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載賡

秦載賡

秦載賡(1875-1911),名秉鈞,華陽縣(今雙流縣)中興場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人物簡介


1909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7月被推為川東民軍首領,8月發動武裝起義,后與王天傑、龍鳴劍軍會師籍田鋪,為東路全軍統領。作戰20餘次,佔領10餘州縣。未幾聞新政為官紳把持,單騎前往調查,出井研城為伏兵襲擊,墜馬而死。

早年經歷


秦載賡,華陽縣興隆鄉人。中國同盟會會員,辛亥四川保路運動東路同志軍首領。6歲時與胞弟省三習武於祖父武棚,聞雞起舞,常練不輟。18歲時已膂力過人,應縣童子試,因考官不公,秦將其從轎中拽出痛毆,聞者咋舌,稱為"天然革命家"。革命經歷
秦載賡革命時用的大刀
秦載賡革命時用的大刀
辛亥革命前夕,革命黨人曾多次在四川各地策劃起義,均遭失敗。當時秦任華陽縣中興場民團"安吉團"團總,同情革命,常與革命黨人密有聯繫,其間與中國同盟會會員龍鳴劍甚為相得,並在其影響下加入中國同盟會。為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按照中國同盟會部署,必須擁有武裝。秦以"安吉團"為基本隊伍,以袍哥組織名義,兼并仁壽煎茶溪"仁"字袍哥"文明公",取得舵把子地位。后聯絡各地袍哥,伺機舉事。宣統三年(1911年)6月,清政府決定向英美德法四國銀行團借款,將全川人民用租股集資修建川漢鐵路的權利出賣,激起強烈反對,掀起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鐵路股東代表會決定"破約保路",成立保路同志會,各州縣紛紛響應,相繼成立分會或協會。7月中旬,秦被選為華陽同志協會會長。旋即赴新津參加九成團體會,要求各回本籍,召集人槍,相機起事。會上秦發言激烈,被推選為東路同志軍首領。軍事生涯按照九成團體會部署,秦將"安吉團"擴編為同志軍,揀選精壯,編伍訓練;又調集鐵匠30餘人,在蘇碼頭開爐設廠,修造槍械。龍鳴劍等同盟會員認為武裝起義的時機已近成熟,商定秦載賡以袍哥名義,邀集川西南各州縣袍哥首領,於8月4日趕赴資州羅泉井開"攢堂大會",確定起義方略。要點有:偵明敵情,交換情報,向所在州縣團練局或紳商借槍借款,動用積穀及未解租股,由各地同志會直接領導建立同志軍等。會後,秦決心毀家紓難。回縣將祖遺田產30多畝變賣,全部用來購槍造彈,裝備同志軍。相關戰役9月7日(農曆七月十五),川督趙爾豐在成都逮捕立憲派人物蒲殿俊、羅綸等人,又開槍鎮壓去督署請願群眾,製造震驚全國的"成都血案"。血案發生后,秦在蘇碼頭於午夜得到消息,義憤填膺,鳴鑼齊團,率千餘人打著"東路同志軍秦"大旗,一路高呼"打倒滿清,打倒趙爾豐"口號,浩浩蕩蕩冒著滂沱大雨向成都進發。拂曉,在東門牛市口、大面鋪一線與清軍激戰,最先打響保路運動武裝革命第一槍。終因秦軍裝備簡陋,又素缺訓練而敗退下來。在二三日內,"四方應召至者萬餘人",環成都周圍,形成重重包圍,然後轉戰龍泉山一帶。9月中旬,秦率同志軍開拔至仁壽籍田鋪休整。時榮縣王天傑與龍鳴劍所率同志軍2萬人,也因攻打成都不克退下,與秦軍會師后組成聯軍,成立東路同志軍總部於籍田,秦被公推為全軍統領,王天傑為副統領。通過整頓擴充,軍威大振,復又向成都進攻。在琉璃廠、包江橋、中和場、中興場、二江寺、蘇碼頭、秦皇寺等處,與清軍展開大小戰鬥20餘次。二江寺一役,清軍傷亡慘重,橫屍遍野,使"趙賊奪魄"。堅持半月之久,遂放棄再攻成都計劃,分兵往下川南,收復州縣。從籍田鋪出發,兵分三路,秦載賡、王天傑、龍鳴劍各率一路。秦軍由同盟會員陳寬草檄文,李難草約法,明確提出同盟會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所到之處,連下仁壽、井研、犍為、威遠、自貢等十餘州縣。這時榮縣在同盟會員吳玉章精心策劃下,於9月28日首先獨立,秦很受鼓舞,協助鞏固革命後方政權,出力頗大。10月底,有消息傳來榮縣,稱駐井研的同志軍負責人鄧大興變節,與趕下台的地方官沆瀣一氣,大搞復辟。秦聞訊勃然大怒,躍馬直奔井研,曆數鄧的罪狀,並收繳印信,張貼布告,重申新政。惱羞成怒的鄧大興唆使爪牙,在11月1日設伏於秦登程去犍為必經之城南三官樓,從背後連發數槍,秦墜馬殞命。消息傳出,川南州縣,無不悼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