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1條詞條名為劉磊的結果 展開

劉磊

優秀共產黨員、退伍軍人

劉磊,男,優秀共產黨員,退伍軍人。

目錄

正文


主要事迹
生命禁區獻青春 退伍返鄉獻愛心
和留守兒童在一起
和留守兒童在一起
作為一名軍人,劉磊穿梭在“生命禁區”川藏線整整四年,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高原。回到家鄉安徽岳西后,他謝絕了民政部門安排工作的好意,十三年如一日,甘做五保老人的“保姆”;他又自費辦起留守兒童服務中心,身兼老師、家長、朋友三重角色。
家——敬老院——留守兒童服務中心,走完一圈,用不了10分鐘時間。長年來,身兼“敬老院院長”與“服務中心主任”的劉磊就在這“三點一線”間奔波忙碌,無怨無悔。
永不消褪的“軍綠色”
一個人在川藏線守車40多天,當車隊從內地送來汽車配件時,他已經瘦得不成人形
雪崩、塌方、泥石流,自然災害頻發……漫漫3000多公里的川藏線被稱為“生命禁區”。來自革命老區安徽岳西的年輕戰士劉磊,為將前方哨所、連隊需要的物資及時送達,在“生命禁區”上跋涉了4年。
一年冬季,劉磊所在的車隊行至西藏白馬至然烏段,突遭道路塌方和山體大滑坡,一輛車的後車廂被滾石砸爛無法發動,因找不到配件,只好等部隊下次進藏再來維修。車輛放在路上不安全,需要戰士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獨守一個多月。劉磊主動向連長請戰。在接下來的40多天里,他僅靠戰友們留下的幾箱速食麵充饑,渴了就喝幾口雪水,冷了就繞著車跑步,困了就鑽進四面透風的車廂睡一覺。當車隊從內地送來配件時,他已經瘦得不成人形。
艱苦的軍旅生涯磨礪了劉磊的意志,卻也熬壞了身體。1997年底,劉磊的呼吸系統出現問題,不得不脫下心愛的軍裝。
5年裡,劉磊由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上士班長,先後三次被評為優秀士兵,並榮立三等功1次。
甘當“保姆”十三載
敬老院有23名老人是智障或殘疾人,他不怕臟臭,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洗換衣被
退伍后,他回到家鄉岳西縣,婉言謝絕了民政部門安排工作的機會,當起了代課教師。發現村裡幾位五保戶老人孤苦伶仃,劉磊又主動照顧起他們的生活,一照顧就是13年。
2006年,在劉磊的積極奔走下,毛尖山鄉板舍村爭取資金40萬元,建成了敬老院。工程竣工后,劉磊被村委會聘為院長。“他既是院長,又是五保之家30位老人的勤務員、炊事員和衛生員。這個崗位月工資才300元,劉磊卻把工作幹得有聲有色。”毛尖山鄉黨委書記湯華介紹說。
敬老院有23名老人是智障或殘疾人,有些老人大小便失禁,劉磊不怕臟臭,為他們洗換衣被。2009年4月的一天晚上,57歲的儲西元因疝氣發作導致嘔吐,地上、床上、衣服上,到處都是污物,還伴隨便血,其他五保老人看了不敢伸手。劉磊二話沒說,趕緊清理臟物,並連夜把老人送到縣醫院治療。
劉磊在全力為老人們做好服務的同時,帶頭髮展副業改善生活,養殖畜禽、耕種糧食蔬菜。他將搞副業賺的一部分錢,發給老人作零用錢。
自費建起“愛心屋”
他先後輔導留守兒童達1500多人次,服務中心成為600多名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
五保老人有保障了,劉磊又把目光轉向村裡的留守兒童。2007年6月,劉磊靠著副業收入和家中積蓄湊的3萬多元,自費建起毛尖山鄉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為全鄉留守兒童免費提供學習輔導、思想教育、全日制寄宿等服務。
為了充實孩子們的精神家園,沒怎麼碰過電腦的劉磊在志願者的幫助下,愣是用兩個月時間建起一個漂亮的網站。孩子們可以把日記、照片傳上網站,可以與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
自2007年6月以來,劉磊先後集中輔導留守兒童達1500多人次,單獨輔導留守兒童300多人次。“在這裡,我很開心,再也不感到孤單了。”板舍村留守兒童儲婷婷說。
服務中心運作幾年來,劉磊自費投入了2萬多元添置書本和傢具。200平方米的服務中心,已經成為600多名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
其實劉磊並不富裕。劉磊坦陳,幾乎所有的社會捐款他都沒有動用過,而是帶著捐助者直接找受助對象。為了省錢,他選擇相對便宜的中藥療法治療在高原服役落下的嚴重疾病,民政部門對病退軍人的醫藥費補助,劉磊也婉言謝絕:“那些錢還是讓給更需要的人吧。”
315創業網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