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明

白登明

白登明,字林九,奉天蓋平人,隸漢軍鑲白旗。清朝循吏。清順治年間,由柘城知縣調任太倉州知州高郵知州。以積勞卒官,貧無餘貲,州人醵金以殮。入祀名宦祠。

人物生平


他治理州事,以德教民,立講院,舉同善會,賑濟孤貧,受到百姓愛戴。在任期間,非常注意境內水利。州地東高西低,由於瀏河淤塞,泄水不暢,致使西部低洼地區水患不斷,他決心解決這一問題。經過廣泛徵求意見,他採納了治水得家顧士璉提出的用“銷圩法”來疏浚河道的建議,於順治十三年先開竣朱涇,時稱新瀏河。使婁江之水排泄入江,民皆歡樂。繼而他又準備疏浚瀏河。當時適逢歲荒興役,人民叫苦。白登明極力開導民眾,陳以利弊,並在州衙門前寫詩一首:“苦勞民力導涇溝,雖日時艱利萬秋,若個今朝含怨報,他日方曉白知州。”順治十四年春,開始疏浚瀏河,他為專督。開瀏河涉及太倉嘉定崑山三地,他親臨工地視察,根據工程的難易情況分配任務,太倉分得7000丈,嘉定分得2000丈,崑山分得1800丈。工程一開始,他天天奔波於泥塗中,不宿民家,人們為之感動,開鑿越加奮力,太倉7000丈的任務僅1個月就告完成。瀏河得到疏浚后,太湖西水得以暢通入海,東南七邵得利頗多。同時也減輕了太倉西部地區的水患。后被上司以拖欠賦稅為由,將白登明免去知州官職。前後任職四年。離去時,軍民阻道痛哭,城鄉均建祠以示紀念

《清史稿》記載


白登明,字林九,奉天蓋平人,隸漢軍鑲白旗。順治二年拔貢,五年,授河南柘城知縣。時大兵之後,所在萑苻嘯聚。登明治尚嚴肅,擒諸盜魁按以法,境內晏然。憫遺黎荒殘,多方招撫,停止增派河夫,設條以勸耕讀。十年,考最,擢江南太倉知州。釐賦稅,除耗羨,雪諸冤獄,訪察利弊,所摘發輒中。鄰境有冤抑,赴愬上官,輒原下州為理。海濱居民因亂盪析,登明召民開墾,復成聚落。是年九月,海寇犯劉河堡,登明儘力守御,寇不得逞,遂退。十六年,海寇破鎮江,由江寧敗走,急攻崇明。巡撫蔣國柱治兵策應,欲遣告師期,莫敢前。登明獨駕一艘夜半往,絙城入,眾知援至,守益力,寇乃遁。
劉河北支有朱涇者,宋范仲淹新塘遺跡也,久淤塞。登明請於上官,疏鑿五十里。巡按李森先知其能,復令大開劉河六十里,於是震澤在北諸水悉導入海,旱潦有備,為一郡利。先是寇急時,需餉無出,以雲南協餉應之,卒為大吏所劾落職。州民列治狀請留,弗得,坐廢二十餘年。
康熙十八年,會台灣用兵,福建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素知登明,代為入貲,疏薦,起授高郵知州。值歲旱蝗,繼而大水,湖漲。決清水潭,築堤御之。嚴禁胥吏克減,役者踴躍從事。次年復災,再請蠲賑,勸富民分食,全活無算。時三藩初平,軍檄猶繁。登明與民約,凡供億驛夫,聞吹笳而至,免奪民時。上官有所徵調,不輕給,然皆諒其清廉,亦無相督過者。以積勞卒官,貧無餘貲,州人醵金以殮。入祀名宦祠,鄉民多肖像立祠私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