、開闢四明”的方針。他以賣龍鬚筍為掩護開展活動,深入到群眾之中。群眾稱他為“大陳先生”。
2月中旬,陳洪參加了浙東區黨委在姚南杜徐村召開的擴大會議,聽了有關嵊東抗日自衛大隊失利情況的彙報后,他由秘密交通楊世華陪同,化裝成商人深入進行調查和考察。他按照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找幹部、戰士談心,穩定幹部、戰士的思想情緒。同時他也指出嵊東自衛大隊200人槍失散的教訓主要是警惕性不高,沒有獨立自主搞武裝,與人家合作搞武裝時又沒有掌握主動權,使這支隊伍遭受慘重損失。但他還是再三肯定了這支隊伍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能夠保存黨的基本力量是難能可貴的,激勵戰士逆流勇進,振奮精神。同志們說:“陳洪到四明地區才短短几個月時間,能夠把這支部隊受挫失利的原委了解得清清楚楚,分析得入情入理,足見他工作深入細緻!”同年六七月間,陳洪化裝成商人幾經輾轉來到鄞西,與當地黨組織研究獨立自主搞武裝問題。他傳達了“堅持獨立自主發展自衛武裝;一定要保持革命警惕性,發現問題及時把隊伍拉出來”的指示精神,使鄞西黨組織始終保持革命的警覺。9月初,郭青白企圖把我黨掌握和領導的寧波警察總隊第三支隊第六大隊瓦解繳械的陰謀被發現后,組織上及時採取對策,於9月5日把隊伍拉出來,避免了一場損失。後來,這支被稱為林一新大隊的革命武裝,為浙東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這與陳洪的指導是分不開的。
1943年10月,國民黨頑固派調兵遣將加緊對我根據地進行圍剿,國民黨32集團軍在天台設立總指揮部,由集團軍總司令李默庵統一指揮,調集2萬兵力,企圖消滅浙東抗日武裝,頑軍不顧我方接連發出“團結抗日,冀挽危局”的呼籲,悍然發動進攻。我方被迫進行第二次反頑自衛戰爭,浙東抗日根據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這時,陳洪與楊思一、羅白樺、張浪、唐炎一起受命組成後方行動委員會,負責供給前方糧食和情報,動員群眾,領導部隊原地鬥爭。陳洪負責指揮後方留守部隊和機關人員配合當地民運工作,堅持在餘姚左溪鄉一帶活動。11月26日,陳洪率部向姚南紫龍廟(今燕窩鄉)轉移。當經過紫龍廟時,部隊與“挺四”田岫山部遭遇,陳洪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7歲。浙東人民永遠銘記這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