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刊誤補遺

兩漢刊誤補遺

《兩漢刊誤補遺》·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是書前有淳熙己酉曾絳《序》,稱仁傑知羅田縣時自刊版。又載《三劉漢書標註》六卷,引《讀書志》之文,稱劉敞、劉攽、劉奉世同撰。徐度《卻埽編》引攽所校《陳勝》、《田橫》傳二條,稱其兄敞及兄子奉世皆精於《漢書》。至別本乃以攽書為主,而敞、奉世說附入之,故仍題《刊誤》之名,則陳振孫所記是也。仁傑是書,獨引據賅洽,考證詳晰,元元本本,務使明白無疑而後已,其淹通實勝於原書。

基本內容


作者:吳仁傑(字斗南,南英;號蠹隱,蠹豪) ( 南宋 ) 撰
部:史 類:正史類 屬:
參考資料:
十卷。宋吳仁傑撰。仁傑洛陽人,住在崑山。字斗南,又字南英,自號?隱。通博經史,講學於朱熹之門,進士。國子學錄。有《古代周易》、《洪範辨圖》、《兩漢書刊誤補遺》等著作。《補遺》十卷之中補《漢書》八卷,補《後漢書》二卷。原書中考證詳備,文字清析明白。此補遺為劉邠《兩漢書刊誤》而作。書內兼補正劉敞、劉奉世之說。吳仁傑的《補遺》考證詳盡,明白無疑勝於原書。

四庫提要記載


《兩漢刊誤補遺》·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宋吳仁傑撰。仁傑有《易圖說》,已著錄。是書前有淳熙己酉曾絳《序》,稱仁傑知羅田縣時自刊版。又卷末有慶元己未林瀛《跋》,稱陳虔英為刊於全州郡齋。殆初欲刊而未果,抑虔英又重刊歟。舊刻久佚,此本乃朱彝尊之子昆田抄自山東李開先家,因傳於世。據其標題,當為劉攽《兩漢書刊誤》而作,而書中乃兼補正劉敞、劉奉世之說。考趙希弁《讀書附志》,載《西漢刊誤》一卷,《東漢刊誤》一卷,稱劉攽撰。《文獻通考》載《東漢刊誤》一卷,引《讀書志》之文,亦稱劉攽撰。又載《三劉漢書標註》六卷,引《讀書志》之文,稱劉敞、劉攽、劉奉世同撰。又引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別本題公非先生刊誤。其實一書。徐度《卻埽編》引攽所校《陳勝》、《田橫》傳二條,稱其兄敞及兄子奉世皆精於《漢書》。每讀,隨所得釋之,后成一編,號《三劉漢書》。以是數說推之,蓋攽於前後《漢書》初各為《刊誤》一卷,趙希弁所說是也。后以攽所校《漢書》與敞父子所校合為一編,徐度所記是也。然當時乃以攽書合於敞父子書,非以敞父子書合於攽書,故不改敞父子《漢書標註》之名,而《東漢》一卷,無所附麗,仍為別行,則馬端臨所列是也。至別本乃以攽書為主,而敞、奉世說附入之,故仍題《刊誤》之名,則陳振孫所記是也。厥後遂以《東漢刊誤》並附以行,而《兩漢刊誤》名焉。仁傑之兼補三劉,蓋據後來之本,而其名則未及改也。《文獻通考》載是書十七卷,《宋史·藝文志》則作十卷。今考其書,每卷多者不過十四頁,少者僅十二頁,勢不可於十卷之中析出七卷。而十卷之中補前漢者八卷,補後漢者僅二卷,多寡亦太相懸。殆修《宋史》時已佚其七卷,以不完之本著錄歟。劉氏之書,於舊文多所改正,而隨筆標記,率不暇剖析其所以然。仁傑是書,獨引據賅洽,考證詳晰,元元本本,務使明白無疑而後已,其淹通實勝於原書。雖中間以“麟止”為“麟趾”之類,間有一二之附會。要其大致,固瑕一而瑜百者也。曾絳《序》述周必大之言,以博物洽聞稱之,固不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