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1條詞條名為劉磊的結果 展開

劉磊

抗洪救災英雄

劉磊是河南省沈丘人,漢族,1989年2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共青團員,高中學歷,列兵軍銜。

個人簡介


劉磊[抗洪救災英雄]
劉磊[抗洪救災英雄]
劉磊是河南省沈丘人,漢族,1989年2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共青團員,高中學歷,列 兵軍銜。2010年7月,劉磊參加抗洪搶險。7月29日7時許,面對一拉溪河洪水泛濫將兩側的新興村、汪旗屯村淹沒、數百戶村民被困的嚴峻形勢,連長同意了劉磊的請求,讓他加入了由裝甲步兵營副營長楊自慧和幾名水性較好戰士組成的軍地聯合救援小分隊。7點45分,衝鋒舟熄火失控碰撞側翻,落水犧牲,時年21歲。犧牲后被英雄所在集團軍黨委追認為共產黨員,並追記一等功。

生平經歷


陽光男孩

1989年2月,劉磊出生於河南省沈丘市的一個農村家庭。他小時候學過武術,一使勁卻渾身都是“疙瘩肉”,稜角分明的臉龐總是充滿陽光。
劉磊留給戰友們最突出的印象是,勇敢和陽光。
新兵剛下連,連隊組織植樹勞動。劉磊掄起鍬鎬,磨出一手血泡。老班長心疼得要奪過他的工具,他卻死活不肯歇息,哼著周杰倫的《雙節棍》,照樣幹得熱火朝天。
前不久,師里組織“勝任本職大比武”。扛著列兵軍銜的劉磊第一個報名參戰,用沉甸甸的汗水換來了全師第4名的成績。望著這個全師唯一衝進決賽圈的新戰士,考官們也豎起了大拇指。
劉磊先後被團里評為新訓標兵、技術新星,在年初組織的新兵考核中,取得了個人總分第一和5公里越野第一的好成績。玉樹地震期間,他還把自己的當月津貼全部捐獻給了災區。
今年5月,營區附近民宅失火。中等身材的劉磊拎起兩個大水桶,不知疲倦地衝鋒在前。運水途中,他不小心摔到了,水灑了滿身,又一骨碌爬起來,接著奔跑。
火滅了,劉磊膝蓋滲著血,膠鞋被烤得有些焦煳,原本白凈的臉也成了“大花貓”。
這次連隊執行抗洪任務,他又主動向黨支部遞交“請戰書”,兩次請纓參加突擊隊,連續奮戰30多個小時,轉移群眾百餘名。
每次組織文藝匯演,劉磊都踴躍報名,或唱歌,或表演武術。訓練間隙,大夥兒一哄:“劉磊來一個!”他都毫不扭捏地來幾個空中迴旋踢等武術動作。
劉磊思維活躍,有時也略微有些張揚。他愛唱歌、愛踢球,甚至有時也喜歡來些“惡搞”。今年“愚人節”那天,他編了十幾個理由,把班裡的每個戰友“涮”了一次,連最威嚴的班長也未能倖免。
除了這些,劉磊的身上也有一些小瑕疵,比如,總是貪睡,有時響亮的起床號也叫不醒。一次早操,他迷迷糊糊地穿反了體能衫。為了改正這個毛病,他讓下鋪的戰友,每天早上掀他的被窩。

助人為樂

河南省沈丘縣馮營鄉雙劉庄,劉磊的老家。
劉磊家姊妹三人,他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母親一條腿殘疾,行動不便。在村裡人眼中,劉磊是個懂事的孩子,每次放學回家,都下地幫家裡幹活。
劉子文依然不願相信劉磊就這樣走了。劉子文不但是劉磊的鄰居,也是劉磊的堂叔和乾爹。他說,劉磊當兵的時候,是他親自送去了。
他還記得那天,劉磊和他一直在聊天,說自己一定要在部隊上考上軍校。
劉子文說,從小學到中學,劉磊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2009年高考,考上了鄭州一個三本院校。劉磊並不滿意,原本打算復讀一年,繼續考大學。後來,從小喜歡當兵的他決定入伍,在部隊上考軍校。
當兵那天,劉磊的包裹里除了生活用品,還有高中時代的書籍,他說,自己在部隊里抽時間學習。
劉子文說,劉磊從小就是個“熱心腸”的孩子。中學的時候,每個月放假回家,他都會帶著村裡一個叫劉子明的五保老人去醫院體檢,去家庭困難,身患疾病的“三大伯”家幫忙。
他說,村裡的勞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都是些老人和婦女,劉磊每次回來,他都是東家幫忙西家幫忙的,憑藉自己高中的物理知識,還幫村裡人修理電器。
劉子文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劉磊經常在麥場里給別人幫忙。有一年麥收時節,鄰居家一老太太,孩子都在外務工,突然下起了大雨,麥子都被沖跑了。劉磊扔下自家的麥子,去幫老太太收麥子,自家的麥子卻被水沖走了。為此,他還被父親狠狠地揍了一頓。

青春夢想

劉磊一直有個軍官夢。
2009年9月,劉磊接到了鄭州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為了給家庭減輕負擔,也是為了追尋兒時的夢,他毅然抉擇了人生的方向,成為普通一兵。
入伍那天,他的軍用挎包里塞滿了高中時的課本。
戰友們清晰地記得,無論訓練有多忙、多累,每天清晨,劉磊都會出現在學習室里,坐在最後一排的座位上捧書苦讀。
部隊訓練緊、任務重,能夠用來學習的整塊時間畢竟有限。劉磊就把英語書“分解”,一頁一頁揣在兜里,利用訓練間隙、生活點滴,見縫插針地背上幾個單詞。
劉磊犧牲時,他的衣兜里還裝著幾頁“單詞表”。他的日記本上,還記著近段時間的學習計劃:早上4時-5時30分,做一套數學題;午飯後,背一個單元的英語
他的日記本扉頁寫有這樣一段話:“人有志向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人無志向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前不久,劉磊還託付父親幫他找一些學習資料郵寄過來。
當兵以後,每隔兩三天,劉磊都要給父母打電話,告訴他們在部隊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當然,被評為“新訓標兵”等喜訊,也頻頻通過電話傳進父母的耳朵。
劉磊的父母也開始為兒子的懂事兒而欣慰。在他們眼裡,劉磊再也不是那個調皮、撒嬌、有點任性的孩子了,而是一名優秀的解放軍戰士。與鄉親們談起自己的兒子,談起在部隊的“出息”,他們總是有著些許的驕傲。
然而,他們再也接不到兒子的電話,再也聽不到兒子那清脆響亮的聲音了。
劉磊走了,甚至未來得及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他的一位戰友說,劉磊在下哨的路上說過,現在就是抓緊時間學習,等考上軍校、當上軍官,再找一位心愛的好姑娘
如今,劉磊生前所在連隊的學習室里,還保留著他的座位。那個座位上,有他勤奮苦讀的身影,留著他不逝的青春之夢。

悲壯瞬間

在步兵一連連長楊光權的記憶里,劉磊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連長,我水性好,讓我上吧!”
此前,劉磊已連續奮戰30餘個小時,轉移群眾100餘人,而他的眼睛仍是睜得又圓又大,胸脯也挺得高高。
衝鋒舟在湍急水流中出發,向河對岸被洪水圍困的人們飛馳而去。行至河道轉彎,衝鋒舟螺旋槳被漂浮物纏繞,熄火失控,相撞側翻,劉磊被洪水沖入漂浮物下,不幸遇難。
劉磊犧牲后,某集團軍批准他為烈士,遼寧省追授他為“抗洪救災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