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鎮

江蘇徐州豐縣下轄鎮

大沙河鎮隸屬徐州豐縣,位於江蘇省西北部,位於豐縣城南18公里處的蘇皖兩省三縣結合部。總面積86.31平方千米(2017年),有耕地5.34萬畝,人均佔有耕地1.04畝。全鎮下轄19個行政村,194個村民小組。人口6.19萬人(2017年),有回族、壯族3個少數民族不足100人。

歷史沿革


原屬大沙河公社,1970年析建大沙河果園,1985年改岳庄鄉,1986年建鎮,1993年更名大沙河鎮。1996年,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岳庄、楊集、張屯、楊五樓、張庄、食城、六座樓、夾河、聶窪9個行政村。2000年4月,撤銷李寨鎮,將其原轄區域和國營大沙河林場、國營大沙河果園併入大沙河鎮。區劃調整后大沙河鎮面積128平方千米,人口5.54萬人,轄31個行政村、2個果林場,鎮政府駐岳庄村。2008年末,面積128平方千米,人口60338人,轄食城、六座樓、岳庄、聶窪、張屯、楊集、李寨、二壩、毛樓、包樓、黑樓、曹庄、常庄、姚庄、代庄、黃庄、宗集、孫寨、蔣庄19個行政村,194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岳庄村。
大沙河鎮景觀
大沙河鎮景觀
原李寨鎮位於豐縣南部,距縣城24千米。豐黃公路從南北穿過,廢黃河、大沙河東西方向分流。1958年成立李寨公社,1983年建鄉。1996年,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李寨、陳庄、二壩、包樓、黑樓、新莊、范庄、曹庄、常庄、施集、姚庄、雙廟、前集、代庄、黃庄、破樓、白柳園、包莊、毛樓、宗集、孫寨、蔣庄22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豐縣大沙河總面積128平方公里,有耕地5.34萬畝,人均佔有耕地1.04畝。
其中農業人口5.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人。鎮區位於鎮域的西北部,面積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000人。這裡北依齊魯大地,東傍京滬幹線,西近京九鐵路,南靠歐亞大陸橋隴海線和連霍高速,地理位置優越,與徐州、濟寧、商丘、蚌埠、淮北等城市相近,交通便利。黨委書記渠慎秋
位於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南部,距縣城18千米。豐黃公路過境。以大沙河為中心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北起千畝富士園、果都大觀園,南至千畝梨園。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紅富士蘋果之鄉”和“中國白酥梨之鄉”。

行政區劃


全鎮下轄19個行政村,194個村民小組。
行政區劃代碼名稱
001121岳庄社區
002122六座樓社區
201220張屯村
202220楊集村
203121岳庄村
204122聶窪村
205122六座樓村
206220食城村
207220二壩村
208220包樓村
209122李寨村
210122黑樓村
211220曹庄村
212220常庄村
213220姚庄村
214220戴庄村
215220黃庄村
216220毛樓村
217220宗集村
218220孫寨村
219220蔣庄村

人口民族


總人口5.8萬人,有回族、壯族3個少數民族不足100人。

經濟


1、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年均增長14.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41億,年均增長2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34萬元,年均增長7.8%,農民人均純收入有較大幅度地增長。
2、工業經濟的優勢產業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構建了以鎮工業園、五個片工業區為框架的“一園五區”,形成了以瑞豐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徐州華元罐頭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果蔬加工業,以豪盛包裝有限公司、富康紙箱廠、天正包裝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包裝業,以星海機械廠為龍頭的機械加工業,優勢產業突顯,招商引資活動初見成效。
3、農業生態旅遊初具雛形,果都大觀園順利通過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驗收。以果都大觀園為核心,百里農業觀光旅遊帶已成為娛樂休閑的勝地。
4、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十五”期間,重點發展了特色農業和優質高效農業。全鎮果樹面積6.3萬畝,優質強筋小麥1.8萬畝,蔬菜複種面積0.4萬畝,建成了紅富士蘋果、白酥梨等部、省、市級科技示範園4個,初步建成了加工類果品等一批生產示範性基地。農業標準化建設初見成效,2005年,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3萬畝,3項農產品獲省級無公害認證,創國家級品牌。農業產業化經營成績顯著。
5、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鄉鎮面貌進一步改善。“十五”以來,圍繞“鄉鎮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目標,加大投入,高標準建設,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初步形成了以鎮政府駐地岳庄村、李寨村為中心,以徐丰南線、豐黃路、岳套路為主幹道的小城鎮格局。修建了29公里的水泥路,24公里的瀝青混凝土路實現了鎮村村道路暢通。
6、加快機制體制創新,各項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順利實施了農村稅費改革。根據省統一部署,2005年我鎮全部取消了農業稅。積極穩妥地實施了鎮級農業服務體系改革,推行全員聘用制,對落聘人員妥善分流安置。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和財政,國有企業改制基本完成。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猛,外向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4年底,全鎮民營企業達890戶,從業人員9300人,主要集中在果蔬食品加工、機械製造業、包裝業等行業中。
7、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十五以來,實施生產800萬米高壓噴霧軟管,年產15億隻果品套袋,年產30000萬斤紙漿模型果品托盤三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小學成為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實驗基地,李寨中學被評為省級示範初中,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抓好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在“非典”、“禽流感”防治工作中,確保了鎮域內無疫情發生。環境質量不斷改善。計劃生育工作成績顯著,跳出市重點管理鎮的圈子,繼續維持低生育水平。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房改造任務465戶,農村弱勢群體居住條件大大改善。
2005實現財政收入563萬元,增長35%;其中一般預算334萬元,增長39%;規模工業總產值8400萬元,增長34%;銷售收入8150萬元,增長38%;民營經濟入庫稅收553萬元,增長31%;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實現了較大的增長。

工業

大沙河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大沙河現有的地理、資源、人文優勢,抓好大沙河工業園區建設,廣泛進行招商引資,並充分激發民間資本的內在活力,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以徐州瑞嘉食品有限公司、徐州盛禾原有限公司、徐州瑞豐食品有限公司、徐州華元有限公司等農產品加工、果蔬加工、果品包裝為龍頭的工業園區。

文化


人文民俗

大沙河自古人傑地靈,物阜民豐,具有獨特的人文優勢和資源優勢。
豐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皇帝-漢高祖劉邦的誕育之地,被譽為“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兩漢文明一脈相承,源遠流長,漢高祖劉邦創立泱泱四百年帝王基業的大漢王朝,以楚風楚韻兼容黃河、長江系列的多元文化,以博大寬容、廣納賢良的人才思想,以及不屈不撓、勇猛頑強的拼搏精神,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漢代文化,為漢民族及華夏文明的傳承發展奠定了堅實而渾厚的基礎,為中華民族和人類世界增添了輝煌的篇章,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印記。在大觀園的漢代帝王館則浸漬著兩漢歷史的見證,前來考察,旅遊的人絡繹不絕。
清代“三李”狀元李潘,為徐州歷史上唯一狀元;兵部尚書李衛和清末民初名將李厚基均為大沙河人。

特色產業

白酥梨
該示範區的萬畝白酥梨示範園,創建於一九五八年,四十多年來,勤勞智慧的沙河果農,狠抓科技投入,強化白酥梨生產的科學管理。實行測土科學配方施肥,科學剪枝,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加強各類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努力提高優質果率。使昔日的黃河灘變成了今日的花果園。1999年周邊縣、市的領導曾20多次6000餘人到萬畝梨園參觀學習,倍受讚揚。該示範園生產的“大沙河”牌優質白酥梨個大酥脆、皮薄汁多、營養豐富,自1990年以來,白酥梨在國家、省、市各級舉辦的大型水果評比中,榮獲40多項大獎,並連年被評為“部優、省優、市優”產品稱號。獲全國“梨王”桂冠和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自1997年起推廣使用果食套袋,使白酥梨成為天然綠色食品,市場價格比普通酥梨高出75%。被九九年中國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指定唯一無公害水果,並享有永久冠名權。萬畝白酥梨示範園已成為江蘇省十佳模範園的第一名。該園“科學豐產栽培管理技術”獲江蘇省“科技進步獎”。該示範園生產的白酥梨以其上乘的質量暢銷全國30多個大城市,並銷往港、澳、台,出口東南亞等國,倍受中外消費者青睞。萬畝白酥梨示範園已成為江蘇省模範果園,每當清明時節,萬畝梨園和千畝紅富士示範園內千樹萬樹花競開,成為花的海洋,為旅遊觀光的人們創造了一個休閑娛樂、賞花、吟詩、作畫、賦詞的好去處。
果都大觀園
該區的果都大觀園佔地380畝,始建於1996年,當年投入500餘萬元,並於當年建成開始接待遊客。1999年、2004年分別進行了陸續投入,增加了基礎設施,擴建了遊樂項目,修建了入景道路等,使旅遊能力更加完善。果都大觀園以厚重的漢文化為依託,以“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資源為基礎,以果品大觀為主旨,輔以歷史名人文化挖掘,結合園林旅遊及配套服務,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現代農業與休閑娛樂相結合的特色,是蘇北地區美麗風景的真實寫照。果都大觀園與大沙河萬畝梨園、紅富士高檔蘋果示範園、大沙河水上樂園等景點相映成趣,成為豐縣農業百里旅遊觀光帶上顆顆明珠。該農業旅遊項目已列入江蘇省“十一五”發展規劃。
大沙河鎮景觀
大沙河鎮景觀
果都大觀園園內引種有紅富士、喬納金、澤西美、嘎拉、豐艷等蘋果品種69個,日本三水、七月酥、皇冠等梨品種46個,紅提黑提等葡萄品種11個,以及桃、杏、棗等果品21類200多個品種。這裡溫濕鮮明的宜人氣候、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清新優越的自然環境、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造就了“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白酥梨的無與倫比的優良品質,五個品系獲得國家綠色食品的認證,紅富士蘋果蟬聯三屆部優,被99昆明世博會唯一指定為無公害蘋果。果都大觀園與周邊百萬畝果園連片,“春來梨花香雪海,秋至碩果飄奇香”,集果園、花園、文化樂園為一體,是人們旅遊、觀光、品果、賞景、垂釣、休閑娛樂、健身養生的理想處所。昔日“只長茅草不長糧”的大沙河荒灘,如今是“蒼翠綠如海,林茂花果香”的林果勝地,成為“水清魚兒躍,氣爽鳥啼鳴”的生態樂園,成為全國著名的果鄉之一。“天上美景已如畫,人意雕琢更著花”,凡來此旅遊觀光者無不由衷讚歎。

社會


發展情況

農業治理
大沙河土地肥沃,物產豐饒。1851年,黃河最後一次在安徽蟠龍集決堤,給豐縣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洪水過後形成了“只長茅草不長糧”的大沙河荒灘,漫漫黃河故道“風起三尺沙,黃土埋莊稼”。解放后,勤勞勇敢的豐縣人民興修水利,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改善環境,力求防沙和治沙相結合,綜合治理與經濟效益相結合,以果園為中心,在大沙河流域故道進行果樹和白酥梨的引進推廣,並首先和日本合作引種紅富士蘋果,在黃河故道上開挖了大沙河,引來了長江水,已形成了糧食,果品,蔬菜,畜牧,林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因此豐縣也先後被評為全國治沙先進縣、全國綠化先進縣、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等。大沙河兩岸形成了藍天碧水,茂林綠野,鳥語花香,碩果累累的生態農業區。
果品產業
果品方面。豐縣是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促進會確定的“綠色產業示範區”,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由於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中華獼猴桃、黃桃、水蜜桃、西瓜等傳統水果的市場供需十分活躍。以大沙河鎮為中心的連片果樹100多萬畝,年產各類果品100多萬噸,被國家統計局列為全國水果產量十強縣,豐縣的“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白酥梨等果品,以其優良的品質在全國各類水果評比中現已獲國家、省、市大獎238項,並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和“中華名果”稱號。“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連續三次蟬聯部優稱號,白酥梨被評為全國第一名,雙雙獲“中華名果”稱號,被'99昆明世博會唯一指定無公害水果'。大沙河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紅富士蘋果之鄉”和“中國白酥梨之鄉”。1992年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原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曾分別暢遊大沙河果園,並題寫了“果都”和“果海”,“中華果都”由此而得名。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於1999年12月份親臨豐縣視察,踏上了大沙河這片熱土。

生態建設

大沙河
大沙河
在生態旅遊方面,坐落在大沙河境內的以大沙河為中心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黃河從蟠龍集決口后,由豐縣經沛縣流入山東省,形成了寬580米,長28.5公里,大沙河。兩岸生態農業景觀與清澈見底的河水交相輝映,北起千畝富士園、果都大觀園,南至千畝梨園,藍天碧水,茂林綠野,鳥語花香,碩果累累,形成了一幅風光秀麗、充滿盎然生機的景色畫廊。營造了無比優越的生態旅遊環境,建成了一個集農業、商業、休閑娛樂、生態保護於一體的多元化綜合性觀光果園,形成了一個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結合,融果園、花園、樂園於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帶。

旅遊


環境

果都大觀園還是特色優新果品示範園、優質果培育試驗園、果樹科普培育基地、良種栽培基地,也是和日本專家在果樹方面技術交流與合作的試驗基地。多年來,通過引進、試驗、示範推廣,引種上百種花卉進園,園內間作種植的花生、玉米、大豆、山芋、小麥等穀物,均採取有機肥種植,是原汁原味的綠色食品。園內涼亭、曲橋、迴廊、假山、噴泉及各種盆景等點綴其間,宮保府、觀景樓、民俗博物館,漢帝塑像館、垂釣中心、採摘園等景區構成了果都大觀園的主要景觀。豐縣歷年來成功舉辦的紅富士蘋果節、梨花節等大型經貿旅遊活動,均把果都大觀園作為主會場,吸引了八方來客。這裡藍天碧水,滿園花香,滿塘魚蝦,遍地果實,觀百花爭妍,食百果美味,如詩如畫,綠色農業蘊藏著無窮魅力,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發展

隨著豐縣每年一次的梨花節、紅富士蘋果節的成功舉辦,作為主會場的果都大觀園的知名度不斷上升,每年來此賞花、摘果、觀光、休閑的遊客呈現出逐年增加的態勢。去年累計接待遊客31.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5.3萬元,截至目前,今年已接待遊客近3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00餘萬元。果都大觀園利用自然的農業田園景觀及良好的自然環境,結合農業生產、農村風俗、歷史文化,輔上一定的遊樂設施,構建了集農業生產展示、農田勞動體驗、農業科普教育、歷史教育、農業觀光休閑於一體的主題公園。它的成功運營,不僅為當地群眾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同時進一步擴大了豐縣對外交往的影響力,為加快果農致富奔小康,凈化社會環境,促進“三個文明”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大沙河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