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沿溪鎮的結果 展開

沿溪鎮

湖南瀏陽市轄鎮

沿溪鎮,是湖南省瀏陽市東北部轄鎮,以古橋沿溪橋而得名,轄8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26902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1062名黨員,鎮域面積123平方公里,2002年財政稅收2200萬元。2019年7月24日,沿溪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行政區劃


沿溪鎮位於瀏陽市東北部,總面積123平方公里,轄5個村、3個居委會,183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26902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共有黨員1107人。西南距瀏陽城區中心30公里,新老瀏東公路貫穿全境,與古港、三口、永和、官渡相距不到4公里,是瀏陽東北部交通的中心樞紐,在東北區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沿溪鎮所轄村有:
光輝村章磬村
新溪村大屋村
沙塘村塘田村
新農村仁和村
晏家嶺村梓山村
東沖村大光園村
栗田村樓灣村
潘溪村西山村
包灣村磨盤村
大光洞村行宮村
沙壠村河東村

經濟


特色產業

花炮產業是沿溪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花炮精品園是國家農業部鄉鎮科技示範園區、省級開發區、長沙市十大工業園區、全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全國科技興貿創匯出口示範基地。全鎮共有花炮企業53家,年產值現已達30億。年產值過億元企業l家,過1000萬元企業25家。擁有“東信”、“熊貓”、“瀏花”“頤和隆”等國內外知名品牌,東信煙花2007年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東信、熊貓公司搶佔了奧運會、殘奧會、國慶60周年慶典、澳門回歸10周年慶典、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高端燃放市場。近年來,招商引資大幅增加,2010年共引進項目8個,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42億元,新增規模企業3家,其中非花炮類企業2家。全新建成的新溪工業小區將成為改善全鎮經濟布局,優化財源結構的重要載體。

社會


新農村建設

現代新農村呈現新局面。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堅持以農業產業化為總攬,沙龍無公害蔬菜、金桔村小水果、大光湖村黑山羊、花園村花木等各具特色的產業基地得到進一步發展。沙龍村獲得“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稱號,金桔村獲得“湖南省金桔生產基地”稱號。

鄉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效果顯著。通過項目帶動、交通驅動、人文推動三位一體的開發,2006年獲得長沙市魅力鄉鎮,2007年被破格列為長沙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綜合產業帶蓄勢待發。綜合產業帶集休閑農業、山水生態、名勝旅遊為一體,將開發祖師岩風景名勝區、富嶺水庫水上遊樂園、大光洞鹽井溫泉、四季小水果採摘等項目,打造沿溪新一輪經濟發展的亮點。
花城大道、永勝路、沿富公路的硬化、亮化、美化和綠化,徹底改變了沿溪落後的交通面貌,為城鎮化建設夯實了基礎。佔地110畝、擁有338進門面、功能配套設施齊全的花溪商貿小區以卓約丰姿面向廣大客商。已經出讓、安置了200多個門面,周邊鄉鎮到花溪小區購地置業的絡繹不絕,整個花溪商貿小區規劃層次高,建築風格獨特。黨委、政府和精品園管委會將高起點、高品位把花溪商貿小區建成東區一流的商貿小區,以此掀起花炮精品園區建設的新高潮。
沿溪鎮黨委政府還將與宜昌、重慶等多家旅行社和船務公司合作,推出沿溪至宜昌周末游,形成循環旅遊的旅遊模式,在促進旅遊業的發展的同時,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站在建設沿溪新集鎮、服務渝東樞紐門戶的新起點上,新的形勢、新的機遇撲面而來,沿溪沿溪鎮黨委政府高揚發展的風帆,以更加超前的意識,更加前進的姿態,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按照“打造邊貿新集鎮,形成開放‘橋頭堡’”的集鎮發展構想,科學謀划,巧借外力,使沿溪新集鎮這顆“明珠”放出奪目的光彩,在兩岸啼聲中,輕舟已過萬重山。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旅遊業都將是未來的一個朝陽產業,沿溪鎮的旅遊業方興未艾、任重而道遠。”沿溪鎮黨委書記陳光輝說。
針對這種情況,沿溪鎮黨委政府積極採取措施,促進旅遊業的興旺。一是藉助移民復建文物項目、恢復沿溪集鎮白鹿道觀,依託瀕臨長江和新集鎮制高點兩大優勢,依水成戲、依山則靈,大做“孝、敬”文章。形成觀長江、看日落、水上娛樂、文化感受和健康周末為主要休閑方式的水上休閑長廊;二是借三峽蓄水后形成的長約三公里的沿溪溪溝優勢,做好“農”字文章,通過政府引導、統一規劃、整體開發,大力發展“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自然景、賞民俗情、享田園樂”的休閑方式,把沿溪打造成“綠色、休閑、參與、體驗”型觀光農業長廊;三是移民培訓。通過移民培訓、居民教育和勞務輸出等多種手段提升居民素質,強化服務理念,提高文明程度,講究禮儀接待,營造濃厚的旅遊氛圍。
沿溪鎮領導會議
沿溪鎮領導會議
沿溪鎮歷經圖治,各項工作齊頭並進,黨建、宣傳、統戰、工業經濟、招商引資、科技創新、信訪等工作被評為市先進,還獲得省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長沙市小城鎮建設三等獎、長沙市社會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及市優秀領導班子、文明鄉鎮、綜合治理模範單位等榮譽。年終綜合排名全市第三名。今年以來,鎮黨委、政府立足於花炮精品園、城市化、農業產業化這個方面的建設,以“三個代表”重要國想為指導,以建設“文明、秀美、富強的現代花炮新城”這一目標為動力,以更高的思維、更大的魄力、更實的作風、更新的舉措,紮實有效開展各項工作,誓創工作新佳績。

現代農業

緊緊圍繞“一村一庄三線四重點”農業發展思路,優化產業結構,唱響農業特色品牌,著力加快沙龍農業現代化示範村建設,引導白水洞生態農莊無公害綠色食品種植,加強沿寶線、瀏東線、沿富線生態農業觀光帶的布局,把握花卉苗木、蔬菜、黑山羊、金桔四個重點,抓現代特色農業。
瀏陽花炮精品園是以花炮及相關產業的科研、開發以及花炮為主體的花炮文化展示、旅遊於一體生態型專業園區。位於瀏陽市東區經濟重鎮沿溪,距市區32公里,距省會長沙90公里,交通便利。園區規劃面積23.7平方公里,由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分五個工業園區和一個中心城區。園區有獨特的地形地貌,既有建設大型煙花企業的天然屏障,又有依山傍水借勢造景建設花炮文化的生態環境。瀏陽花炮精品園是中國煙花之鄉瀏陽為促使傳統產業向現代工業轉變,充分發揮瀏陽花炮品牌優勢,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而設立的專業園區。園區於2000年元月份破土動工,計劃總投資3.8億元(包括園區固定資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4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億元,園區主次幹道交通便捷,基礎設施齊全,中心城區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園區有來自台灣、荷蘭、瑞典等國內外的投資企業20家。
沿溪鎮特色農業
沿溪鎮特色農業
2001年園區產值4.5億元,出口創匯7085萬元,園區產業規劃與中心城區規劃相得益彰,園區安全管理科學化、規範化,形成了安全生產管理體系,被湖南省公安廳認定為省級花炮安全生產示範區。園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入園企業在享受高效優質服務的同時,還有瀏陽市對花炮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2002年,花炮精品園被列入省級開發區行列及長沙市的重點扶持十大工業園區之一。按規劃設計到2005年園區將建設成為集煙花出口創匯的基地、招商引資的載體、安全文明的示範區、科技創新的窗口於一體的環保生態型一流科技園區。

旅遊


大光洞景區內自然景觀獨特,無需太多人工雕琢;人文景觀豐富,無需過多的渲染。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為旅遊開發提供了廣闊的開發前景。景區內共有四大名山,多種奇石,多處懸崖峭壁,五大石洞,多個巨幅瀑布,一處溫泉,多種名貴樹木,一處“小桂林”自然景區;有兩大名寺,兩大古剎,一處尼庵,一個塔林,一處行宮,一座回龍橋,一座望仙橋,兩個烈士墓,一個烈士陵園,並伴以諸多的傳奇故事,這些都是極具開發價值的旅遊資源,加上富嶺水庫的建成,將促進旅遊載體的形成。大光洞景區離集鎮約20公里,距瀏陽52公里,距省會長沙92公里,瀏東公路經過集鎮境內,新瀏東的開通將使旅遊快捷便利,從瀏陽出發不到一個小時即可到達,是旅遊開發的理想之地。
全鎮風景優美,人傑地靈,有文化古迹15處,擁有建於晉朝的瀏陽四大佛教祖庭之首的大光寺,建於清初與四大祖庭齊名的黃曇寺,建於清同治年間的御賜貞節牌坊。道教名山祖師崖古廟臨崖,絕壁千仞,雲遮霧罩,宛若仙境。沿溪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孕育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李貞、羅章龍、羅若遐、周文龍,當代青年楹聯家、詩人蔡聰等。遠近聞名的大光洞景區內自然景觀獨特,無須太多人工雕琢。人文景觀豐富,無須過多地渲染。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為旅遊開發提供了廣闊的開發前景。

文化


沿溪鎮文聯成立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籌備,12月26日,沿溪鎮文聯正式成立。
近年來,沿溪鎮文藝事業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出現了空前繁榮,文藝隊伍不斷壯大,湧現了一批優秀人才和優秀作品,特別是被確定為長沙市中心鎮,使沿溪鎮的文化建設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沿溪鎮文化藝術屆聯合會的成立,有利於更好地發揮沿溪本土文化作用,加快推進沿溪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使沿溪鎮文藝事業躍上一個新台階。

交通


沿溪鎮住宅樓
沿溪鎮住宅樓
新、老瀏東公路從沿溪鎮穿腹而過,交通便利,是瀏陽東北部交通中心樞紐,東有山川秀美的大圍山森林公園,西接高科技現代化農業園,南瀕美麗富饒的瀏陽河,北有風光旖旎的祖師岩風景區。境內地勢平坦,以丘陵、平地為主,區域優勢明顯,境內有鹽井溫泉、祖師岩、潘溪風光等旅遊風景點,有沿溪橋、祖師廟等名勝古迹,旅遊文化底蘊深厚,花炮產業歷史悠久,花炮精品園的先址落戶、開發建設,為沿溪發展迎來了難得契機。

代表人物


羅章龍,1896年11月30日出生於湖南瀏陽東鄉(今沿溪鎮)沔江村一個農民家庭。羅章龍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曾先後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三至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併當選為中央委員或候補中央委員。曾任中共北方區委委員、中共中央工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等職。早年,他在組織發動中國北方工人運動中做了大量工作;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後,因嚴重違犯黨的紀律,另立中央,受到開除黨籍處分。1934年起,退出政治舞台,轉入高等學校任教。1978年後,調中國革命博物館任顧問,是第五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羅醒,1901年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920年,進入瀏陽沿溪大光鄉平民學校學習,開始接受進步思想。1926年,北伐軍入湘后,被推選為大光鄉女界聯合會會長,組織婦女參加農民協會的各項鬥爭。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在大光鄉串連群眾開展武裝鬥爭,不幸被捕。后經黨組織營救脫險。1928年冬,去本縣三口進行黨的聯絡工作時,再次被捕。后破窗越獄,帶著兒子來到長沙。按照黨組織的部署,在中山路一處小木房建立起地下聯絡站。1929年秋,不幸第三次被捕,兒子和她一起押送司禁灣監獄監禁。在這裡,結識毛澤民的夫人王淑蘭等女共產黨員。1930年7月27日,紅三軍攻佔長沙,乘機越獄成功,並將兒子託付給王淑蘭,自己隨紅軍回到瀏陽。後任瀏陽縣二區蘇維埃婦女主任,為擴大和鞏固蘇區而鬥爭。1931年12月13日,敵軍圍攻瀏陽大光蘇區時,第四次被捕。15日,在瀏陽永和大橋河洲上,慘遭殺害。
李輝高,又名貴森,1905年生於瀏陽縣溪江石嶺村(今沿溪鎮)。少時家貧,讀私塾一年,做長工9年。1928年6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游擊獨立師。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征,參加抗日戰爭平型關戰鬥。1948年,參加濟南、淮海等重大戰役。1949年任山東軍區供給部部長、後勤部部長。1955年任濟南軍區後勤部部長。同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2年,任濟南軍區副參謀長。1969年4月病逝於北京。
羅章鳳,1907年7月21日生於瀏陽沿溪塘田市。胞兄羅章龍是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主要成員,父親大革命時期參加了農民協會工作。羅章鳳讀小學后因為家庭生活困難而輟學,經羅章龍介紹和資助,1924年考入毛澤東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附設湘江中學。羅章鳳在農講所學習期間,由毛澤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羅章鳳和100多名同學搭乘蘇聯貨輪由上海駛往海參崴,再由海參崴改乘火車去莫斯科。他先入共產國際為中共創辦的軍事政治訓練班學習,后又進入東方勞動大學軍事政治特別班。1930年8月,羅章鳳回到上海,分配在中共中央軍委機關工作。1931年4月,顧順章被捕叛變,中共中央機關面臨空前嚴重危險。羅章鳳於1931年冬不幸落入敵手。幾經刑訊,羅章鳳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從容赴義,表現了獻身共產主義的犧牲奮鬥精神。
羅若遐,1907年生,湖南瀏陽沿溪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曾任紅軍總部電台報務主任、無線電營營長、高等軍事學院通信聯絡教授會主任等職,是軍隊無線電信工作重要領導人和專家。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周文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顧問,國家石油工業部副部長。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人,1909年1月19日生於瀏陽沿溪鎮梓山村一個農民家庭。1929年10月參加瀏陽農會和赤衛隊,1930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八路軍總部後勤部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委、國家石油工業部副部長、總後勤部顧問等職。是中共八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二、三、五屆委員,中羅友好協會副會長。
孔石泉,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人,1909年11月生於瀏陽縣官渡鄉竹聯村(今沿溪鎮竹聯村)一貧苦農民家庭。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隨紅軍總部參加長征。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廣東軍區政治部主任,成都軍區政治委員、顧問,濟南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任中共第八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在中共第九、十、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2002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張翼翔,1914年6月出生湖南瀏陽沿溪。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4月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陸軍第二十軍軍長兼政治委員。1955年9月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中共第九屆、十屆中央委員。1990年4月5日在北京逝世。他在朝鮮戰場的表現尤為精彩,曾五次“關門打狗”,將美英軍隊打得落花流水,獲得了“虎將”美譽。
蔡聰,1991年生,湖南瀏陽沿溪人。當代優秀聯家、青年詩人。現任湖南省楹聯家協會理事、長沙市楹聯家協會副主席、瀏陽市楹聯學會副會長、瀏陽市詩詞學會榮譽理事。詩社首任社長,“譚嗣同楹聯青年獎”得主。獲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楹聯一等獎、中宣部宣教局“把楹聯寫在黨旗上”主題活動金獎、長沙市文藝新人獎、瀏陽市第二屆“十佳中青年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著有《丹桂五枝年並少——當代聯壇青年五人作品集》 《蔡筆湘詩文集》。

地方名人


羅章龍

羅章龍,1896年11月30日出生於湖南瀏陽東鄉(今沿溪鎮)沔江村一個農民家庭。羅章龍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曾先後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三至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併當選為中央委員或候補中央委員。曾任中共北方區委委員、中共中央工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等職。早年,他在組織發動中國北方工人運動中做了大量工作;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後,因嚴重違犯黨的紀律,另立中央,受到開除黨籍處分。1934年起,退出政治舞台,轉入高等學校任教。1978年後,調中國革命博物館任顧問,是第五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羅醒

羅醒,1901年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920年,進入瀏陽沿溪大光鄉平民學校學習,開始接受進步思想。1926年,北伐軍入湘后,被推選為大光鄉女界聯合會會長,組織婦女參加農民協會的各項鬥爭。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在大光鄉串連群眾開展武裝鬥爭,不幸被捕。后經黨組織營救脫險。1928年冬,去本縣三口進行黨的聯絡工作時,再次被捕。后破窗越獄,帶著兒子來到長沙。按照黨組織的部署,在中山路一處小木房建立起地下聯絡站。1929年秋,不幸第三次被捕,兒子和她一起押送司禁灣監獄監禁。在這裡,結識毛澤民的夫人王淑蘭等女共產黨員。1930年7月27日,紅三軍攻佔長沙,乘機越獄成功,並將兒子託付給王淑蘭,自己隨紅軍回到瀏陽。後任瀏陽縣二區蘇維埃婦女主任,為擴大和鞏固蘇區而鬥爭。1931年12月13日,敵軍圍攻瀏陽大光蘇區時,第四次被捕。15日,在瀏陽永和大橋河洲上,慘遭殺害。

李輝高

李輝高,又名貴森,1905年生於瀏陽縣溪江石嶺村(今沿溪鎮)。少時家貧,讀私塾一年,做長工9年。1928年6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游擊獨立師。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征,參加抗日戰爭平型關戰鬥。1948年,參加濟南、淮海等重大戰役。1949年任山東軍區供給部部長、後勤部部長。1955年任濟南軍區後勤部部長。同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2年,任濟南軍區副參謀長。1969年4月病逝於北京。

羅章鳳

羅章鳳,1907年7月21日生於瀏陽沿溪塘田市。胞兄羅章龍是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主要成員,父親大革命時期參加了農民協會工作。羅章鳳讀小學后因為家庭生活困難而輟學,經羅章龍介紹和資助,1924年考入毛澤東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附設湘江中學。羅章鳳在農講所學習期間,由毛澤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羅章鳳和100多名同學搭乘蘇聯貨輪由上海駛往海參崴,再由海參崴改乘火車去莫斯科。他先入共產國際為中共創辦的軍事政治訓練班學習,后又進入東方勞動大學軍事政治特別班。1930年8月,羅章鳳回到上海,分配在中共中央軍委機關工作。1931年4月,顧順章被捕叛變,中共中央機關面臨空前嚴重危險。羅章鳳於1931年冬不幸落入敵手。幾經刑訊,羅章鳳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從容赴義,表現了獻身共產主義的犧牲奮鬥精神。

羅若遐

羅若遐
羅若遐,1907年生,湖南瀏陽沿溪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曾任紅軍總部電台報務主任、無線電營營長、高等軍事學院通信聯絡教授會主任等職,是軍隊無線電信工作重要領導人和專家。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周文龍

周文龍
周文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顧問,國家石油工業部副部長。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人,1909年1月19日生於瀏陽沿溪鎮梓山村一個農民家庭。1929年10月參加瀏陽農會和赤衛隊,1930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八路軍總部後勤部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委、國家石油工業部副部長、總後勤部顧問等職。是中共八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二、三、五屆委員,中羅友好協會副會長。

孔石泉

孔石泉
孔石泉,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人,1909年11月生於瀏陽縣官渡鄉竹聯村(今沿溪鎮竹聯村)一貧苦農民家庭。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隨紅軍總部參加長征。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廣東軍區政治部主任,成都軍區政治委員、顧問,濟南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任中共第八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在中共第九、十、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2002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張翼翔

張翼翔
張翼翔,1914年6月出生湖南瀏陽沿溪。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4月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陸軍第二十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1955年9月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中共第九屆、十屆中央委員。1990年4月5日在北京逝世。他在朝鮮戰場的表現尤為精彩,曾五次“關門打狗”,將美英軍隊打得落花流水,獲得了“虎將”美譽。

蔡聰

蔡聰,1991年生,湖南瀏陽沿溪人。當代優秀聯家、青年詩人。現任湖南省楹聯家協會理事、長沙市楹聯家協會副主席、瀏陽市楹聯學會副會長、瀏陽市詩詞學會榮譽理事山山詩社首任社長,“譚嗣同楹聯青年獎”得主。獲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楹聯一等獎、中宣部宣教局“把楹聯寫在黨旗上”主題活動金獎、長沙市文藝新人獎、瀏陽市第二屆“十佳中青年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著有《丹桂五枝年並少——當代聯壇青年五人作品集》 《蔡筆湘詩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