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話

寧化話

寧化縣位於福建省西部,北緯25°58′-26°40′,東經116°22′-117°02′。總面積2381.3平方千米。2005年,戶籍人口34.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37萬人。通行閩西客方言清寧話。隸屬於三明市。

寧化


郵編:365400 代碼:350424 區號:0598 拼音:Ninghua Xian
縣人民政府駐翠江鎮,全縣轄4個鎮、1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石壁鎮、城郊鄉、城南鄉、濟村鄉淮土鄉方田鄉安樂鄉曹坊鄉、治平畲族鄉、中沙鄉、河龍鄉、水茜鄉、安遠鄉。
寧化是中央蘇區縣之一,號稱“蘇區烏克蘭”,享受西部地區政策待遇。寧化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寧化縣石壁村是客家祖地。

寧化石壁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分支族群,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從西晉永嘉之亂開始,中原漢族居民大舉南遷,抵達粵贛閩三地交界處,與當地土著 居民雜處,互通婚姻,經過千年演化最終形成相對穩定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華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為梅州、贛州、汀州、惠州。福建寧化石壁是客家傳說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稱為“客家祖地”,長汀被成稱為“客家首府”,梅州被成稱為“客家之都”。
寧化石壁是客家民俗文化的發祥地,最原始的客家話從這裡形成,最古老的客家民間藝術、山歌、戲曲從這裡推出和流傳,最古樸的客家服飾從這裡產生,最早的客家禮俗從這裡延續。寧化及其石壁方言,保存著中原許多古漢語的成份,同時在音系、辭彙、語法等方面,又發生了變化,而成為一種新語系-客家話,客家話隨著客家先民的流遷而不斷演變,但現代的客家話的濁母清化是石壁形成的,寧化及其石壁方言成為客家話的源頭。
寧化客家民間藝術異彩紛呈,這裡可覓中原文化的古老痕迹,又具客家特色。尤其是久盛不衰的客家民歌山歌,諸如"曲棚"、"道士音樂"都為客家人所喜聞樂見,都是石壁傳統文化的瑰寶。客家音樂內容豐富,有懷古歌、勸世歌、情歌、革命山歌等。現今石壁一帶的村村寨寨,仍活躍著為數眾多的民間歌手,從老人到娃娃,都能即興而發,唱上幾曲地道的客家山歌。寧化客家服飾保持了中原寬博的服飾特點,但也溶入了當地少數民族以短窄為上的服飾特點。過去女人多梳髻子(船形)以五件金、銀簪子插牢,並穿"掩腹子"(圍裙),上部有繡花或桃花圖案,腳穿繡花鞋,中老年人繡花鞋多為藍、綠色。小孩則有"繡花肚兜"載魚尾帽、涼圈子或狗頭帽,上面都有繡花,身佩"包袱子",項掛長命鎖或玉佩;男人過去多系腰帶、"荷包"。寧化客家禮俗繼承了中原漢民族的傳統,又與南方山區的特殊環境相適應,如其重孝悌,講仁義,重教育,講衛生,重節儉,講禮儀,熱情好客等風氣。

客家話


閩西客方言清寧話
寧化話屬於客家話的一支,故在此主要講述客家話。
客家話是判別客家人的主要標誌之一。鑒別是否客家人,文化較血統更為重要,客家文化素質和客家認同意識是客家人的重要標誌。關於客家文化素質的解釋就是能操客家方言,也包括客家的生活習慣等。然而客家地區的客家方言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例如閩西、粵東、贛南地區的客家人,其人口互動多,語言自然也變異大。“寧化(石壁)客話,又被稱為(閩西客家話的一種土語),或稱(原始客家話)。“梅州客家之所以會成為當今客家話的代表,是由於其擴散範圍廣,使用的人口多,並不一定是正宗之故。”這即是說,客家地區的方言大體相同,又各有差異,差異程度也各不相同。

客家方言分類


客家方言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廣東東部北部叫客話、客家話、廣東話(正因為客家話在粵東也叫廣東話,所以四川的客家話,才被叫做土廣東話);在廣東西部和廣西東南部叫涯話、麻介話、新民話;在湖南瀏陽叫客姓話;在四川叫土廣東話;在浙江叫‘汀州腔’,因為浙江的汀州客家人祖先是來自閩汀州府。但通稱客家話。這是自稱和他稱的合一。
客家方言按其口音的不同,主要分成三大類,即:嶺北、嶺南、槎語。以下將此三大類,與過去的八大片劃分法進行比較說明:
① 嶺北類,江汀支系。以江西省贛州地區為中心,向東包含福建省汀州舊屬,向西包含廣東省韶州舊屬。江,指江西;汀,指汀州。此類,過去划作五片:粵北片、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汀州片。在江西省內,一般認為分為客籍客家、本地客家、寧石客家等三種代表聲腔。福建省客家話分梅杭小片(屬粵台片)和汀州片(屬嶺北類):長汀、連城、寧化、清流、明溪等縣,雖受閩南語影響,諸多辭彙也發生了轉換,但客家話主體特徵基本保存,是汀州片。
② 嶺南類,循衍支系,過去划作粵台片。嶺南類中,赤溪-深圳-韶南-永定一線的客家話,可以完全無障礙溝通,稱為核心區口音(Cantolo )。艾話小片、饒詔小片、揭嶺小片、海陸小片的客家話,在與核心區口音初次接觸的情況下,相互間很難完全理解對方的意思。福建省上杭、永定及武平等三縣的客家方言(曾經稱為福佬客)受閩南語影響,和福建省內其餘區域的客家話,大體上不能通話,屬嶺南類。
③ 槎語類,實際指東江本地話,亦稱縛婁話(Phok-Low-Hva),此處不是指福佬話(Hokkien)。“槎”字與“蛇”諧音,東江本地話又稱蛇羅話。因東江古名槎溪,而得名;博羅縣古稱槎城。有人認為東江本地話應歸入粵語系,過去客家學一般把槎語划作(兩片)粵中片、惠州片,現錄於此供參考。
附:關於嶺南類小片細劃分
粵台片,過去劃出程鄉小片、新惠小片、韶南小片、興寧小片(或稱齊昌小片,含華城鎮)、紫五小片(含河婆鎮)、揭嶺小片、海陸小片、饒詔小片、艾話小片、梅杭小片(大埔永定上杭)。有些學者認為嶺南類的客家話,可以分為:廣府客、福佬客<這種劃分現在已不多用>。
新惠、韶南、艾話(包括廣西新民話),則屬廣府客。梅杭小片(福建省永定、上杭、武平)屬福佬客;饒詔小片(饒平、詔安)則是最典型的福建佬客;程鄉、紫五、揭嶺、海陸,也屬福佬客。興寧小片(含五華縣北部的華城鎮),雖從整體判斷仍屬嶺南類,但具有部分嶺北類的特徵。

與普通話


普通話寧化客家話
太陽熱頭
月亮月光
白天日晝
早晨朝煋
上午上晝
中午晝邊
下午下晝
晚上夜頭
(固體)化了
媽媽嗯嚒
奶奶嫲嫲
老伯
老弟
姐妹姊妹
爺爺公公
姑姑姑姊
房間
屋下
台階嶺子
椽子角子枋
廳堂廳下
廚房灶前
樓上棚上
繩子
筷子箸只
湯匙調羹
種稻田作田
插秧栽禾
斗笠笠嫲
雄(家禽)
雄(家畜)
雌(家禽)
閹(禽畜)
荸薺馬薺
穿(衣)
洗臉洗面
洗澡洗湯
吃飯食飯
喝酒食酒
口渴嘴燥
砍柴斫樵
站立
說話話事
高興快活
這個只介
造墳做地
稻穗禾涉
服中藥食茶
懷孕有好事
出嫁行嫁
酒窩酒靨子
涎水口瀾
兒媳新婦
婦女婦娘里
男人男子社
蔬菜青菜
幫忙幫手
學校學堂
小孩大細
小偷憡估
回家轉屋
回去轉去
什麼什脈
做什麼的做脈介
你們伊等人
我們俺等人
他們仡等人
起床爬起來
眼睛眼珠
腦殼
鼻子鼻公
腹擠
看(近)
看(遠)
下(雪,雨)
女人女哩
泥土
開燈拍火
自行車腳踏車
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