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衡山路北魏大墓

洛陽衡山路北魏大墓

墓葬位於洛陽市紅山鄉張嶺村東南,地處邙山南側緩坡之上,是一座長斜坡墓道磚石墓,採用方坑明券的方式建造,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墓室4部分組成。墓葬墓道朝南,全長58.9米,深8.1米,其中墓道長39.7米,寬2.9米,墓室長19.2米,寬12米。

墓葬介紹


在墓室填土中發現了大量的壁畫殘塊,已無法復原。另外,還有一些石塊殘塊以及石門殘件,在墓室後部發現有一段石牆。

葬品種類


墓葬經過多次盜掘,出土的遺物殘損比較嚴重,可辨器形的有120餘件,但是,種類有陶器、瓷器、銅器、金幣等,另外還有一些陶俑、模型等殘塊。陶器有陶冊、陶壺、陶盞、陶案、陶杯、陶碗陶盒陶燈、陶盤等器物;瓷器有青瓷龍柄雞首壺、青瓷碗兩種;金幣為拜占庭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從墓葬形制結合出土器物,我們可以推測衡山路大墓的年代應為北魏末年。衡山路北魏大墓的復原形制同宣武帝景陵基本相同,規模也比較接近。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該處墓葬同北魏時期的帝陵制度相仿,再加上它位於北魏帝陵區,很可能是一座未知的北魏帝陵。墓葬中沒有發現文字性的遺物,文獻也沒有相關的記載,使得墓主人的確認變得比較困難。北魏遷洛之後死於洛陽的皇帝有6位,其中孝文帝長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靜陵這四座帝陵的位置已經相對明確。另外還有長廣王元曄、節閔帝元恭葬處不明。元曄在位時間不足4個月,后在洛陽被孝武帝賜死,不可能再建造如此墓葬,只有元恭有此可能。元恭,字修業,廣陵王元羽之子,元羽為獻文帝第四子,孝文帝的四弟,為皇族近支。普泰元年(建明二年,公元531年)爾朱世隆,廢元曄,立元恭,普泰二年(公元532年),高歡命人毒殺元恭於洛陽門下外省,共在位1年3個月。元恭死後謚號為節閔帝,史又稱前廢帝。《魏書》記載其死後孝武帝對其“葬用王禮”。綜合上述因素,我們推測該墓應為北魏節閔帝元恭的墓葬。

葬品價值


墓葬雖經嚴重盜擾,但仍出土了不少重要遺物,尤其是陶冊和金幣。墓葬出土的類似書卷樣式的陶冊尚未見於其他公開發表材料,應與其墓葬性質有密切聯繫。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國內目前發現僅有數枚,經過科學考古發掘發現得更少,金幣鑄造時間和墓葬年代間隔時間比較短,充分說明了當時絲綢之路交通往來的頻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