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河鎮

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轄鎮

叫河鎮,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地處欒川縣西南部,東與陶灣鎮相連,南與南陽市西峽縣桑坪鎮接壤,西與三門峽市盧氏縣湯河鄉毗鄰,北與三川鎮相依,行政區域面積178.46平方千米。 

清初時期,屬盧氏縣蹈和里;2011年8月,撤鄉建叫河鎮。截至2018年末,叫河鎮戶籍人口為20787人。截至2020年6月,叫河鎮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叫河村灣河路66號。 

2011年,叫河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736萬元,比上年增長22.4%。農民人均純收入4400元,增速12%。2018年,叫河鎮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歷史沿革


清初時期,屬盧氏縣蹈和里。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改屬欒川里。
民國時期,屬盧氏縣伊源鎮第九保。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叫河置鎮屬陶灣區。
1950年12月,劃歸三川區。
1956年1月,廢區,建叫河中心鄉。
1958年9月,變鄉為社,屬三川公社。
1970年7月,從三川公社析出,成立叫河公社。
叫河鎮
叫河鎮
1984年4月,改稱叫河鄉。
2011年8月,撤鄉建縣叫河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叫河鎮地處欒川縣西南部。

地形地貌

叫河鎮地處深山區,地勢東高西低,南有伏牛山支脈老界嶺、北有熊耳山支脈抱犢山縱貫全境。境內峰巒重疊,縱橫交錯,形成大小山頭1883個。
叫河鎮
叫河鎮

氣候特徵

叫河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0.2℃,1月平均氣溫-2.6℃,7月平均氣溫22.6℃,年平均降水量764.7毫米。

水文

叫河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河流清河自東向西貫穿全境,至新政村前龍脖入盧氏縣老灌河,境內流程全長55.6千米,流域面積61.6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叫河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洪澇,滑坡,泥石流等。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5—9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9年7月29日,瓦石岩村整個村莊被洪水、泥石流沖毀。

自然資源


叫河鎮境內已探明的礦藏主要有金、銀、鐵、鉛、鋅及花崗岩等。磁鐵礦儲量為800萬噸,平均磁鐵品位9.8‰。耕地面積1.2萬畝,林地面積20.8萬畝。中藥材包括天麻、豬苓茯苓黨參血參柴胡、桔梗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叫河鎮轄15個行政村:叫河、上牛欒、牛欒、牛欒溝、麻溝、黎明、樺樹坪、栗樹溝、東新科、西新科、東坡、六中、馬陰、新政、瓦石岩;下設125個村民小組。
叫河鎮
叫河鎮
截至2020年6月,叫河鎮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叫河社區、牛欒村、牛欒溝村、上牛欒村、麻溝村、黎明村、樺樹坪村、栗樹溝村、東新科村、西新科村、東坡村、六中村、馬陰村、瓦石岩村、新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叫河村灣河路66號。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叫河鎮總人口1.47萬人。其中男性0.77萬人,佔52.4%;女性0.7萬人,佔47.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45萬人,佔98.7%;有蒙古、回、滿、藏等7個少數民族,共200餘人,佔1.3%。2011年,人口出生率13.2‰,人口死亡率7.0‰,人口自然增長率6.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9人。
截至2018年末,叫河鎮戶籍人口為20787人。

經濟


農業

叫河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中藥材、蔬菜、油料作物等,天然和人工種植的中藥材主要有山萸肉連翹、天麻、豬苓、茯苓等,2011年,種植山萸肉、杜仲80萬株,天麻、豬苓、茯苓總量達65萬穴,種植黨參、丹參、桔梗2100畝,建成天麻高效種植示範村3個。其中山萸肉年產干品160餘噸。
叫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9.7萬畝,自然林地20.83萬畝,飛播造林10.5萬畝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83%,林種主要以針葉人工林和闊葉天保林為主,是長江流域主要的天然林保護區。主要有核桃樹10.4萬株,年產量120噸,山萸肉90萬株,年產量42噸。土特品樣多質高,香菇、木耳、板栗、生漆、蜂蜜、鹿茸拳菜、銀吉等,儘是稀見之物,分佈山溝角落。盛產中藥材。天然和人工種植的中藥材主要是山芋肉、天麻、連翹、二花、蒼莆、柴胡、蒼朮、桔梗、茯苓、朱苓、黨參、血參等享有盛名,遠銷中心。

工業

2011年,叫河鎮有規模以上企業4家,職工800人,有民營企業11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6億元。

商業

2011年末,叫河鎮有各類商業網點180個,職工600餘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額達1.9億元,比上年增長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4%。

文化


叫河鎮境內一條塞河自東向西橫貫全境,注入漢水,匯入長江,故名叫河(翠河)。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叫河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400人,專任教師39,小學13所;在校生1100人,專任教師9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90人,專任教師5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叫河鎮有劇院1座,座位800個,年演出50餘場次,觀眾1萬人次;電影放映單位1個,年放映180場次,觀眾1.8萬人次;農家書屋9個,藏書1.5萬餘冊。2011年末,有線電視入戶率20%。
叫河鎮
叫河鎮
2011年末,叫河鎮有體育場地8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賽、拔河比賽等。47%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叫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個,其中鎮衛生院1個,衛生室15個;病床30張。專業衛生人員16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711人,參合率99.6%。

社會保障

2011年,叫河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戶,人數20人,支出3.9萬元,月人均支出16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98戶,人數1291人,支出112.9萬元,比上年增長40%,月人均79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5人,支出14.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0人,支出6.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9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5人次,共支出5750元;農村臨時救濟240人次,支出2.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4.8萬元。2011年,新增就業人員415人,有2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人。2011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60人,其中參保職工210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1324人,比上年增加220人。
2011年末,叫河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40千米,投遞點1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1萬件,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190件;征訂報紙700份、期刊120份。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52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10%;行動電話用戶8250戶;光纜線路總長達6千米,主幹電纜達3.5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384個,其中已佔用埠數300個,寬頻接入用戶300戶。
叫河鎮
叫河鎮
2011年末,叫河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7千米,生產能力1200噸/日。
2011年末,叫河鎮擁有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52台,總容量12825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3條,總長度78.05千米,用電負荷50萬千瓦。

交通


叫河鎮境內有牛西線公路經過。

旅遊


天河大峽谷原名倒回溝,位於欒川縣城西南35千米的叫河鎮境內,山嶽型自然風景區。因西漢末年,王莽追殺劉秀至此,恰遇漫天飛雪,劉秀倒穿靴子,造成出溝假象后至南陽稱帝而得名。景區位於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流域交匯處的伏牛山腹地,總觀賞面積56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567米,夏季平均氣溫21℃,森林覆蓋率98%,是豫西地區海拔最高、夏季氣溫最低、植被保存最完整的休閑、避暑生態旅遊區,2002年11月7日,被省林業廳正式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
叫河鎮
叫河鎮

獲得榮譽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叫河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