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公
春秋時代姬姓的公爵諸侯
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乃使荀息假道。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滅下陽。后一年。晉復假道。虞公又許之。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以媵秦穆姬。《左傳》
虞、虢,姓爵,土鄰,系密切,唇齒依,晉國相連。虢公名叫丑,個性驕傲,而且愛好用兵,晉獻公也好戰爭,因此虢、晉兩國常在邊邑發生戰事。晉獻公想滅掉虢國以去後患,於是向大夫荀息詢問計策,荀息說:“虞、虢兩國是同姓的鄰邦,攻守同盟,若攻伐虢國,虞國必往援救,我國雖有精兵良將,對敵兩國,恐怕未必就能取勝,當用計策,使它兩國脫離關係,然後分別擊破。”獻公說:“當用何計?”荀息說:“虞公最愛好寶貝,我們可用屈地(地名,產良馬)所產的良馬和垂棘(地名,出真璧)所產的良璧賄賂虞公,借虞道攻伐虢國,這樣使虞和虢國脫離關係。”獻公說:“這兩件東西都是希世的寶貝,寡人怎能割捨給別人呢?”荀息回答說:“我們利用這兩種寶物,向虞國借道伐虢,虢沒有虞援救,必定滅亡,虢亡,虞也不能獨存,我們滅了虢以後,回兵再滅虞國,就能取回寶物,豈不是猶如以內庫的玉馬暫時寄存在外庫嗎?”獻公說:“虞國有賢臣宮之奇,料事如神,恐會極力諫阻虞公,那怎麼辦呢?”荀息說:“虞公貪愛寶物而且愚昧,雖有賢臣強諫,也不見得會聽從。”獻公聽了荀息的話,立刻將寶璧和良馬交給荀息,派遣他出使虞國,虞公見荀息進獻璧馬,喜得笑逐顏開,荀息對虞公說:“寡君仰慕君的賢明,畏懼貴國的強盛,不敢自私寶物,特遣臣奉獻於貴國。”虞公說:“這麼說,貴國必定有所求於寡人了!”荀息說:“虢人屢次侵略我國南鄙,寡君為了社稷,委曲求全,遣使請求講和,不料虢國不守約誓,又侵伐鄙邑的邊境,寡君久聞君一向以正義為念,所以敢請假道貴國入虢請罪,若能攻克虢國,所有虜獲全部奉獻貴國,報答借道之恩,寡君願和貴國世世敦修盟好。”虞公大喜,立刻允許,且願先行舉兵伐虢。宮之奇諫正虞公說:“虞、虢兩國彼此依恃,互為表裡,虢若滅亡,虞必同滅,譬如唇亡齒寒,而且晉君貪不厭足,主公千萬不可允許假道。”
虞,興幫助晉。晉獻拜,荀息副,虞攻伐虢,取虢京陽。,晉虞假,滅虢,虢丑逃奔京。晉滅虢,虞,虞借館舍,乘虞備,滅虞,捕虜虞歸晉。秦穆公迎娶晉獻公的女兒伯姬為夫人,晉國就用虞公做伯姬陪嫁的臣僕。
虞公是春秋時代姬姓的公爵諸侯,是周朝皇室的後裔。當時虞公的弟弟虞叔,有一塊珍貴的寶玉,虞公要虞叔將這塊寶玉送給他,虞叔當時沒有答應。過後,虞叔後悔地說:“周人曾有兩句俗語『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注)我何用貪留這塊寶玉,而招來禍害呢?”
於是將這寶玉慷慨的獻給了虞公,虞公得到了寶玉以後,知道虞叔還有一口鋒利無比的寶劍,虞公又要虞叔獻出,虞叔私下說:“虞公所求不止,是心不厭足,心既不厭足,必將殺我。”於是乘虞公不備,起兵攻伐虞公,結果,虞公失國,出奔到共池(地名)避難。
典出: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語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禍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虞公出奔共池(左傳)。象以齒焚身。麝以香喪命。居亂世以財受禍者,何可勝道。周諺二語。真痛哭流涕而言之。然無厭者終受禍。虞公其顯見者。
“按”象因身上的象牙,招來殺身之禍;麝鹿因身上的麝香,招來喪命之災。居住在亂世中,因懷有財富而招受禍患的人,實在不可勝數。周人所說的兩句俗語,真是為警世格言。然而貪得無厭的人,終將遭受禍害,虞公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證。
“注”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個平民,本來沒有罪過,因為自己藏有價值連城的寶璧,就會因璧而招來殺身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