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兵黷武

漢語成語

窮兵黷武,漢語成語,讀音:qióng bīng dú wǔ,出自《三國志·吳書·陸抗傳》。

意思是竭盡所有的兵力,任意發動戰爭。

作謂語、賓語、定語。

解釋


窮兵黷武:[qióng bīng dú wǔ] 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窮兵黷武的意思是,竭盡所有的兵力,任意發動戰爭。
《明史·范濟傳》:“毋以窮兵黷武為快,毋以犂庭掃穴為功。”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例句
● 德國法西斯窮兵黷武,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近義詞


興師動眾、勤兵黷武、窮兵極武

反義詞


和平共處、解甲歸田、休養生息、買牛息戈、買犁賣劍、偃武修文、賣劍買犢、買牛賣劍、買犢賣刀、解甲歸田、和平共處、散馬休牛

成語出處


《三國志·吳書·陸抗傳》:“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為衰,見我已大病矣。”
東吳後期名將陸抗,二十歲時就被任命為建武校尉;帶領他父親陸遜留下的部眾五千人。公元264年,孫皓當了東吳的國君,三十八歲的陸抗擔任鎮軍大將軍。當時,東吳的朝政非常腐敗。孫皓荒淫暴虐,宮女有好幾千人,還向民間掠奪;又用剝麵皮、鑿眼睛等酷刑任意殺人。陸抗對孫皓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多次上書,勸諫他對外加強防守,對內改善政治,以增強國力。他曾在奏疏中一次陳述當前應做的事達十六件之多。但是,孫皓對他的建議置之不理。公元272年,鎮守西陵的吳將步闡投降晉朝。陸抗得知后、立即率軍征討步闡。他知道晉軍一定會來接應步闡,因此命令軍民在西 陵外圍修築一道堅固的圍牆。吳將多次要求攻打西陵,但陸抗總是不許。等到工事完成;晉軍已經趕到西陵接應步闡,陸抗率軍擊退來援的晉軍,再向西陵發起猛攻,很快攻進城內,將叛將步闡殺死。當時,晉朝的車騎將軍羊祜鎮守襄陽。他見陸抗能攻善守,知道要打敗東吳並不容易,因此對東吳採取和解策略:部下掠奪了東吳的孩子,他下令放回;行軍到東吳邊境,收割了東吳方面的莊稼,就送絹帛給東吳作抵償,獵獲的禽獸已被吳人打傷,就送還東吳。陸抗明白羊祜的用意,也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晉商。兩人還經常派使者往來,互相表示友好。因此,吳、晉一部分邊境地帶一時出現了和好的局面。孫皓聽說那裡的邊境和好,很不高興,派人責問陸抗。陸抗回話說:“一鄉一縣尚且不能沒有信義,何況大國呢!我如果不這樣做,反而會顯出羊祜很有威德,對他沒有什麼損害。”孫皓聽了,無話可說;但他還是想出兵攻晉。陸抗見軍隊不斷出動,百姓精疲力竭,便向孫皓上疏說。“現在,朝廷不從事富國強兵,加緊農業生產,儲備糧食,讓有才能的人發揮作用,使各級官署不荒怠職守,嚴明升遷制度以激勵百官,審慎實施刑罰以警戒百姓,用道德教導官吏,以仁義安撫百姓,反而聽任眾將追求名聲,用盡所有兵力,好戰不止,耗費的資財動以萬計,士兵疲勞不堪。這樣,敵人沒有削弱,而我們自己倒象生了一場大病。”陸抗還鄭重指出,吳、晉兩國實力不同,今天即使出兵獲勝,也得不償失。所以,應該停止用兵,積蓄力量,以待時機。”但是,孫皓對陸抗的這些忠告都聽不進去。後來陸抗去世,晉軍討伐東吳,沿著長江順流東下,勢如破竹,吳國終於被晉所滅亡。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吳國皇帝孫皓是一個十足的暴君,他任用那些拍馬屁的小人做大官,大興土木,建豪華宮殿。同時還不斷擴充軍隊,使軍隊的人數佔百姓人數的十分之一,軍費開支龐大,陸抗打敗晉軍的進攻後上書孫皓,讓他不要再繼續窮兵黷武。

成語示例


王氏今降心納貢,願修舊好,明公乃欲~,殘滅同盟,天下其謂公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 蔡東蕃、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六回:“倘忠言不納,務逞其窮兵黷武之心,而甘以國家為孤注,則我國民寧與偕亡,斷不忍為人魚肉也。迫切陳詞,佇候明教!”
《貞觀政要*治國猶栽樹》:(唐)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徵求不已,兼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至亡滅。
三國·曹丕《車駕臨江還詔三公》:“三世為將;道家所忌;窮兵黷武;古有成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