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灣鎮

欒川縣城西的鎮

陶灣鎮位於欒川縣城西18公里,地處伊河源頭、欒川縣中西部,東與石廟為鄰,西與叫河毗連,南同西峽縣接壤,北依三川、冷水兩鎮,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20公里,總面積231平方公里,下轄19個行政村,209個居民組,3.2萬人。洛盧路與陶冷公路在這裡交匯,交通便利;是河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洛陽市民營經濟發展重點鎮,是欒川縣的區域大鎮和人口大鎮、洛陽市文明鄉鎮和河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綜合經濟實力位居欒川前列。2003年7月,被河南省建設廳授予“中州名鎮”榮譽稱號。

陶灣鎮,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地處欒川縣西南部,東與石廟鎮相鄰,南與南陽市西峽縣石界河鄉接壤,西與叫河鎮毗鄰,北依三川鎮、冷水鎮,距欒川縣城19千米,行政區域面積201.84平方千米。

清道光以前,屬盧氏縣蹈和里;1984年1月,社改陶灣鄉;1995年11月27日,陶灣鄉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陶灣鎮戶籍人口為34340人。截至2020年6月,陶灣鎮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陶灣社區。

2011年,陶灣鎮完成財政總收入4716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38萬元,增值稅1566萬元,企業所得稅452萬元,個人所得稅488萬元。2018年,陶灣鎮有工業企業48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歷史沿革


陶灣鎮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古稱陶家灣,大清乾隆37年(1772年)立集,陶灣鎮古稱陶家灣,因陶姓居多而得名,歷史悠久,又是伊河的發源地,因此,又有人稱其為“伊源鎮”。由於陶灣南通西峽,北達盧氏,東通洛陽,商賈往來,集市繁榮,乾隆41年(1776年)建鎮。隨著時間的推移,隸屬關係也不斷改變。清朝先屬盧氏縣韜和里,道光年間改欒川里;民國十九年屬盧氏縣欒川區伊源鎮,屬盧氏縣第二區;1947年解放,屬欒川縣第四區;1949年3月改稱陶灣區;1949年冬叫河析出;1956年1月廢區建陶灣中心鄉;1958年8月建陶灣公社;1970年1月石廟析出;1984年廢社建鄉,名陶灣鄉;1995年撤鄉建鎮,名陶灣鎮。
清道光以前,屬盧氏縣蹈和里。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改為欒川里。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盧氏縣欒川區伊源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盧氏縣第二區陶灣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與叫河合建欒川縣第四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改屬陶灣區;同年,冬天叫河分出歸三川區。
1956年1月,廢區建陶灣鄉。
1958年8月,廢鄉與石廟、廟底合建陶灣公社。
1970年1月,石廟分出,另建石廟公社。
1984年1月,社改陶灣鄉。
1995年11月27日,陶灣鄉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陶灣鎮欒川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4℃,年日照2103小時,無霜期198天,年均降水量872.6毫米。年降水量最高達1386.6毫米,最少403.3毫米。由於縣境氣候差異,形成三個小氣候帶。東北部熱溫帶,包括潭頭等,海拔460米左右,年均氣溫13.7℃,年均降水量737.9毫米,日照2292小時,無霜期210天左右。溫涼濕潤帶,包括城關等地,海拔750米左右,平均氣溫12.0℃,平均降水量872.6毫米,日照2102小時。寒冷濕潤帶,包括三川、冷水等地,海拔1250米以上,年均氣溫9.4℃,年均降水750毫米,日照1800小時,光照不足,無霜期短(一般在150天左右),冬季長達105天以上。
位置境域
陶灣鎮地處欒川縣西南部,東與石廟鎮相鄰,南與南陽市西峽縣石界河鄉接壤,西與叫河鎮毗鄰,北依三川鎮、冷水鎮,距欒川縣城19千米,行政區域面積201.8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陶灣鎮地處深山區,地勢西高東低,主要山峰有歪頭山、鷹架山、紅岩寨、魚庫尖等,境內最高峰朝天堂位於肖圪塔村,海拔2142米,最低點位於三河村的悶頓嶺,海拔1500米,為伊河發源地。
氣候
陶灣鎮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其特點是春季溫暖濕潤,夏季炎熱乾旱,秋季涼爽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多年平均氣溫11.5℃。生長期年平均260天左右,無霜期年平均196天,最長達254天,最短為19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66.3小時,年總輻射115.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37.8天(一般為2月16日至次年1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1046.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22.5天,最多達120天,最少90天,極端年最大雨量1722.5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703.4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水文
陶灣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南溝河、北溝河、西溝河、魚庫河等。境內最大河流伊河從源頭三合村流經肖坊塔村、前鋒村、陶灣村、常灣村流入石廟鎮境,流域面積3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8600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陶灣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連陰雨、冰雹、大風等,旱期主要集中在3—5月,澇期主要集中在每年6—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7月24日,沖毀田地3180畝,房屋28間,直接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280萬元。
自然資源
陶灣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鉬、鐵、鉛、鋅等,其中鉬、鐵儲量25億噸,鉬礦礦藏面積5.5平方千米,地質儲量達3億噸,可采量2.7億噸,年產量800萬噸。耕地面積1.3萬畝。

自然資源


陶灣鎮各類資源豐富,是遠近聞名的水晶產地、百合之鄉。陶灣水晶質地上乘、含硅量高,可與巴西水晶媲美;陶灣百合品種優良、營養豐富,入葯食用均為上品。境內47種礦產資源和百餘種中藥材資源使陶灣鎮取得了豫西“資源大鎮”和“中藥寶庫”的桂冠。陶灣鎮境內擁有鉬、水晶、金、銀、鉛、鋅、錳、鐵、石棉、大理石等各種礦產品,其中鉬和水晶在國內久負盛名。中藥材種類繁多,山芋肉天麻。百合、連翹等中藥材優量大,有豫西天然葯庫之美譽。其中,百合種植面積居河南第一,全國第二。
陶灣鎮是伊河的發源地(三合村悶頓嶺),伊河橫穿全鎮,境河流程15公里,屬黃河流域。200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州名鎮”榮譽稱號。陶灣鎮境內資源豐富:一是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儲量的金屬礦山有鉬、金、鉛鋅、鐵,非金屬礦有水晶、伊源玉等26種礦產資源。二是中藥材、土特產資源。主要有連翹、天麻、丹參、山萸肉、柴胡、桔梗等;土特產主要有百合、核桃、柿子等,其中百合在陶灣已有上百年種植歷史。三是旅遊資源。。四是林牧資源。全鎮共有林坡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7%,林木儲存量60萬立方米,有豫西“資源大鎮”和“中藥寶庫”之美譽。隨著林牧業的開發和利用,部分山區已成為天然牧場和良好的養殖場地。
陶灣鎮
陶灣鎮
陶灣鎮欒川玉礦位於欒川縣的伊河源陶灣鎮頭,該礦出產的玉石當地人稱“伊源玉”。欒川玉礦出產蛇紋石類玉石和透閃石類白玉。蛇紋石質玉和白玉開發利用歷史悠久。據考古資料記載,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即距今約5000年前,已經開始製作利用。考古專家在這裡發掘出的石器中發現有用蛇紋石質玉、白玉為原料加工的玉(石)器。欒川蛇紋石質玉顏色豐富多彩,呈深綠、暗綠、淺黃綠色及灰白棕色等,可開發出各類玉器品種,還可開發加工出白玉玉器產品。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陶灣鎮轄19個行政村:陶灣、常灣、魚庫、張盤、協心、紅廟、西溝、唐家莊、前鋒、秋林、肖圪塔、磨坪、紅洞溝、三合、么溝、蕉樹凹、伊濱、松樹台、新立;下設209個村民小組。有299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陶灣鎮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陶灣社區。
轄區
陶灣社區魚庫村常灣村張盤村伊濱村
么溝村焦樹凹村松樹台村新立村前鋒村
紅洞溝村秋林村肖圪塔村么坪村三合村
協心村紅廟村西溝村唐家莊村

人口民族


民族成分除漢族外,還分佈有滿族、傣族、回族、布依族等。

人口

2011年末,陶灣鎮總人口2.9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5萬人,城鎮化率42.37%。另有流動人口500人。總人口中,男性1.54萬人,佔52.2%;女性1.41萬人,佔47.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4萬人,佔96.25%;有滿、回、傣3個少數民族,共0.11萬人,佔3.75%。2011年,人口出生率13‰,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8人。
2017年末,陶灣鎮常住人口為33464人。
截至2018年末,陶灣鎮戶籍人口為3434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陶灣鎮完成財政總收入4716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38萬元,增值稅1566萬元,企業所得稅452萬元,個人所得稅488萬元。
2018年,陶灣鎮有工業企業48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農業
2011年,陶灣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0.1億元。
陶灣鎮糧食作物以土豆、玉米、小麥、大豆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630噸,人均113千克。
陶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9300頭,年末存欄4100頭;羊飼養量3265隻,年末存欄1765隻;牛飼養量1275頭,年末存欄600頭;家禽飼養量20萬羽,年末存欄12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03噸,其中豬肉390噸、牛肉90噸、羊肉23噸;禽蛋590噸。
截至2011年末,陶灣鎮累計造林1.8萬畝,其中經濟林7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8萬株,林木覆蓋率90%。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80畝,產量480噸,主要品種有櫻桃、蘋果、梨等。
工業
2011年,陶灣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6.7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商業
2011年,陶灣鎮有商業網點98個,職工17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

經濟概況

陶灣鎮農村經濟在結構調整和工業集約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中不斷發展。目前,全鎮各類企業達到710家,其中投資100萬元以上的企業12家。建立各類農業產業化基地33個,面積4800畝,發展龍頭公司和中介組織8家,以百合為主的中藥材、以山萸肉為主的經濟林、以天麻為主的藥用菌成為全鎮的主導產業。陶灣鎮實施小城鎮建設重點工程21項,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800萬元,初步形成“三橋橫跨、六街貫通”的城鎮建設格局。尤其是新建的伊河兩岸千米大堤蔚為壯觀,成為陶灣一景;長510米、建築面積6900平方米的伊源商貿市場氣勢恢弘,一改陶灣氣象;可容納120多個攤位的集貿飲食城營銷兩旺,堪稱“欒川鄉鎮飲食第一城”;座落在伊河之濱面積達1.3萬平方米的伊濱休閑區綠柳成蔭、環境優美,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陶灣鎮文化廣場寬敞整潔,宣傳文化站典雅漂亮,綜治服務樓整齊美觀、中學教學樓巍巍高聳,昔日的老街如今一座座小樓拔地而起;昔日秩序混亂的街道綠樹掩映、彩磚鋪地、華燈對峙、門店林立。陶灣集鎮日益繁華、商貿日益繁榮、經濟日益發展,陶灣鎮在日新月異的變遷中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城鎮增彩”的目標。陶灣鎮財政收入達到260萬元,企業總產值達到1.98億元,實現利潤2600萬元,入庫稅金5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900元。

交通


陶灣鎮境內有328省道經過。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陶灣鎮有幼兒園5所,在校幼兒285人,專任教師85人;小學15所,在校生1570人,專任教師120人;初中1所,在校生325人,教師7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37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陶灣鎮有文化站1個,電影院1個、露天劇院1個,年放映34場,觀眾達3000人次。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獅子、舞龍燈秧歌等。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4700多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27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9%。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780小時。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陶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個,其中衛生院1個,農村衛生室共19個。專業衛生人員81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323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陶灣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27戶,人數1437人,支出32.98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120元,比上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48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76人次,共支出16.4萬元,比上年增長40%;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80人次,支出16萬元,與上年持平。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6人,支出20.2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5人,支出7.4萬元,比上年增長7%;農村醫療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42人,共支出18.5萬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3.5萬元,比上年增長13%。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00人,緊急轉移安置12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80多畝,倒塌房屋80多間,直接經濟損失156萬元,救災支出26萬元,比上年增長1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陶灣鎮有郵政所1個,投遞線路單程32千米,投遞點88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8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6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3500件,征訂報紙813份、期刊430冊。電話用戶普及率72%;行動電話用戶2648戶;光纖線路380千米,主幹光纜260對千米,網際網路埠2887個,其中已佔用830個,寬頻接入用戶562戶,比上年增加60戶。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陶灣鎮民用自來水普及率達64%,鋪設主幹線水管150千米,排水管道15.5千米。
● 供電
2011年末,陶灣鎮有變電所1個,主變壓器3台,總容量達8萬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5條,總長度達90千米,用電負荷3.6千瓦。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5%,供電可靠率達99%。
● 園林綠化
2011年,陶灣鎮有娛樂休閑園地12個,面積97.95畝,綠化覆蓋率89%,人均綠地面積3.8平方米。

社會事業

文化90年代,陶灣鎮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除每年一次聲勢浩大的元宵盛會外,還有多種形式的卡拉OK歌舞演唱會和戲曲文藝晚會等,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1982年建電視差轉檯1個,全鎮村村通電視。
教育2000年,全鎮有幼兒園19所,37班,入園幼兒700人,幼兒教師25人。小學19所,153個教學班,3913名學生,152名教職工。1991~1992年,先後將廟底、紅廟、三岔和前鋒等4所聯中併入陶灣鄉辦初中。至2000年,鄉初中有36個教學班,1751名學生,93名教職工。成人學校1所,校舍26間,專職教師4人,兼職教師7人。1999~2000年,投資2000餘萬元,建成教學樓29幢。小學生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100%。1996年,中學完成入學率、普及率、鞏固率和畢業率達標任務。經省、市驗收,被確定為一類標準學校。1999年,獲市級“示範性學校”稱號。1990~1997年,共掃除文盲、半文盲783人,非文盲率達99.84%,順利通過省“兩基”達標驗收。成人學校經常開辦裁剪、草編、養豬、食(葯)用菌開發、百合種植以及木工製作和機電修理等技術培訓,為經濟發展服務。
衛生改革開放以後,陶灣鎮醫療衛生保健事業迅速發展。醫療隊伍日益壯大,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設施日臻完善。1998年,鎮衛生院建成佔地2381平方米,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的4層門診樓,擁有X光機、新型B超機、心電圖機、牙科綜合治療機等先進醫療設備。

旅遊


風景名勝

陶灣鎮地處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交匯處,且是伊河發源地,南部山區尤以山峻、林幽、潭奇、石怪、水秀、花艷而著稱,特別是伊河源風景區,春季百花爭艷,夏季林蔭似海,秋季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
● 伊河源風景區
伊河源風景區位於洛陽後花園之稱的欒川縣陶灣鎮內,屬伊河發源地,該景區風景秀麗,古樹參天,秀竹茂盛,融山水為一體,有“娘娘山”、“天橋石”、“老龍潭”等眾多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