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
戰國早期青銅器
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戰國早期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由尊和盤兩件獨立器物組成,出土時尊置於盤中,尊的口沿喇叭狀,長頸,腹部圓鼓,高圈足,盤由盤體和各種附件組成。整套器物飾龍84條,蟠魑80條,製作複雜,造型美觀,極盡奢華,尤其是鏤空裝飾有若干層,玲瓏剔透,精巧華麗,系用失蠟法所鑄,堪稱鬼斧神工。
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是出土先秦青銅器中最複雜、最精美的一件,代表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的巔峰,2002年1月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曾侯乙青銅尊盤
,曾侯乙青銅尊盤湖北隨縣(今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室土。
曾侯乙青銅尊盤藏湖北省博館。
曾侯乙青銅尊盤
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採用失蠟法鑄造,紋飾細密複雜,且附飾無鍛打和鑄接的痕迹。銅尊是用34個部件經過56處鑄接、焊接連成的。尊盤通體渾鑄而成,尊足等附件是另行鑄造的,然後與尊體焊在一起。尊頸附飾由繁複有序的鏤空紋樣構成,屬於熔模鑄件。
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玲瓏剔透的鏤空附飾猶如行雲流水、龍蛇蠕動,其造型藝術和鑄造技術都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在所有傳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精品。
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融尊盤於一體,裝飾表層彼此獨立,互不相連,由內層銅梗支撐,內層銅梗又分層聯結,參差錯落。尊與盤精美細膩的鏤孔附飾,玲瓏剔透,精巧華麗。青銅尊頸部飾蕉葉形蟠虺紋,蕉葉向上舒展,與頸頂微微外張的弧線相搭配,和諧又統一。尊腹、高足皆飾細密的蟠虺紋,其上加飾高浮雕虯龍四條,層次豐富,主次分明。四龍之間各有一圓雕式蟠龍,首伏於口沿,與盤腹蟠虺紋相互呼應,從而突破了滿飾蟠螭紋常有的滯塞、僵硬感。
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與中國已發現的其他幾件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對研究中國青銅器的鑄造工藝、青銅藝術發展史和古代冶金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的發現證實了在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早期,中國的失蠟法鑄造技術已經達到極高的水準。
對於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的用途,有專家稱是冰酒之器,也有專家認為如此極品的青銅器,可能已非實用之器,而是顯示主人奢華尊貴身份的陳設品。
2002年1月,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