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屯溪

富屯溪

富屯溪是閩江的中源,又名邵武溪。源出武夷山脈光澤縣司前鄉岱坪村,到南平市王台鄉沙溪口匯合沙溪,在南平市和建溪匯合后而成滔滔的閩江大流,是閩江上游的三大河系之一。全長285公里,落差1061米,由金溪、杭溪、杉嶺溪、樵溪等50多條溪流彙集而成。它流貫於福建省西北部的光澤、寧化、建寧、泰寧將樂、順昌、邵武、南平等縣市,到沙溪口匯合沙溪,在南平市和建溪匯合后稱閩江,長285公里,流域面積12080平方千米。

富屯溪西接江西經濟腹地,東連閩江入東海,自古以來就是一條黃金水道。富屯溪穿流於深山峽谷、峭壁陡壑之中,具有典型的山區性河流特點,水位落差懸殊,比降在0.75‰。水力資源豐富,沿溪建有水利水電設施20多處。

自然環境


資源
富屯溪流域資源豐富。地下礦藏有煤、鐵、銅、鎢和石灰石等,邵武是福建省數一數二的產煤區;又是主要林區,年產木材50幾萬立方米;年產稻穀60萬噸以上;建蓮、木耳、藥材、筍乾、桐油等是聞名遐邇的土特產品。
支流
富屯溪是閩江上游三源頭之一,在順昌縣城以上分為兩支:北支為富屯溪,西支稱金溪。在順昌匯流口以上,金溪長度為253千米,流域面積7201平方千米。富屯溪長度為228千米,流域面積5285平方千米。根據“河源惟遠”原則,富屯溪應是金溪支流,但早已公認富屯溪是閩江上游三大河流之一,因此依歷史習慣,仍稱金溪為富屯溪的支流。富屯溪源(金坑溪源頭)位於武夷山脈東南側邵武市桂林鄉巫山村葉竹隘山北坡,但富屯溪主流長度則宜改為以金溪上游的蘭溪為源頭(即建寧縣客坊鄉元頭村舞雨塘),到沙溪口全長為310千米,流域面積13733平方千米,占閩江流域面積22.51%,河道平均坡降1.2%。
富屯溪
富屯溪

主流航線


富屯溪為閩江上游三大溪之一,有西溪和北溪兩個源頭。西溪比北溪流長21.5公里,源於邵武,流經光澤,又折回邵武,其上游與中游大部在邵武,是邵武的主要水道。

上游

富屯溪源出邵武市桂林巫山村南茶花隘下,流經蓋竹、際下擔、下黃街,到金坑下坪,長46.09公里,俗稱金溪。從埠頭村入光澤縣境,屬上游,具有源短、流急、落差大、水位暴漲暴落的山區河流特點,巫山以下可流放毛竹金坑以下可通排筏。

中游

富屯溪流經光澤,從和順折回邵武,流經漠口、水北、東關、曬口、吳家塘、大竹、官墩、拿口、下灑、外石、衛閩、王溪口、謝坊、高坊、大郎口,到水口寨渡口,長93.7公里,流入順昌縣境,屬中游。航道狹窄彎曲,水流較平緩,河床為砂夾卵石與岩石結構,含沙量少,多灘瀨,河床有起伏,淺灘深潭相間,和順以下可通木帆船,東關以下,可通機帆船。

水文歷史


2016年11月26日,閩江支流富屯溪水位高漲。受持續降雨影響,閩江支流富屯溪福建順昌段當日出現超警戒水位,致城區部分公共設施被淹。順昌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洪水警報,預計當晚富屯溪順昌城區段水位將達117.5米,超警戒水位0.5米。
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梁廉榮兼任閩江幹流(南平段)及富屯溪流域河長。
富屯溪
富屯溪
富屯溪
富屯溪

幹流概況


富屯溪,在順昌縣城以上分為兩支:北支為富屯溪,西支稱金溪。在順昌匯流口以上,金溪長度為253公里,流域面積7201平方公里。富屯溪長度為228公里,流域面積5285平方公里。根據“河源唯遠”原則,富屯溪應是金溪支流,但早已公認富屯溪是閩江上游三大河流之一,因此依歷史習慣,仍稱金溪為富屯溪的支流。富屯溪源(金坑溪源頭)位於武夷山脈東南側邵武市桂林鄉巫山村葉竹隘山北坡,但富屯溪主流長度則宜改為以金溪上游的蘭溪為源頭(即建寧縣客坊鄉元頭村舞雨塘),到沙溪口全長為310公里,流域面積13733平方公里(《福建省志地理志》數據),(《南平市志》稱全長285公里,流域總面積13733平方公里)占閩江流域面積22.51%,河道平均坡降1.2%。
光澤段
光澤縣,富屯溪上游有兩支,北溪與西溪於城關回龍潭交溪口匯合后,始稱富屯溪向東南出境。一般以西溪為正源。西溪發源於邵武市桂林鄉巫山之北茶花隘下,流經埠頭村進入光澤貫庄,再由南向東流經長源、石城、水口、新坊至城關回龍潭與北溪匯合后流入富屯溪。流域面積848.76平方公里,其中光澤縣內流域面積521.63平方公里;河長97.87公里,其中光澤縣內河長51公里。總落差879米,平均比降3.07‰,平均流量32.96立方米/秒。 
富屯溪主幹,光澤境內為回龍潭至和順段,流域面積327.13平方公里,河長13.9公里,總落差17米,平均比降1.38‰,平均流量87.95立方米/秒。
邵武段
富屯溪,在邵武境內,與大乾河、古山溪等支流匯合,由西北直貫東南,出水口寨入順昌,以上流程228公里,邵武境內全長99公里,總流域面積4477平方公里,市內流域面積2210平方公里,市內平均坡降0.83‰。多年平均徑流深1046毫米,多年平均流量32.34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46.829億立方米,其中市內多年平均徑流量23.11億立方米。天然落差80.78米,利用落差36.6米。水能理論蘊藏量65252千瓦。
順昌段
富屯溪至順昌富文(古稱富屯)入境,經大幹、埔上、下沙,至縣城附近與金溪匯合,再經洋口,進南平市延平境。順昌縣出口處以上河道長268公里(福建省內河普查資料為259.5公里),流域面積1.3萬平方公里,平均坡降為1/1300。徑流總量:豐水年164億立方米,平水年131億立方米,枯水年89億立方米。順昌縣境內河長55公里。
延平段
富屯溪經順昌縣流入延平區境內,經延平區峽陽鎮、王台鎮來舟鎮,至西芹鎮西沙溪口與閩江上源沙溪匯合,以下閩江幹流稱西溪,至延平城區雙劍潭與建溪匯合才稱閩江。全長285公里,流域總面積13733平方公里。延平區境內河長36公里,流域面積532平方公里。平均年徑流量145億立方米,河流比降萬分之十二。 

水文特徵


徑流
富屯溪是順昌第一大溪,其水位水質與沿溪兩岸人民休戚相關,對下游各地的影響也很大。1944年5月福建省水利局南平水利工程隊在順昌創設水文站,開始測量富屯溪的水位和流量等;1947年3月劃歸省水文總站管轄,1949年2月停測。建國后,人民政府於1950年7月重建洋口水文站,重新勘定流量段各斷面位置。測驗點設在洋口運木隊門前,於東經117°55′,北緯26°48′,比馬尾羅星塔基面高115.96米,隸屬福州一等水文站。測驗水位、比降、降水量、流量、含沙量、輸沙量、水化學、水污染等,並進行水文預報。1958年又在河墩設立流量站,觀測支流仁壽溪水位和流量等。 
富屯溪水位以洋口測驗點為準,經多年測量,年平均水位在107.19米~107.96米之間。年平均水位1975年107.96米為最高,1963年107.19米為最低。水位109.5米為警戒線,112米以上為危險水位,流域內日降水量達100毫米,連續三天,即出現危險水位,沿溪兩岸則遭受洪害。1939~1985年的47年間,出現危險水位36次,多在5、6月間。47年來的最高水位是1962年6月28日,水位115.27米。是年5月下旬至6月底連月陰雨,5月27日至6月29日,有6天的水位超過危險線。1982年6月19日水位115.22米,接近1962年水位。據47年觀測,最高水位出現在6月的有29年,在5月的有8年,在4月的有5年,在7月的有3年,在8月的有1年(1972)。 
水質
富屯溪素以山青水秀著稱,河水清澈,含沙量少,無污染。沿河鄉民多直接取河水飲用。1957年以後,隨著造紙、化學等工業的發展,廠礦廢水未經凈化處理直接排入溪河,河水受到污染。1979年調查:全縣每年約有工業廢水18萬噸排入富屯溪,受檢水樣中五種有毒物質,除六價鉻未檢出外,其它四種均有:汞最高檢出值0.007毫克/升,超過地面水及飲用水標準7倍,汞檢出率為57%;酚最高檢出值0.004毫克/升,檢出率14%,未超過地面水標準;氰、砷也檢出過,但未超過安全標準。上述檢驗結果,按水利部《地表水質調查和評價提綱》所列分級標準,洋口的河水汞平均含量0.0027毫克/升,水質屬四級重污染;南舟的河水汞平均含量0.001毫克/升,水質屬二級輕污染;仁壽溪酚含量0.004毫克/升,水質屬二級輕污染;麻溪口汞含量0.002毫克/升,水質屬四級重污染。隨著工業發展,排入溪河的工業污水激增,1983年約549萬噸,四年增加30倍。河水污染日益嚴重,現已不宜直接飲用,魚群亦見減少。
洋口水文站對富屯溪含沙量觀測,1954~1980年,26年平均年輸沙量97萬噸。1968年最多為216萬噸,1960年最少僅34.5萬噸。含沙量年平均每立方米0.072公斤,輸沙率每秒30.7公斤。

主要支流


西溪及其支流
西溪,富屯溪正源,發源於邵武市桂林鄉巫山,流經埠頭村進入光澤貫庄,再由南向東流經長源、石城、水口、新坊至城關回龍潭與北溪匯合后流入富屯溪。流域面積848.76平方公里,其中光澤縣內流域面積521.63平方公里;河長97.87公里,其中光澤縣內河長51公里。總落差879米,平均比降3.07‰,平均流量32.96立方米/秒。 
西溪主要支流:
上觀溪,發源於毛家嶺,流至桂家入西溪。流域面積23平方公里,河長5.88公里,總落差130米,平均比降8.95‰,平均流量0.87立方米/秒。 
瓜溪,發源於邵武千步嶺,流至灣橋入西溪。流域面積47.53平方公里,其中光澤縣內17.63平方公里;河長10.65公里,其中光澤縣內4.56公里。總落差420米,平均流量0.77立方米/秒。 
東段溪,發源於王茅,流至吳家入西溪。流域面積22.6平方公里,河長11.55公里,總落差256米,平均比降21.68‰,平均流量0.84立方米/秒。 
李水溪,發源於仙山,流至水尾入西溪。流域面積72.93平方公里,河長22.49公里,總落差440米,平均比降5.55‰,平均流量2.66立方米/秒。 
止馬溪,發源於大禾山,流至中街橋入西溪,流域面積136.37平方公里,河長28.38公里,總落差297米,平均比降4.02‰,平均流量5.14立方米/秒。 
龍安寺溪,發源於邵武上坪,流至龍安寺入西溪。流域面積26.64平方公里,其中光澤縣內11.31平方公里,河長10.7公里;其中光澤縣內7.11公里。總落差661米,平均比降33.16%,平均流量0.99立方米/秒。 
雙門溪,發源於六塘,流至冊下橋入西溪。流域面積47.36平方公里,河長14.55公里,總落差179米,平均比降5.3‰,平均流量1.82立方米/秒。 
大陂溪,發源於廣山,流至大陂入西溪。流域面積28.56平方公里,河長9.02公里,總落差600米,平均比降15.15‰,平均流量1.07立方米/秒。 
高源溪,發源於丁家,流至城關西溪入口。流域面積15.11平方公里,河長6.68公里,總落差7米,平均比降5.82‰,平均流量0.62立方米/秒。
北溪及其支流
北溪,發源於光澤縣司前鄉岱坪村的大岐山,流域面積1168.8平方公里,河長70.45公里,總落差1270米,平均比降3.5‰。平均流量54.84立方米/秒,自北向西南流經司前、寨里、崇仁至城關回龍潭交溪口與西溪匯合后流入富屯溪。 
北溪主要支流有:
三蓮溪,發源於珠稠嶺,流至司前匯入北溪。流域面積18.63平方公里,河長8公里,總落差627米,平均比降68.2‰,平均流量0.83立方米/秒。 
雲際溪,發源於小羊嶺,流至洪家匯入北溪。流域面積35.56平方公里,河長10.62公里,總落差397米,平均比降16.3‰,平均流量1.54立方米/秒。 
大坑口溪,發源於大圳頭,流至大坑口入北溪。流域面積10.05平方公里,河長5.39公里,總落差67.5米,平均比降93.4‰,平均流量0.46立方米/秒。 
山院溪,發源於高楊,流至台山入北溪。流域面積12.3平方公里,河長7.17公里,總落差452米,平均比降33‰,平均流量0.53立方米/秒。 
墩上溪,發源於小大元,流至太安橋入北溪。流域面積50.98平方公里,河長14.06公里,總落差381米,平均比降11.6‰,平均流量2.18立方米/秒。 
東山溪,發源於里庄,流至新甸南塘入北溪。流域面積11.6平方公里,河長6.5公里,總落差825米,平均比降116‰,平均流量0.53立方米/秒。 
儒茶溪,發源於和血子敬,流至茶富靈寺橋入北溪。流域面積202.65平方公里,河長29.66公里,總落差267米,平均比降5.18‰,平均流量8.71立方米/秒。 
梅溪,發源於坪壇,流至黃茅園入北溪。流域面積46.75平方公里,河長17.94公里,總落差650米,平均比降650‰,平均流量14.2立方米/秒。 
清溪,發源於排上,流至桃林入北溪。流域面積348.03平方公里,河長49.18公里,總落差1506米,平均比降10.6‰,平均流量14.39立方米/秒。 
漢溪,發源於仙人峰,流至洋塘水西入北溪。流域面積156.13平方公里,河長25.85公里,總落差608米,平均比降7.5‰,平均流量6.46立方米/秒。 
饒坪溪,發源於操兵坪,流至“155”入北溪。流域面積36.8平方公里,河長11.27公里,總落差1410米,平均比降49.3‰,平均流量1.49立方米/秒。 
砂坪溪,發源於乍口,流至仙華洲入北溪。流域面積118.1平方公里,河長24.33公里,總落差275米,平均比降5.37‰,平均流量4.66立方米/秒。
金陵溪,發源於徐家壩,流至崇仁公路橋入 北溪。流域面積52.15平方公里,河長22.11公里,總落差866米,平均比降11.61‰,平均流量2.11立方米/秒。
金溪及其支流
金溪,古稱西南溪,發源於寧化縣大洋,流經建寧、泰寧、將樂,在謨武進入順昌縣境,經蛟溪、陳布、桂嶺,在縣城附近匯入富屯溪,河道全長224公里(省內河普查為210.5公里),流域面積7201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1700。徑流總量:豐水年90億立方米,平水年71億立方米,枯水年48億立方米。 
蛟溪,發源於沙縣與順昌邊界的法婆山(觀音山),經鄭坊、元坑,在蛟溪村邊流入金溪。河長25公里,有槎溪、杉溪二分支流匯入。流域面積13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59。徑流總量:豐水年1.45億立方米,平水年1.14億立方米。 
婁山溪,又稱洋坊溪,發源於峨山,流經武坊、寶莊、洋坊,在花橋匯入金溪。河長20公里,建有橫橋、武坊、坪頭電站。 
池湖溪,該溪發源於縣南界毗連明溪縣的九天山、大蕪山的鐵嶺村,流經銅嶺、三溪、大里、白蓮、上仰、溫坊等地,在南口匯入金溪。河長39公里,流域面積37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7.8‰,多年平均流量12.3立方米/秒,徑流總量3.88億立方米。 
安福口溪,該溪發源於毗連邵武、泰寧縣界的蓮花山、羊角尖山,流經伍宿口、良坊、坊頭、萬安、福匡、新路口、文曲,在積善村匯入金溪。河長50公里,流域面積38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8‰,多年平均流量12.34立方米/秒,徑流總量3.89億立方米。 
派溪,又稱水南溪,源出上坊蘇源,經張坊、九村、際下、派溪,在水南太平橋匯入金溪,全長17公里。建有九村、際下電站,洋菇山礦區在其南側。
主幹支流
坪溪,發源於諸母崗,流至邵武大乾入富屯溪。流域面積77.9平方公里,河長20.58公里,總落差1409米,平均比降59.59‰,平均流量3.29立方米/秒。 
楊梅坑溪,發源於楊梅坑,流至洪家入富屯溪。流域面積28.15平方公里,河長9.08公里,總落差471米,平均比降32.35‰,平均流量1.08立方米/秒。 
大乾河,又稱石峽溪。源起坪溪。從下坪、丁家寮、橋頭溪、嶺下溪束永際、土際、蘇家窟之水入富屯溪,流程36.15公里,流域面積116.6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1.5‰,多年平均徑流深1300毫米,多年平均流量4.808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516億立方米,天然落差289米,利用落差165米,理論水能蘊藏量9987千瓦。 
大賴溪,又稱三澗溪、瑤理溪。源起北溪、收西山、南溪、百子坑、瑤理諸水至楊梅坪,匯上溪頭出富屯溪。流程20.75公里,流域面積65平方公里,平均坡降28.13‰,多年平均徑流探115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0.74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37立方米/秒,夭然落差547米,利用落差220米,理論水能蘊藏量5126千瓦。 
漠口溪,源起吳上冊,歷碫上、高陽、張家、溪上、庄下,出摸口金剛僑入富屯溪。從望州嶺奇峰下鄧家墩、何家,出斗龍橋,有小水入富屯溪,俗稱斗龍橋溪,又稱鎮龍橋溪,流程18.75公里,流域面積65.5平方公里,平均坡降25.71‰,多年平均徑流深186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是0.78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童2.492立方米/秒。天然落差502米,利用落差250米,理論水能蘊藏量5512千瓦。 
古山溪,俗稱三公橋溪,又稱鹿口溪、芹田溪,源起坳丘、西自石門、李源;北束寧家坊、邱家灣、排頭嶺、長家際、目崗、古山諸派;南匯下樵、江家、茅埠出沿山;又西收朱洋、鶴林坪、芹田、雙溪、鹿口各水,繞南郊並九曲分流之水、東下三公橋出富屯溪。流程36.9公里,流域面積20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1.02‰,多年平均徑流深1070毫米,多年平均流量7.02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2.215億立方米。天然落差920米,利用落差93米,理論水能蘊藏量7820千瓦。 
故縣河,俗稱石鼓溪,又稱石歧溪。源起上謝坑,收上交坪、一都諸水、出故縣入富屯溪,流程25.5公里,流域面積39.45平方公里。平均坡降21.86‰,多年平均徑流深1125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01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211立方米/秒。平均坡降21.86‰。天然落差471米,利用落差90米,理論水能蘊藏量3666千瓦。 
同青河,又稱銅青溪。源起幸家磜,歷魚媽爐,匯交溪橋諸水,繞下爐又匯山口、杜家墩、高基坊、外南源、巡坑、雙溪、寺前、烏田源、洋上諸水,出同青橋入富屯溪。流程39.45公里,流域面積244.25平方公里,平均坡降21.87‰,多年平均流量7.85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2.477億立方米,天然落差715米,利用落差334米。理論水能蘊藏量15175千瓦。 
曬口溪,俗稱上曬口溪,又稱灑溪。源起東坑,收二都、姨媽山、橋下、三都、四都諸水至灑溪橋;東收三並堀、北坑,匯劉家邊、溪頭、張家際、霞村諸水,進灑溪橋。出曬口入富屯溪。流程30.6公里,流域面積158.38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1.26‰。多年平均徑流深109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絲1.72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478立方米/秒,天然落差590米,利用薄差110米,理論水能蘊藏量3886千瓦。 
石壁溪,又稱澤里溪。源起大源,歷爐上、南山下、擎上、下墩擎,匯楊家圩、坪玢、王墩、天樂際、七牧、匯龔墩橋、行嶺、出石壁入富屯溪。流程18.8公里,流域面積94.69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9.39‰。多年平均徑流深978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0.92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93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481米、利用落差235米,理論水能蘊藏量1861千瓦。 
大竹溪,源起朱拱洋,歷羅漢橋,西收何家、官家嶺之水,下王坋;東收吳厝、連厝之水,匯南田、洋坑,出大竹入富屯溪三仙灘、南面路徑下排、游家、新墩。有小水出赤岸口,入富屯溪五穀灘,流程16.1公里,流域面積88.25平方公里,平均坡降62.09‰。多年平均徑流深100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0.88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798立方米/秒,天然落差782米,利用落差150米,理論水能蘊藏量5733千瓦。 
密溪,俗稱密溪口。源起三峰,上收其坑,下收寒梅嶺、南溪之水,出密溪口入富屯溪,流程21.15公里,流域面積74.5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1.34‰。多年平均徑流深95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0.70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245立方米/秒,天然落差670米,利用落差60米,理論水能蘊藏量2940干瓦。 
朱坊河,俗稱下灑口溪,又稱大拿溪。源起大坑,從龍山之陽,上收海壟底、下山坊、蛟溪、朱坊之水;下收竹前、固住、隔嶺口之水,出歡慶橋、下灑口,入富屯溪。流程23.15公里,流域面積154.51平方公里。平均坡降20.28‰。多年平均徑流深920毫米,多年平均流量4.50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421億立方米,天然落差405米,利用落差乃米,理論水能蘊藏量4253千瓦。 
水口寨河,又稱桃澳、小澳、台溪。源起安全,西收李家山水。南匯鐵嶺、黃澳、蓮花山諸水,北收張借諸水,東合沙洲上、牛公山、策上、歷洪墩以下諸水,全流出水口寨二溪,匯入富屯溪。流程51.65公里,流域面積240.95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1‰。多年平均徑流深945毫米,多年平均流量7.2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2.277億立方米,天然落差670米,利用落差210米,理論水能蘊藏量8357干瓦。 
金溪,又稱西溪。源起巫山,歷蓋竹,水收余山,匯下嵐,又收槎口,匯下王街,再歷新銀坑、馬嶺,又收下堡、山隔、歷麻灣、居洋,至下坪出光澤。流程42.3公里,流域面積269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2.55‰。多年平均徑流深1140毫米,多年平均流量9.72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30.67億立方米,夭然落差429米。利用落差250米,理論水能蘊藏量26223千瓦。 
將石溪,又稱金泉溪。源起上西坑,西收惠林水,歷經下滬洋、石衫;北收茶譚、登高水,匯將石,出泰寧。流程21.6公里,流域面積102.7方公里,平均坡降13.85‰。多年平均徑流深105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1.07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均流量3.149立方米/秒,天然落差279米,利用落差230米,理論水能蘊藏量4953千瓦。
和田溪,源起和坪廠上,收鹿口、坎頭坪塔、羅前、危沖諸水至和坪,匯田中出泰寧,流程16.1公里,流域面積69.38平方公里,平均坡降2.31‰。多年平均徑流深105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0.72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31立方米/秒,天然落差460米,利用落差60米,理論水能蘊藏量2064干瓦。 
仁壽溪,古稱順陽溪,發源於建陽與順昌交界之華家山,以地取名。流經仁壽、洋墩在埔上匯入富屯溪,河長53公里,流域面積50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238。徑流總量:豐水年5億立方米,平水年4億立方米。有桂溪、江墩溪、江村溪、白石溪、大布溪及田溪等分流匯入。大布溪古稱沙溪,發源於山坊苦竹際,河長17公里,流域面積84平方公里,於土豐村匯合於仁壽溪。
鸕鶿溪,發源於建甌與順昌交界之郭岩山,經嵐下、大曆在建西鎮鸕鶿口匯入富屯溪,河長44.7公里,有夏墩溪、白溝溪、秀吳溪、立墩溪諸分流匯入,流域面積26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185。徑流總量:豐水年2.69億立方米,平水年2億立方米。 
麻溪,發源於際會之半塔崗,經際會、謝屯,在麻溪口匯入富屯溪,河長37公里,有科頭溪、南山溪二分流匯入,流域面積14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44。徑流總量:豐水年1.44億立方米,平水年1.15億立方米。 
羅坊溪,發源於寶山山麓,流經黃梓場、羅坊,在大幹村前匯入富屯溪,河長15公里,建有干山、天馬等電站。 
慈悲溪,發源於甲頭坳上,流經甲頭、慈悲,河長13.7公里,集雨面積71.3平方公里。有分支流——河坑溪,長10.8公里,於新村匯合,后匯入邵武水口寨溪,再入富屯溪。 
余墩溪,古稱洄村溪,發源於榜山,經溪蘭、余墩,至亨龍嶺形成澎湃壯觀的白龍泉瀑布,在水南注入富屯溪。河長9.5公里,集雨面積34平方公里,建有白龍泉電站。 
埂溪,源於順昌縣,由西向東流入王台鄉經高埠、九坍、埂尾、上溪口后注入富屯溪;照溪,源於大洋鄉上際村通天陽山,流經大洋鄉的上際、大洋、聰坑后入陝陽境內,經洋安、梅照后注入富屯溪。流域面積190平方公里,河流長28公里,比降萬分之一百五十三,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62億立方米,落差233米; 
王台溪,源於王台鄉毛竹山,流經山尾、元圩、井窠、姜口、王台等地后流入富屯溪。河流長15公里,流域面積12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03億立方米,天然落差817米。

治理開發


引水工程
下游順昌縣最大的引水工程是埔上鄉的庵山峽工程。1964年動工,1965年建成,集雨面積370平方公里。重力壩,壩高4.5米,長42米;堵仁壽溪水。開乾渠1公里,流量每秒1.5立方米;左支渠4公里,右支渠18公里,完成土石方18.9萬立方米;投工9.8萬工日,投資35.6萬元,灌溉土豐、河墩兩村3300畝稻田。原計劃灌溉埔上、白石、仙潭等村農田,因流量不足,後段渠道開通不久即堵塞。 
蓄水工程
下峽水庫,位於元坑鄉謨武村下峽分流上,由謨武村自籌資金、組織勞力,縣水利部門勘測設計,於1973年12月動工,1976年2月竣工。水庫集雨面積4平方公里,壩型為均質土壩,壩高24米,壩頂長74米。庫容111萬立方米,養魚水面80畝。無壓式放水涵洞長120米,採用斜拉閘門,有5噸手搖啟閉機一台;溢洪道為寬頂堰式;渠道長7公里,設計灌溉面積1700畝,實際灌溉稻田1100畝和魚塘100畝,並供應部分村民用水。完成工程量18.75萬立方米,投工23萬多工日,投資42.8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3萬元),平均每畝受益面積投資352元。建成后,背水坡曾經“冒汗”(少量滲水),過洪標準偏低。1982年進行鋪沙砌石處理,壩頂增加一道防浪牆。 
上塝子水庫,位於際會鄉謝屯村元峰分流上。1975年1月動工,1980年12月竣工。集雨面積3.51平方公里,壩型為均質土壩,壩高27.5米,壩頂長195米,庫容130萬立方米,養魚水面103畝,無壓式放水涵洞長120米,採用斜拉閘門,有5噸手搖啟閉機1台。溢洪道為寬頂堰,渠道長7.3公里,灌田1450畝(包括補充灌溉后坪引水壩的950畝),並供鄉紙廠用水和謝屯村民洗滌用水。完成工程量31.74萬立方米,投工62.98萬工日,投資104萬元(其中國家補助44萬元)。因施工質量問題,大壩沉陷1.3米。1980年進行挖壩重夯處理,1984年又加固配套,基本達到設計要求。 
院尾水庫,位於鄭坊鄉羅坑村蛟溪上游,系縣辦工程。1974年10月,由縣有關部門抽調幹部組成工程指揮部指揮施工,各社鎮平調2000多勞力,倉促動工。大壩填至370高程時,採用推土機直接推土進壩壓夯,產生漏壓、土塊大小分離等現象。經省、地、縣水利技術人員檢查,採取4條補救措施:清除鬆土,迎水坡加一道防滲牆,上游坡腳堆石壓載,大壩進行灌漿。經過75天返工才達到設計要求。歷時5年9個月,至1980年6月竣工,該工程集雨面積13.3平方公里,壩型為均質土壩,壩高40米,壩頂長130米,庫容717萬立方米。渠道長18公里,設計灌田6535畝。壩后電站一座,裝機一台125千瓦,1978年9月建成發電,1985年停發。因主要用水對象——夜明山開山造田工程落空,蓄水無用,且要淹田455畝,拆遷民房1611平方米,得不償失,故工程竣工驗收后從未蓄水。1983年後渠道大部崩塌。 
光地水庫,位於元坑鄉光地村光賴溪上游。1977年11月動工,1983年12月竣工,該庫集雨面積19平方公里。壩型為粘土心牆堆石壩,壩高37米,壩頂長113米,庫容868萬立方米,養魚水面560畝。有壓輸水涵洞長145米,採用斜拉閘門,有20噸手搖啟閉機一台。溢洪道為側堰式,長130米。設計灌溉面積4750畝,實際可灌田2060畝,尚未灌田,主要用於發電。壩后建電站一座,裝機2台200千瓦,年發電量80萬度。渠道4.6公里,全用石板鋪成,供嶺干、曲村二、三級電站用水,已裝機2台2260千瓦。 
苦竹際水庫,位於埔上鄉大布村大布溪上游。1978年3月動工,1984年9月竣工,完成工程70.4萬立方米。集雨面積19.6平方公里,壩型為粘土斜牆土石混合壩,壩高41.6米,壩頂長120米。庫容728萬立方米,養魚水面437畝。設計灌溉面積5630畝,實際可灌田1500畝,尚未灌田,主要用於發電。建有壩后和乾渠末兩座電站,裝機4台600千瓦,年發電量240萬度。 
池潭水庫,座落在泰寧縣境東南部,壩址在池潭村上游3公里處金溪河道的蘆庵險灘灘頭,以航道計算距縣城關46.8公里。水庫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養殖和旅遊等綜合效益。壩址以上集雨面積4766平方公里。攔河壩系混凝土重力壩,高78米,壩頂長253米,寬6米,底寬62米。水庫正常水位275米,汛后回蓄水位276米,死水位245米,總庫容8.7億立方米,有效庫容6.3億立方米,死庫容0.7億立方米。工程1976年10月動工,1980年3月正式關閘蓄水,1982年全部工程竣工。 
水電工程
池潭水庫電站,最大水頭66.3米,最小水頭34米,設計水頭51米,裝機容量10萬千瓦,廠房位於壩後偏左岸。1980年5月31日第一台5萬千瓦機組發電,同年10月第二台5萬千瓦機組發電。 
大乾河梯級水電站,大乾一級水電站,位於水北鄉大乾河中上游,是水北鄉辦的骨幹電站,設計水頭32米,設計流量1.1立方米/秒,設計裝機容量250千瓦,當設計保證率為75%時,其保證出力為80千瓦,年發電量達160萬千瓦小時。該電站屬徑流梯級開發引水式中水頭水電站,引水壩建在離大乾村上游8公里處,控制流域面積132平方公里,壩基礎為岩基軸線長76.8米,最大壩高2米.引水渠在引水壩右側,乾渠全長15公里.在乾渠4.2公里處取落差32米建水電站一座,電站安裝2台125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工程於1968年12月動工,1971年12月建成發電,年發電量100萬千瓦小時。 
大乾二級水電站,設計水頭7.6米、流量4立方米/秒、裝機容量250千瓦,當設計保證率為75%時,其保證出力為50千瓦,年發電量達70萬千瓦小時。該電站屬徑流梯級開發引水式低水頭水電站,引水壩建在一級電站尾水下游0.2公里處,控制流域面積176平方公里,壩基礎為岩基,壩型為漿砌石連拱壩,壩軸線長36米,最大壩高3.5米,寬o.8米,引水渠在引水壩右側,長1.7公里。電站安裝2台125千瓦水輪發電機組,以10千伏輸電線路併入一級水電·站。該電站由縣水電局組織勘測設計,技術主管唐文輝工程師,指揮部指揮彭玉林。工程於1976年11月動工,1978年5月建成發電,工程總投資31萬元,其中國家補助3.75萬元。1989年一、二級電站實際發電量達149.27萬千瓦小時。 
拿口水電站,位於拿口鎮下游1.5公里的富屯溪幹流上,站區緊靠鷹廈鐵路,是拿口鎮辦的骨幹水電站。該電站由縣水電局組織勘測設計,技術主管黃富樣工程師,系將原拿口水輪泵站擴建而成。電站工程於1970年12月動工,1972年10月建成發電,為徑流式低水頭水輪泵和電站綜合工程。壩基礎為岩基,攔河壩為?混凝土支墩壩,壩軸線長230米,最大壩高5.5米,左岸船閘1座寬7米,長40米。右岸安裝12台水輪泵,灌溉農田2000畝;左岸建水電站,是灌區電灌站的動力電源。電站內裝5台125千瓦水輪發電機組,以10千伏輸電線路供電。總工程量51.2萬立方米,總投資169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40萬元。該站設計裝機容量625千瓦,保證率75%時,保證出力為375千瓦。電站投產發電后,於1977年10月新建一條長14.7公里的35千伏的輸電線路併入省電網運行,與電網保持又發叉供關係。電站年發電量352萬千瓦小時, 
大埠崗水電站,位於大埠崗鄉芫窟村同青溪上游處,是大埠崗鄉辦的骨幹水電站。由縣水電局組織勘測設計,技術主管酒家秀工程師,指揮部指揮傅唐行。工程於1976年3月動工,1979年10月建成發電。該電站屬高水頭引水式電站。引水主壩建在鐵洋村上游0.1公里處,控制流域面積32.5平方公里,副壩建於蕪窟村小溪上游1.5公里處,流域面積5平方公里。電站廠房建在蕪窟村,內裝4台16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設計水頭147米,設計流量o.64立方米/秒,設計裝機容量640千瓦,保證率75%時保證出力為240千瓦。1979年10月投產發電,1980年2月正式併入省網,與省電網保持又發又供關係。該電站向轄區大埠崗、和平兩個鄉鎮和14個行政村供電。至1989年實際發電量達220.5萬千瓦小時。 
下灑口水電站,位於衛閩鄉外石村上游1公里的富屯溪千流上,是衛閩鄉辦的骨幹水電站,系將原下灑口水輪泵站擴建而成。由縣水電局勘測設計,技術主管陳木榕助理工程師.工程指揮部指揮楊德生。電站設計水頭3.5米,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控制流域面積4200平方公里,設計左右岸總裝機容量1250千瓦,保證率75%時保證出力375千瓦,已裝10台125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該電站為徑流式低水頭水輪泵和水電站綜合工程。右岸電站工程於1975年8月動工,1978年12月投產發電,裝2台125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左岸電站工程於1979年9月動工,1982年6月投產發電,裝機8台125千瓦水輪發電機組。1989年左、右兩岸電站實際發電量達783萬千瓦小時,除向衛閩、洪墩鄉、各行政村和鄉村企業供電外,還與衛閩、團結、童坑溪、童陽際小水電站以10千伏輸電線路聯成邵東發供電網路,並與順昌縣電網產生髮售電關係。 
吳家塘石壁支流黑目坑梯級水電站,位於吳家塘鄉弓墩橋自然村黑目坑支流上游處,是吳家塘鄉辦的骨幹水電站。設計水頭123米、流量0.29立方米/秒、裝機容量400千瓦,保證率75%時保證出力150千瓦,年發電量220萬千瓦小時,電站內裝2台2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該電站屬徑流梯級開發引水式高水頭水電站,引水壩建在友好村下游2公里處,控制流域面積18平方公里,壩基為岩基,壩型為漿砌塊石壩,壩軸線長14米,最大壩高2.5米。工程於1979年9月動工1981年7月建成發電。 
吳家塘二級水電站,在石壁溪黑目坑支流中游處,設計裝機容量100千瓦,保證率75%時保證出力40千瓦,年發電量61萬千瓦小時,已裝機100千瓦。該電站屬徑流梯級開發引水式中水頭水電站,引水壩建在一級電站尾水處,壓力水管沿溪穿過河底進入廠房。廠房建在離一級電站0.8公里處,內裝1台1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以10千伏輸電線路供電。該工程1978年3月動工,1979年5月建成發電,1989年一、二級電站實際發電量達281萬千瓦小時。 
千嶺水力發電廠,位於拿口鎮上游3.5公里的富屯溪幹流上,是以發電為主兼具通航放木的徑流式電廠。壩址以上流域面積384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860毫米,通過壩址多年平均流量144立方米/秒,平均徑流量49.42億立方米,水庫正常高水位168米,相應庫容量1474萬立方米,死水位165.5米,相應庫容785萬立方米。電廠最大水頭11.3米,最小水頭8.4米,平均水頭10.5米。共裝8台水輪機組,單機容量1250千瓦,總裝機容量1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4710萬千瓦小時,機組年利用小時4710小時,保證率75%時保證出力為2430千瓦。安裝125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8台。工程於1979年9月主體工程正式動土興建,是邵武建設規模最大的一個水力發電廠。 
平溪水電站,由市水電局勘測設計施工,技術主管黃子義助理工程師,指揮部指揮高良富,屬衛閩鄉辦水電站,站址位於衛閩鄉王溪口村,距衛閩火車站3.5公里。電站水庫建在王溪口村白水岩瀑布頂的平溪寞口上,水庫集雨面積4.8平方公里,總庫容68萬立方米,有效庫容6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時庫水面積6.2萬平方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477.6萬立方米。三十年一遇洪峰流量60.91立方米/秒,三百年一遇洪峰流量79.12立方米/秒,發電引用流量0.23立方米/秒。電站設計毛水頭427.0米,設計凈水頭381.0米。裝機容量1台630千瓦。工程於1989年9月動工,1990年10月竣工。該電站為福建省水電建設最高水頭之一,填補邵武砌石雙曲拱壩的空白。設計年發電量300多萬千瓦小時,當年發電量5萬千瓦時。可保灌農田520畝,正常養魚面積65畝。 
千嶺電站,位於如邵武拿口中鎮富屯溪幹流,1979年7月動工,1988年7月竣工。總裝機容量100000千瓦,裝配8台單機容量1250千瓦機組。年發電量4710千瓦時。 
金龍電站,屬富屯溪流域梯級開發邵武境內第一級電站。位於邵武市永北鎮龍斗村上游約1公里處,水庫總庫容2138萬立方米,調節庫容180。7萬立方米。電站安裝2台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0000千瓦,設計平均年發電量3472萬千瓦時。2003年10月動工,2005年10月首台機組發電,11月2號機組發電。 
金塘電站,位於邵武吳家塘鎮坊上村,水庫總庫容3098。7萬立方米,電站安裝2台貫流式水輪機組,總裝機容量11600萬千瓦,設計平均年發電量4117萬千瓦時,工程於2003年11月動工。 
白龍泉電站,位於水南洄村溪下游,亨龍嶺上,是順昌最早的水電站,集雨面積29平方公里,創建於民國19年(1930),裝機一台25千瓦。建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改為地方國營電廠,1956年續建二級電站,裝機一台25千瓦。1961~1963年進行擴建,安裝兩台水輪機和兩台發電機,容量400千瓦。1985年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1986年發電機改為700千瓦,1989年發電量達到280萬千瓦時。 
桂嶺電站,位於金溪下游,離縣城3公里。1974年大壩和水輪泵工程建成后,進行電站建設。分左、右岸兩處。右岸電站於1976年建成,水頭5米,流量每秒45立方米,裝機9台1125千瓦;左岸電站於1980年建成,水頭5米,流量每秒261立方米,裝機14台,6500千瓦。設計發電量3600萬千瓦時。1982年後經過多次改造更新,發電量達2575.5萬千瓦時。 
洋口電站,位於洋口鎮街頭與沙墩村相對處,是灌溉、發電、交通三用工程。1976年建成大壩、大橋后,進行電站建設。左岸電站於1979年2月建成,裝機容量5台625千瓦,1980年擴裝3台,裝機容量375千瓦。1981年左岸又利用水輪泵機坑安裝兩台,裝機容量250千瓦。水頭3.4米,流量每秒75立方米,左右岸總裝機容量12台1500千瓦。該站是縣辦集體企業,有職工62人。1984年發電量675.8萬千瓦時,創利潤16.4萬元。1985年進一步完善責任制,加強政治思想教育,發電量854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6%,創利潤31.8萬元。1988年3月電站前池被洪水衝倒影響發電,1989年發電量770萬千瓦時。 
嶺崗電站,位於元坑鄉曲村嶺崗,是光地水庫的二級電站。1980年動工,1984年10月投產。落差170米,壓力管長432米,管徑70厘米,流量每秒一立方米,裝機兩台1260千瓦,投資108.3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0萬元)。該站屬鄉辦集體企業,有職工16人,分4個班組。管理上採取“一包”(包任務)、“四定”(定人數、定發供電量、定工資額、定責任範圍)、“二獎賠”(超產獎、有功獎、欠產賠、過失賠)。1985年發電量454萬千瓦時,創產值29.5萬元,人均18437元;利潤14.3萬元,人均8930元。1989年發電量501.8萬千瓦時。 
光地水庫三級電站,利用光地水庫之水渠,元坑鄉在曲村建三級電站,水頭落差120米,裝機2台1000千瓦,1986年11月投產。1989年發電量324萬千瓦時。 
元坑鄉電廠,以嶺崗電站、光地三級電站為骨幹的元坑鄉電廠,1989年發電量931.2萬千瓦時,全年售電總收入101.1萬元,實現稅利29.1萬元,居各鄉辦電廠之首。 
大幹電站,位於大幹鄉駐地,系灌溉、發電兩用工程。電站分左、右岸兩處。左岸電站建於1971年,水頭2.8米,流量每秒16.2立方米,裝機容量3台190千瓦。1978年底動工興建右岸電站,1985年10月完工投產,水頭2.8米,流量每秒52.5立方米,裝機容量10台1000千瓦,投資125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5萬元)。該站屬鄉辦集體企業,有職工25人,兩岸電站總裝機容量1190千瓦,年發電量約600萬千瓦時。

航道航運


航道
富屯溪閩江上游三大溪之一,順昌主要航道。邵武至順昌段,航程97公里,溪面寬70~200米,枯水時航道寬4~7米,深0.63米,坡降0.75‰,可通5噸級船舶。順昌~沙溪口,航程為59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7米,航道寬12米,坡降0.7‰,通航15噸級船舶。豐水期,洋口~南平可通40噸級機動船。富屯溪於富文入境,過大幹、埔上,仁壽溪匯入;至雙溪鎮,金溪匯入;經石溪、洋口,麻溪、鸕鶿溪匯入后出境;境內航程55公里。 
金溪由黃坑口入順昌縣境,經謨武、蛟溪、桂嶺,於縣城匯入富屯溪。境內航程23公里,正常水位可通5噸木帆船。1976年桂嶺電站建成后,船閘不適用,木帆船斷航,僅勉強通木筏。 
港口
洋口港,洋口港位於金溪、富屯溪匯合口下游15公里左岸,洋口鎮駐地。順溪而下260公里達福州;沿金溪上通將樂、泰寧、建寧;沿富屯溪上通邵武、光澤,交通方便。清末民初,此港是富屯溪、金溪兩流域物資集散中心,每日有民船百餘艘從此開往各地,圩期(每逢農曆三、八日)民船常達四五百艘。省府在洋口設立船牌局,管理航運。民國24年(1935),蜚聲輪船公司擁有20餘艘客、貨輪,專航洋口一南平一福州航線。抗日戰爭開始,沿海一些學校、企業、居民遷至洋口,航運業務驟增,洋口港空前繁榮,建有14座碼頭,供各類船隻停泊。1954年省航運管理局設立洋口航管站,管理港務運輸。1957年以後,隨著公路、鐵路的發展,鐵路、公路運輸逐步取代水運,水運業務逐年下降。1977年以後,由於富屯溪、金溪多處建壩發電,造成礙航,洋口港逐漸冷落。該港現狀:自洋口水電橋壩下至建西火車站,岸線長6公里,水域面積120萬平方米,有謝家渡口和鸕鶿口兩個作業點。謝家渡有塊石突堤斜坡碼頭一座,長8米,可停靠10~20噸級機動船;另有自然岸坡作業,岸坡地段長300米。順昌縣航運公司20條10~18噸機動船在此停泊裝卸貨物。1985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49萬噸,其中出口1.41萬噸,1988年維持此水平。另有運木隊5個,運木工人166人,負責運送木材至福州等地。 
雙溪港,地處金溪與富屯溪的匯合口,西面金溪逆流而上180公里抵建寧縣,西北富屯溪逆流而上105公里至邵武市,順東而下275公里抵福州市。明、清時期就是一個自然岸坡港,有突堤式碼頭7道,各道碼頭有較深水塢便於泊船。民國時期,貨物流通全靠水運。1955年設立順昌航運管理站,負責航運、航政、航道業務統一管理。港區範圍,從桂嶺壩下至石溪水泥廠橋止,岸線長11.5公里,水域面積345萬平方米,有石溪、城西、貯木場等3個作業點。城西、石溪主要木排編扎流放。貯木場有纜車碼頭兩座,岸坡長20米,軌道長200米,牽引動力為20千瓦電動機,作業區可停靠6連木排,有水塢5處,港作船舶2艘。城關有運木隊1個,工人47人,1960~1970年代每年從泰寧、建寧、將樂3縣運木材2~3萬立方米至順昌貯木場上岸,裝載火車運往外地;同時,編扎5~7千立方米木材送到福州等地。 
埔上港,位於縣西北部的埔上鄉,地處富屯溪左岸,有公路與邵武、建陽相通,是仁壽、洋墩、大幹3鄉和建陽徐市的物資集散地。過去沒有鐵路、公路,水上木帆船運輸繁忙。1956年在此設立航運管理站,1970年代航運中斷。港口範圍,上至富文汽車渡口,下至口前渡口,航道10公里,自然岸線長20公里,水域總面積180萬平方米,有埔上、大幹橋下、富文渡口3個作業點。近年主要是木材、毛竹編扎流送,1985~1988年每年出口木材、毛竹1~3萬噸。有3個運木隊,運木工人1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