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桑白皮的結果 展開

桑白皮

桑科桑屬植物

桑白皮為雙子葉植物桑科桑。除去栓皮后的乾燥根皮, 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其性味甘寒, 歸肺脾經, 桑白皮具有瀉肺平喘, 行水消腫的功效, 主治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面目肌膚腫脹等症。桑白皮具有降壓、抗炎、抗癌等多種現代藥理活性。

形態特徵


桑白皮
桑白皮
桑屬落葉灌木或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根皮黃棕色或紅黃色,纖維性強。單葉互生。葉柄長1--2.5厘米;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20厘米,寬4--10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脈上有短毛,腋間有毛;基出脈3條與細脈交織成網狀,背面較明顯;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狀柔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長1--2cn,被毛,總花梗長5--10毫米;雄花序長1--2.5厘米,下垂,略被細毛;雄花具花被片4枚。雄蕊4枚,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枚,基部合生,柱頭2裂。瘦果,多數密集成一卵圓形或長圓形的聚合果,長1--2.5厘米,初時綠色,成熟后變為肉質。黑紫色或紅色。種子小。花期4--5月份,果期5--6月份。

分佈範圍


主產於河南省、安徽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北省、廣東省。以河南省、安徽省產量大,並以亳桑皮質量佳。
河南商丘,安徽阜陽、亳州等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其產區也在逐漸轉移。商品主要來源於河南,浙江的臨安、桐鄉建德,江蘇泰興等地。此外,四川、湖南、河北、廣東、湖北、廣西等省區亦產主為栽培。
亳桑皮:產於安徽亳州一帶者。
嚴桑皮:產於浙江者。
北桑皮:產於江蘇者。
桑白皮:各地所產桑白皮的統稱。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氣溫12℃以上開始萌芽,生長適宜溫度25-30℃,超過40℃則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則停止生長。耐旱,不耐澇,耐瘠薄。對土壤的適應性強。

生長繁殖


用種子、嫁接和壓條繁殖。種子繁殖:採收紫色成熟桑椹,搓去果肉,洗凈種子,隨即播種或濕砂貯藏。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夏播、秋播可用當年新種子。播前用50℃溫水浸種,待自然冷卻后,再浸泡12h,放濕砂中貯藏催芽,經常保持濕潤,待種皮破裂露白時即可播種,按行株距20-30cm開溝,溝深1cm,每1hm2用種量7.5-15kg。覆土。約經10d出苗。苗高3-4cm間苗,去弱留強,並補苗。春、秋季按株距10~15cm定苗。嫁接繁殖:袋接法,於嫁接前20d剪接穗,濕沙貯藏,使砧木剪口處的皮層和木質部分離成袋狀,然後插入接穗,以插緊為止。芽接,春、夏季用“T’形芽接或管狀芽接(套接)。壓條繁殖:早春將母株橫伏固定於地面,埋入溝中,露出頂端,培土壓實,待生根后與母體分離。春或秋季進行定植。按行、株距2m×0.4m開穴,穴徑0.5~0.7m,穴底施入腐熟廄肥,上鋪薄土一層,栽入,填表土后,將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心土,壓實,澆水。
定型后通過修剪、疏芽、摘心,養成一定樹型(如地桑、低桑、中於桑、高於桑、喬木桑等不同類型)。修剪可用拳式修剪法,每年在基部伐條,利用潛伏芽萌生新條,數年後在修伐處形成拳狀的樹疙瘩。另有無拳式修剪法、留技留芽修剪法等。

近種區別


藥材鑒別

藥材呈扭曲的捲筒狀、槽狀或板片狀,厚1~4mm,長短不一。外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較平坦,有的殘留橙黃色或棕黃色鱗片狀粗皮;內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體輕,質韌,纖維性強,難折斷,易縱向撕裂,撕裂時有粉塵飛揚。氣微,味微甜。

飲片鑒別

飲片呈不規則橫切絲狀,外表面黃白色有時可見黃棕色粗皮,內表面淡黃白色,有細縱紋,體輕,質韌,斷面纖維性強,易縱向撕裂,撕裂時有粉塵飛揚。氣微,味微甜。蜜炙桑白皮,呈深黃色,氣焦香,味甜。

顯微鑒別

粉末淡灰黃色。纖維甚多,成束或單個散在,多碎斷,直徑13~30μm,壁極厚,非木質化或微木質化,孔溝不明顯。草酸鈣方晶直徑10~32μm。石細胞成群或散在,呈類圓形、類方形、類多角形、長圓形或紡錘形,直徑22~52μm,長可達95μm,壁厚,紋孔及孔溝明顯,孔溝有的分支、胞腔內有的含方晶。含晶厚壁細胞常與石細胞連結,紋孔不明顯。乳汁管偶可見,內含顆粒狀分泌物。木栓細胞偶見(註:石細胞、含晶厚壁細胞及木栓細胞在除凈外皮的幼嫩根皮中不易察見)。

理化鑒別

(1)取本品3g分置三支具塞試管內,分別加入乙醇、鹽酸溶液(3→100)、水各10ml,浸漬1h,時時振搖,濾過。取濾液2滴點於濾紙上,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乙醇液斑點顯淡紫色熒光,鹽酸液、水浸液斑點顯灰藍色熒光。
(2)取粉末5g,加苯20ml迴流提取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用少量氯仿溶解於小試管中,加冰醋酸數滴,沿試管壁漸漸加入濃硫酸使成二層,界面顯紅色環。
(3)取粉末0.2g,加乙醇8ml,水浴加熱5分鐘,濾過。取濾液2ml,加鎂粉少量及鹽酸數滴,溶液顯櫻紅色。

化學構成


迄今為止,從桑白皮中分離得到超過百餘個化合物,主要為苯駢呋喃類化合物、茋類化合物、黃酮類、苯丙素類、三萜類、生物鹼類等。
上述從桑白皮中分離得到的化合物中,苯駢呋喃類化合物以2-苯基苯駢呋喃為主要母核,其母核一般與常見取代基或黃酮類化合物相連;茋類化合物主要包括:alboctalol,andalasin B和macrourin B、D等;黃酮類化合物約60個,主要包括:桑素,桑根皮素,桑色烯,環桑素,環桑色烯,環桑根皮素,桑黃酮A-L,桑白皮素C、D,桑根酮A-P,桑根酮醇,桑根皮醇,環桑色醇,桑根白皮素,羥基二氫桑根皮素及桑皮根素氫過氧化物等[1,2,3]。分離得到的香豆素類化合物主要包括:5,7-羥基香豆素、東莨菪素、傘形花內脂、東莨菪內酯等。其他類化合物還有3,4-二羥基苯甲酸乙酯、桑多糖、桑皮呋喃、樺皮酸、二苯乙烯苷類化合物、殼聚糖、粘液素、甲殼素、鞣質和揮髮油等多種化合物。

主要價值


臨床應用

綜合諸家本草所載,桑白皮功用主要包括:瀉肺平喘、利水消腫、補虛、活血祛瘀、化痰止嗽、止血、生津止渴、瀉下通便、驅蟲、消食、祛風、通淋、止痛等。
桑白皮主治消渴尿多,功效獨特,有記載城桑白皮“是它葯不替也”,臨床多用於治療水腫、糖尿病、氣管炎、胸膜炎、百日咳及鼻衄等疾病。
有研究從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舌苔,脈象等方面觀察評價,採用桑白皮湯治療證屬痰熱郁肺者,在改善咳喘氣短、胸悶痰多、食欲不振等癥狀方面效果顯著。選桑白皮湯加減治療支氣管擴張並感染,以反覆咳嗽、痰膿量多、反覆咯血等胸肺部不適為主要癥狀,療效較好;選用桑白皮湯加減,治療乾燥性角膜結膜炎數例,對緩解癥狀方面效果良好。
有研究表明在臨床上,無論寒熱痹症,多數都伴有濕邪,故在治療痹症方葯中加入桑白皮、地骨皮,用以利水排濕;而當桑白皮、地骨皮與其他藥物配伍,治療血小板減少症伴隨皮膚瘀斑及再障,尤其是針對水濕癥狀明顯患者發熱時,療效顯著。用苓桂木甘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桑白皮、地骨皮治療伴隨明顯雙下肢浮腫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水腫、胸悶、心慌等癥狀明顯緩解

性味歸經

桑白皮最早收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桑根白皮”,味甘,寒,主治傷中,其性味歸經在歷代醫家本草記載中,基本以甘、寒;辛、甘,寒,為主,一般歸於肺經或肺、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