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呂文成的結果 展開
- 廣東音樂作曲家
- 北京友誼醫院主任醫師
呂文成
廣東音樂作曲家
呂文成(1898年5月-1981年),本姓楊,因過繼給呂姓人家而改姓呂,廣東音樂作曲家、演奏家。出生在廣東省香山縣郊區南下鄉。
呂文成於1919年加入上海“中華音樂會” ;20世紀20年代在霍元甲創辦的精武體育會音樂部主事;1923年前後,赴天津、北京及武漢等地巡迴演出,獨唱粵曲《燕子樓》和《瀟湘琴怨》,領奏二胡曲《柳搖金》等;1925年,呂文成的音樂創作進入全盛時期;20世紀30年代,呂文成把二胡的絲線外弦換為鋼線,並採用了兩腿相夾琴筒的演奏方法,成功地製成了高胡。
人物關係
呂文成
1909年,11歲的呂文成進廣東同鄉會所辦廣肇義學讀書,與後來成為揚琴大師的楊新倫同學。
1919年,21歲的呂文成加入上海“中華音樂會”( ),不久他還擔任該會滬樂科幹事。
20世紀20年代,呂文成在霍元甲創辦的精武體育會音樂部主事。1923年前後,呂文成與中華音樂會及精武體育會同人赴天津、北京及武漢等地巡迴演出,武術表演的間隙,插入粵樂。呂文成獨唱粵曲《燕子樓》和《瀟湘琴怨》,領奏二胡曲《柳搖金》等。
1925年,香港鐘聲慈善社請呂文成到香港參加東江賑災義演。香港華商會還出面為呂文成舉行盛大歡迎宴會。訪港歸滬后,呂文成的音樂創作進入全盛時期。
呂文成
1932年,呂文成南遷香港,與邵鐵鴻同住香港堅道一屋,共同研習音樂,並與廣州、香港等地音樂家們從事錄音及演出活動。呂文成作為香港“新月”“和聲”“歌林”唱片公司聘請任固定藝員,長期從事藻制廣東音樂、粵曲唱片工作和樂曲創作,寫了大量抗日作品,激勵人們愛國熱情和抗敵鬥志。這一時期,他創作了《泣長城》、《櫻花落》、《送徵人》、《台兒庄之戰》、《恨東皇》等抗日樂曲。香港淪陷之後,呂文成顛沛流離於香港、廣州、澳門及珠江三角洲鄉鎮,到處表演《齊破陣》、《凱旋》、《岐山鳳》等來鼓舞民眾,並將之灌製成唱片。據中國唱盤公司、大中華、新月、歌林、和聲、高亭、百代、勝利等各唱片公司、以及中國解放后建立的中國唱片社複製的、由他演奏演唱錄製的唱片的不完全統計,就有二百七十多片。
1933年,廣東三江大水災,他積極參加了由香港鐘聲慈善社主辦的救災義演。此後,呂文成多次與尹自重,何大傻等到中山、台山、廣州等地演出。
中山文化藝術中心呂文成雕塑
1973年,75歲高齡的呂文成隨香港文藝界訪問團訪問北京、廣州,他還提出要為中國寫幾首曲。1981年,呂文成在香港逝世。
幼年呂文成飽嘗生活艱辛,父親是位制餅師,他本人很小時就曾在銀器匠店當童工。做童工期間,附近茶樓時常表演各種粵劇和粵曲,呂文成耳濡目染,從小就愛上粵曲,並由此完成音樂啟蒙。
清末民初,上海音樂活動頻繁,呂文成獲得音樂學習的機會,他從旅滬廣東人處接受嶺南文化尤其是粵樂熏陶,同時接受江南絲竹以及西方音樂的影響,楊新倫曾回憶,上廣肇義學時,他已聽到呂文成演奏二胡了。上海當時有很多樂社組織,呂文成特意選擇在一家較大規模的粵樂班做雜工,閑時也和樂班一同演奏,音樂技藝日臻成熟。呂文成最喜歡的樂器是二胡及揚琴。
呂文成創作了近兩百首廣東音樂、粵曲、小調以及粵語歌曲,此表只列代表作品 | |||
---|---|---|---|
序號 | 類別 | 作品名 | 創作時間 |
1 | 樂曲 | 《平湖秋月》 | 20世紀30年代 |
2 | 樂曲 | 《蕉石鳴琴》 | / |
3 | 樂曲 | 《漁歌晚唱》 | / |
4 | 樂曲 | 《銀河會》 | / |
5 | 樂曲 | 《岐山鳳》 | / |
6 | 樂曲 | 《齊破陣》 | / |
7 | 樂曲 | 《步步高》 | / |
8 | 樂曲 | 《青梅竹馬》 | / |
9 | 樂曲 | 《二龍爭珠》 | / |
10 | 樂曲 | 《醒獅》 | / |
註:樂曲參考資料來源 |
呂文成
中國民間音樂記譜法以工尺字譜為主,呂文成早年創作樂曲即以工尺譜寫作。呂文成的創作,每曲都有新意。
他使高胡成了廣東音樂和粵劇伴奏獨具一格的主奏和獨奏樂器,增加了演奏形式,促進了廣東音樂的發展。他本人也贏得“二胡博士”、“二胡王”的美譽。此後,呂文成創製的“高音二胡”被正式定名為“高胡”,是為廣東音樂中的靈魂樂器,對促進廣東音樂演奏形式的發展意義重大。
演奏之外,呂文成還喜歡唱粵曲。那個年代,女人很少進入戲班,許多女角都以男人扮演,以男人假聲唱女聲,廣東戲稱為“旦喉”,又稱“子喉”。呂文成唱的即是旦喉,他吸收了京劇二簧西皮的拖腔及江南絲竹等劇種唱腔的精華,使粵劇唱腔超凡脫俗,令人耳目一新。他演唱的《燕子樓》、《瀟湘夜雨》等已成為名曲名腔,更是初學者的唱腔教材。呂文成還將廣東音樂小曲吸收到粵曲唱腔中,他更截取小曲的某些樂段與粵劇的曲牌和諧地銜接起來,創造出新的粵曲唱腔結構,極大地豐富了粵曲唱腔,大大提高了演藝水平。
呂文成演唱和灌錄了大量廣東音樂唱片,為粵樂的流行推波助瀾。當時的上海媒體報道:“二十年代他在上海音樂社個人表演揚琴獨奏《梅花三弄》、《小桃紅》兩闋,聽眾們如痴如醉,為廣東人在異地吐氣揚眉,除以揚琴獨奏《柳娘三醉》之外,都以異軍突起姿態。二胡獨奏《雙聲恨》、《昭君怨》一曲將終,掌聲響徹全場。繆文森當年曾聽過呂文成回鄉演出,印象最深的是呂文成演唱的子喉曲目《貂蟬拜月》、四大天王合奏的《特別快車》,繆後來也成粵樂名家,他撰文回憶當年情景時說:“當時稱為精神音樂,帶有流行音樂的韻味。他的作品極富藝術技巧和群眾性,集粵韻音樂創作精品之大成,是一百多年來廣東音樂流行作品最多的一位民族曲藝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