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頂山
華頂山
華頂山,又稱拜經台,浙江天台山最高峰,海拔1095.4米。相傳智者大師在此面朝西天竺念頌佛經。位於浙江省東部,呈東北-西南走向,花崗岩。
華頂山,亦稱拜經台,相傳智者大師曾在此面朝西天竺,拜讀《嚴楞經》,故名。是浙江省東部名山。呈東北-西南走向。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是天台縣東北濟公故里---天台山最高峰,海拔1098米,由花崗岩構成。多懸岩、峭壁、瀑布,以石樑瀑布最有名。
自古以來,華頂山就以秀峰、古迹、名茶、奇花等名聞中外。華頂山有華頂寺,創建於五代晉天福元年(936年),為高僧德韶大師所建。寺周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滿目蒼翠,涼氣透人,實為避暑勝地。華頂寺周圍的綠樹深處,還散布著許多規模較小的寺庵、僧寮。這些寺庵、僧寮多以山中茅草蓋頂,以石為牆,別有風姿,人稱"六十五茅蓬"。其中以藥師庵、必明庵等處更佳。
上華頂山拜經台觀日出是件賞心悅目的美事。每年三至十月是觀日出佳期。遊客可夜宿華頂寺,於次日凌晨,登拜經台觀看。此時山空氣清,四野靜寂,頭上繁星閃爍,周圍山影朦朧,頗有遠離塵世之感。從拜經台下行數百步,即到"太白讀書堂"。這是一座三開間的小院,相傳李白曾在這裡讀過書。
華頂山終年雲霧繚繞,所產華頂雲霧茶為全國名茶之一。華頂栽茶歷史悠久,已有1700多年了。據《天台山志》記載:"葛玄植茶之圃已上華頂山"。葛玄是東漢末年有名的道士。
華頂山,周圍群山環抱,狀如片片蓮瓣,華頂正當花(華)頂。山上古木參天,修竹滿坡,藥草彌山,神泉自流,是觀日、望雲、避暑、賞雪的最佳勝地,為歷代文人雅士旅居之所。早在晉朝,王羲之就曾居此練字書經。《洞天福地》有“王右軍得筆法於白雲先生”之說,天台民間亦有“王羲之得筆華頂山”的故事傳說。
王羲之旅居華頂山時,有天下午,他正在室內專心練字,忽聞有人稱讚:“寫得很不錯啊!”王羲之抬頭一看,旁立一位童顏鶴髮長須的道者,就回答說:“還差得遠哩,還望長者指點一二!”忙搬椅讓他坐下,倒了一杯熱茶放在他的面前。道者見他如此謙恭有禮,就提筆在紙上寫了個“永”字,還告訴他“永”字點、橫、豎、鉤、折、撇、挑、捺八法的筆訣,說:“練好八筆,書藝定可大進!”王羲之見他如此精通書法,再躬身相問:“敢問長者仙號?現居何地?”道者微微一笑,只說了句“靈墟山上一朵雲”,就飄然離室。王羲之因按道者所說精心練寫,書藝果然大進,心中無比欣喜,時時懷念此道。后細心揣摩,訪之於華頂山東南“靈墟福地”,於“白雲居”內得遇先生。原來這位道者就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白雲先生”。羲之以師禮之,遂成知交。先生又領羲之漫步勝山,品古松的蒼勁,修竹的挺拔,飛鳥的迅捷,雲海的多變等等,說:“要成書法大家,還得向大自然學習。”羲之一一領之於心,會之於神,經過精心琢磨,終於化之於筆,融之於藝,成為一位名傳千古的“書聖”。
王羲之離開華頂山時,與白雲先生列素合寫了一部《黃庭經》,懸之於華頂山上一洞中,以志留念。藏經之洞,因稱“黃經洞”。此洞以後就成為書藝愛好者觀賞墨寶的名洞。王羲之洗筆之池,後人名之為《王右軍墨池》,在今華頂寺西邊避暑山莊后。明賈詩游此,因景憶事,還書詩一首於此:“墨池千古覆青冥,內史當年寫道經。換卻白鵝今不見,空遺寒碧照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