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白塔

開魯白塔

開魯白塔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開魯鎮東南。

簡介


開魯白塔由大青磚砌築,通高16.5米。全塔由多級
開魯白塔
開魯白塔
組成,最底層為方形塔座,其上是復錛式基壇,基壇大部分為冠狀圓柱體,上有佛龕,上部為方形。基壇上承托著八角形塔身,塔身13層,每層塔檐自下而上漸次收縮,塔身呈錐形。塔頂由圓盤和寶珠合成。其勢巍巍,勁秀挺拔,酷似利劍指天。該塔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該塔始建於公元一二八七年至一二九七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也是我國長城以北僅存的元代塔式建築。

美食


切糕
將和好的黃米面在鋪熟芸豆的鍋屜上邊撒邊蒸,撒至一定厚度蒸熟。切糕,韌糯相宜,色黃味香,蘸糖食用最佳。

構造


白塔用青磚砌築,外塗白色,由基座、圓缽體、十三天、塔剎 4部分組成,看來不怎麼起眼,五丈高的個頭兒也不算大,也沒有青山綠水的映襯,但它挺拔而勁秀的造型跟北京北海公園白塔頗相似,而且是眼下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磚塔之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即《辭海》"開魯"辭條中所指"古迹有遼代白塔"是也。

珍貴文物


鎏金佛像8尊(立佛6,坐佛2)和用藏文書寫八佛名的請佛牌;陶質浮雕佛像3塊,分別為阿力布魯(武佛)、釋迦牟尼和尊聖佛母;繪畫佛像4幀,觀世音駕麒麟(絹)、釋迦牟尼(絹)和八面觀音2幀(布)。據記載,
開魯白塔
開魯白塔
1962年還曾經在塔內取出一大批經卷。關於建塔的原委和時代,尚未發現記載,民間傳為遼太宗耶律德光所為。唐五代時期,發祥於西遼河上游的契丹族漸強,八部落會盟,鐵騎南馳,越邊掠城,還把大批漢人作為戰利品挾歸,建漢城置之。公元900年前後,已置漢城三十多處,西遼河北側開魯縣城東的小城子村遺址尚存。佛塔由大青磚砌築,塔高16.5米,由塔座、塔基、塔身、塔頂組成。基壇之上承托著十三層八棱塔身,塔身中空外圓。塔頂由圓盤和寶珠合成,整座佛塔如利劍指天,屹立在遼闊的平原上,其造型與北京北海白塔相似,其形制原始、古樸典雅,不失為草原佛教建築之傑作,就其密宗佛教在我國北方傳播而言,應是唯一一座能夠代表元代早期喇嘛教文化的標誌性建築物。1993年維修時,從塔內發掘出了一批珍貴文物:包括鎏金佛像、請佛牌、繪畫佛像等。據記載,1962年維修就曾經在塔內取出一大批經卷,現已散失一空。2002年國務院頒布開魯縣元代佛塔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


此塔相傳,王子出獵,整日無所獲,歸途於漫坨平甸之間,忽見一白兔,他張弓鳴弘一箭射之,那精靈競神奇地閃過箭銜住箭桿而去。王子窮追不捨,白兔卻如地平線可望而不可及,追到淖爾前,白兔從容而入不沉也不沒。王子駐馬游移不前,白兔入立水中,銜箭回首相望,王子催馬趕去,困在泥淖里,白兔失其所在。王子溺死後,王爺旨令填平此地,建了白塔子。一位退休的文化幹部說,1962年他主持維修塔子,親眼看見工人從塔下挖出一副馬鞍子,應是王子打獵所乘之馬的佩物。

開魯介紹


開魯縣位於內蒙古通遼市西部,在東經120°25′--121°52′,北緯43°9′--44°10′之間,總區域面積4488平方公里,耕地150萬畝,草牧場280萬畝,林地134.7萬畝。總人口37.95萬,漢族人口31.88萬,蒙古族人口5萬,回滿等少數民族人口1.07萬。全縣共轄6個建制鎮,17個鄉、2個蘇木和10個國營農牧林場水庫。
開魯縣地處松遼平原,屬西遼河衝擊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241米。新開河、西遼河等五條河流經開魯縣
開魯白塔
開魯白塔
,內陸自然水面10萬多畝。開魯縣屬大陸性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5.9℃,平均降雨量338.3毫米,無霜期148天。
開魯縣陸路交通方便,鐵路京通線、集通線,國道303線、111線通貫全境。郵電通訊快捷準確,11000門程式控制電話直撥國內外。電力供應充足,兩條60伏輸電線路保證生產生活用電。
開魯盆地石油儲量豐富,盆地凹陷面積為33200平方公里,其中陸家堡凹陷預測總儲量達2.1億噸左右。遼河油田已投入開發,最高可達百萬噸。最近發現鈾礦資源,目前正在進一步勘探中。
農產品主要以玉米為主導產品,高梁、小麥、水稻、甜菜、紅干椒各種豆類為輔產品。糧食總產年產6億公斤;玉米4億公斤。紅干椒年產1萬噸左右。地下水儲量豐富,水質良好,地下水位2-2.5米,含水層90-100米,凈貯量1.269億噸。地上水新開河、西遼河、西拉木倫河、烏力吉木仁河、教來河五條河流經開魯,境內河流總長318公里。他拉干水庫是國家大型旁側式平原沙漠水庫,最大容量為1.34億立方米。全縣年產淡水魚平均在600噸

附近景區


·內蒙古珠日河旅遊
開魯白塔
開魯白塔
·老虎山公園
·靜湖度假村
·怪山旅遊區
·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緣寺
·呼倫貝爾學院
·開魯白塔
·阿日昆都冷草原旅遊區
·陳國公主墓誌銘
·大樂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