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石鯛
硬骨魚綱鱸形目的動物
條石鯛(學名:Oplegnathus fasciatus)是石鯛科、石鯛屬一種戀礁性魚類。體短,側扁而高,背腹緣圓弧形。尾柄短而側扁。頭短小,高大於長,背緣略斜直;側扁。吻圓錐形,鈍尖。眼睛較小,上側位。眼間隔寬,微隆起。口小,前位,不能伸縮。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後端伸達后鼻孔下方。鰓蓋條少。假鰓發達,鰓耙細短。體被細小櫛鱗,頭部除吻部無鱗,其餘均被鱗。背鰭1個,連續,起點始於胸鰭基上方或稍後;鰭條部顯著隆起,后緣截形,鰭條部前面鰭條較長。臀鰭鰭棘短小,胸鰭圓寬位置較低。腹鰭胸位,大於胸鰭。尾鰭后緣截形或微凹。體灰褐色或淺黃色,體側具7條黑色橫帶。背鰭、臀鰭和尾鰭邊緣黑色,胸鰭和腹鰭亦黑色。
條石鯛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的日本、中國、韓國、朝鮮西北及中太平洋東部的夏威夷群島,此外在地中海的馬爾他、義大利海域也可見到引入的族群。在中國台灣廣泛分佈,在北部、東部、南部及離島的珊瑚礁區都能見到。
背鰭Ⅻ-17;臀鰭Ⅲ-12~13;胸鰭17;腹鰭Ⅰ-5;尾鰭17。側線有孔鱗76~80。鰓耙6~7+19。
體長為體高1.7~1.9倍,為頭長2.8~3.2倍。頭長為吻長2.8~3.2倍,為眼徑3.9~4.1倍,為眼間隔2.8~3.1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1倍。
體短,側扁而高,背腹緣圓弧形。尾柄短而側扁。頭短小,高大於長,背緣略斜直;側扁。吻圓錐形,鈍尖。眼較小,上側位。眼間隔寬,微隆起。口小,前位,不能伸縮。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後端伸達后鼻孔下方。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小,圓形,具鼻瓣;后鼻孔裂縫狀。各齒與頜骨癒合,齒間隙充滿石灰質,形成堅固的骨喙。齶骨無齒。鰓孔大。前鰓蓋骨邊緣具細鋸齒;鰓蓋骨邊緣具Ⅰ扁棘。鰓蓋膜不與頰部相連。鰓蓋條少。假鰓發達,鰓耙細短。
體被細小櫛鱗,頭部除吻部無鱗,其餘均被鱗。頰部具鱗。背鰭及臀鰭基底具鱗鞘,背鰭、臀鰭及尾鰭鰭條均具鱗。側線上側位,弧形彎曲,與背緣平行,伸達尾鰭基。
背鰭1個,連續,起點始於胸鰭基上方或稍後,鰭棘部長於鰭條部,中間第六鰭棘最長;鰭條部顯著隆起,后緣截形,鰭條部前面鰭條較長,其中以第五鰭條為最長,逐漸順次向後縮短。臀鰭鰭棘短小,鰭條部與背鰭鰭條部相對,同形。胸鰭圓寬,位較低。腹鰭胸位,大於胸鰭。尾鰭后緣截形或微凹。
體灰褐色或淺黃色,體側具7條黑色橫帶;第一條通過眼徑;第二條在第一至第二鰭棘下方;第三條在鰭棘部中央下方;第四條位於鰭棘後部下方;第五條在背鰭鰭條部中央下方;第六條位尾柄前部,第七條位於尾柄後部。背鰭、臀鰭和尾鰭邊緣黑色,胸鰭和腹鰭亦黑色。
精巢位於腹腔背面,為一對伸長的器官。精巢外包一層薄的結締組織,生殖上皮隨著結締組織向內延伸,在精巢內形成許多管狀的精小管,這些精小管在精巢內互相連接成網狀,最後彙集成一條大的輸精管開口在直腸與輸尿管之間的泄殖乳突上。條石鯛精巢屬於葉狀結構,生殖細胞沿著精小管分散分佈,精子遊離在中央腔,在生精小管內有許多包囊組成。隨著精巢的生長發育,在精小管內可見各個包囊生精細胞的發育不是同步的,但在同一個包囊中的生精細胞的發育則是同步的,因此,條石鯛屬於分批同步排精類型。
● 精巢發育的組織學
● ● 第Ⅰ期精巢:該期見早期發育精巢,外觀為細線狀,邊緣光滑。腹膜和腸系膜及腹壁緊密相連。精原細胞分佈在生精小管中。從組織切片觀察可見,多個精原細胞被結締組織包裹在一起,呈長柱形或不規則形狀,細胞沿管狀周排列。精原細胞胞質嗜鹼性,著色深,細胞體積大,橢圓形,胞徑20.79~24.46微米,胞核很大,核徑7.39~12.86微米,核居中或偏於一側,有一個核仁,著色深,核質分佈均勻,核膜清晰,保質著色淺或幾乎不著色。Ⅰ期精巢一生只出現一次。
● ● 第Ⅱ期精巢:精巢稍微增大,邊緣波浪形,灰白色,血管不明顯。精巢占腹腔約1/10的體積,位於腹腔後部。此期精巢分繁殖后再待成熟個體和初次進入生殖周期的個體。精小葉蜂窩狀界限明顯,胞核明顯,細胞膜逐漸不清晰,染色仍然很深。初級精母細胞為橢圓形,直徑比精原細胞小,為7.24~10.86微米,染色質豐富,染色比精原細胞深,沒有明顯的核仁。
● ● 第Ⅲ期精巢:精巢扁片狀,邊緣波浪形,灰白色。精巢占腹腔約2/5的體積,位於腹腔後部和上部。生殖細胞數量進一步增加,Ⅲ期早期生殖細胞正經歷由精原細胞到精母細胞的分裂活躍階段,初級精母細胞個體體積變小,胞徑6.50~10.29微米,核質比增大,胞核染色加深。Ⅲ期晚期由初級精母細胞經歷第一次分裂所形成的次級精母細胞體積更小,嗜鹼性增強,核染色極深,胞徑2.56~4.35微米。此時的Ⅲ期精巢精巢表現出非同步性更明顯,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同時存在。
● ● 第Ⅳ期精巢:精巢呈乳白色,表面血管清晰,精巢占腹腔1/2以上的體積。Ⅳ期精巢發育的同步性增強,特別是晚期,精子細胞和正在形成的精子充滿每個精小囊,輕壓腹部有少量精液流出。精子細胞為圓形小粒狀,體積很小,直徑為1.71~2.70微米,細胞核大,染色極深。此期的生精小管開始退化消失。
● ● 第Ⅴ期精巢:精巢膨大,較軟,乳白色,表面血管更清晰,精巢占腹腔2/3以上的體積。此時細胞數量達到頂峰,整個精巢充滿成熟精子,精小囊消失或融合相通,精子密集,被染成淺紅色的尾巴可形成流線形,而精子頭部被染成藍色的圓形。此期輕按魚體腹部大量乳白色精液從泄殖孔流出。
● ● 第Ⅵ期精巢:經過排出精子后的精巢體積縮小,但切片顯示,仍然有大量的精子細胞和精子,同時精母細胞、精原細胞的數量增加。且這個過程時間較長,從7月份開展持續到9月份。到9月份時,切片顯示精囊萎縮,精子排出留下許多囊腔,有些囊腔內殘留一些未排出的精子,除了退化的精子細胞外,主要是大量的精原細胞。
生活於溫帶海域,牙齒銳利,可輕易啃碎貝類堅硬的外殼,且嗜食海膽,不畏棘刺。肉食性,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產下的卵一日半即孵化,幼魚在大洋中成長,長大后則在海岸邊生活。牙齒堅硬,咬碎海螺、蚌類和海膽等后吞食。
條石鯛
條石鯛的生存溫度範圍為6~32℃,適宜生長水溫為18~28℃,水溫降低於6℃時,遊動失控控,甚至死亡;在水溫低於8℃停止攝食,但活動正常;適宜生長鹽度為10~30‰。棲息深度範圍為1~10米。
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的日本、中國、韓國、朝鮮以及中太平洋東部的夏威夷群島,此外在地中海的馬爾他、義大利海域也可見到引入的族群。在中國台灣廣泛分佈,在北部、東部、南部及離島的岩礁、珊湖礁區都能見到。
條石鯛屬春夏季產卵型魚類,自然繁殖季節為5~6月份。產卵水溫為20~26℃,受精卵卵徑為0.81~0.9毫米。胚胎髮育的水溫為20~22℃,苗種培育水溫以20-23℃為宜。5月份大部分個體游至近海水域,棲息水深為8.0~15.0米,繁殖季節前成熟個體逐漸向淺海移動見食,性腺發育成熟后受季風的影響多在水溫上升時產卵。條石鯛的性成熟年齡為3齡,繁殖期多在春季水溫上升時,屬春夏季繁殖型,5月到8月從南到北均有繁殖個體。自然產卵水溫18~28℃,產卵盛期水溫21~24℃。性腺發育特點是分批成熟,多次產卵。
條石鯛也是磯釣者的熱門目標魚種。其體態優美,色澤艷麗、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宜清蒸或煮湯,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觀賞價值。
● 育苗環境條件
育苗池規格:4米×7米×1.5米,氣石1個/平方米,進排水方便,水質清新。受精卵孵化密度為1.018~1.022千克/立方米。仔魚培育水溫20~23℃,稚魚培育水溫21~26℃,為保證育苗水溫的正常,育苗後期遮陽、通風或流水確保水溫不超過26℃。根據育苗池單胞藻濃度,通過遮陽網控制光照強度在1000~8000勒克斯。
● 養殖管理
● ● 餌料系列與投喂:根據仔稚魚不同發育階段對餌料營養及適口性的要求,採用不同餌料品種配合交叉投喂.輪蟲、橈足類由室外土池培養,輪蟲在投喂前經2小時~8小時小球藻藻液強化培養。早期仔魚日投喂2次,后逐漸增加到3次~5次,視魚苗的生長情況及時調整餌料品種和數量。
● ● 日常管理:仔魚孵出後日換水1/6~1/5,仔魚開口後日換水1/4~1/2,到魚苗後期日換水量至100%以上。仔魚開口后第2天開始吸污,早期隔天1次;隨著魚的攝食量的增加,每天吸污1次,採用虹吸法吸污,盡量避免對魚的干擾。培育期間水質調節至關重要,育苗池中添加小球藻以供輪蟲攝食,並保持水質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