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雁峰
回雁峰
回雁峰坐落于衡陽市雁峰區,為八百里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又稱南嶽第一峰。瀟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和衡州八景之首的雁峰煙雨均坐落於景區。海拔96.8米,總面積6.32公頃,地處衡陽湘江西岸,為衡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區。
回雁峰
回雁峰為壽佛源頭,地處衡陽市區中心,集“大雁文化、宗教文化、船山文化”三大文化品牌於一身,是探索湖湘文化起源的最佳旅遊勝地,衡陽因此峰而得“雁城”之雅稱。回雁峰為中華壽岳“無量壽佛”的唯一供奉點,有詩云:欲往祝融拜聖帝,且來雁峰謁壽佛。
回雁峰有衡陽市城標——大雁銅雕、千年古剎——雁峰寺、衡陽古八景之冠——雁峰煙雨、瀟湘古八景之一——平沙落雁、衡陽標誌性建築——回雁閣、王夫之紀念地——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回雁峰的“雁文化”淵遠流長,“雁”形建築隨處可見,有雁雕、雁亭、雁廊、雁壁等。
回雁峰
南嶽第一峰 回雁峰
“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峰”,“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回雁峰山雖不高,但歷代名人王勃、杜甫、錢起、劉禹錫、柳宗元、杜荀鶴、王安石、文天祥、范仲淹等到此都留有讚譽回雁峰的詩詞佳句。回雁峰人文薈萃,風景如畫。
回雁峰景區是集錦式的古典園林,有衡陽市城標——雁雕、千年古剎——雁峰寺、衡州八景之冠——雁峰煙雨、瀟湘八景之一——平沙落雁、衡陽標誌性建築——回雁閣、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等主要景點。回雁峰的三大文化品牌——“雁文化”、“壽文化”、“船山文化”源遠流長。整個景區設施完善,布局巧妙,它遠山而不僻,近市而不囂,勝步景區,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回雁峰頭,很早就建有寺院。梁天監十二年(513年)救賜乘雲禪寺就在這裡,後來改為雁峰寺,歷經唐、宋、元、明四朝,其中屢毀屢建,到了清順治、康熙年間,才大加擴充,修建不少寶殿經閣,禪堂精舍,也塑造了許多大小佛像,堪稱藝術珍品。南來北往的高僧禪師,都曾在此登台說法,駐錫講經。這種盛況持續三百餘年之久。與此同時,衡陽人用壽佛殿來與雁峰寺並稱。壽佛殿原是雁峰寺一部分,建在大悲閣后,供奉無量壽佛。每逢農曆二月初八前後為朝壽佛日,藉以集市,熱鬧非常。
回雁峰
衡陽八景之冠“雁峰煙雨實堪誇”的煙雨池,古時天將下雨,池中的水氣冉冉上升,如煙如霧,時隱時現,宛如仙境。峰上有黃浦軍校畢業的湘籍老將軍唐天際手書渾厚蒼勁的“回雁峰”三個大字,池邊鐫刻著唐代詩人王勃、明代衡陽詩人陳宗契讚譽衡陽、回雁峰的詩詞佳句。
回雁閣
煙雨池
端坐著3米高的壽佛。相傳壽佛俗家姓周,湖南資興人,號宗慧,享年139歲(公元728年一一867年)。生前四方雲遊、傳道。曾留袈裟一件於雁峰寺。圓寂后常顯靈於湘南,明清之際又轉世為高僧,駐雁峰寺傳經佈道。傳說他生在郴縣,死在全州,成佛在衡州。
整個亭為仿松樹皮建成。亭的上方有書法家鄧磐石書寫的“松風亭”三個字。亭邊有石刻陶鑄副總理的散文《松樹的風格》。遊人至此,坐松亭、看松樹、讀佳作,陶冶情操,激勵志向。
王夫之塑像
瀟湘古八景之一。最早的傳說起源於唐宋之際。秋天將至,北雁南行,至衡陽不再南飛。此時湘江河畔,堤岸無垠,細沙如雪,蘆葦搖曳。雁群在此棲宿、覓食、嬉戲。北宋詩人米芾贊道:“陣斷衡陽暫此回,沙明水碧岸莓苔,相呼正喜無繒繳,又被孤城畫角催”。
此處以巧奪天工的藝術構思,濃縮江岸精華,再現往昔“秋雁戲沙”美景。
回雁閣位於回雁峰的新區——回雁景區,主閣高35米,四層四棱,頂部重檐如雁張翼,底部七十二根支柱,寓意“南嶽七十二峰”,南北兩側有“聽瀑亭”和“攬翠亭”相依。整個建築由衡陽市人民政府投資500多萬元於2006年建成,造型莊重古樸、典雅大方,是衡陽市標誌性建築,有衡州第一閣的美譽。
為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提升回雁閣的文化品位和湖湘文化內涵,將衡陽第一閣打造成能與岳陽樓、滕王閣媲美的“江南名閣”,2007年9月,衡陽市人民政府投資80多萬元對回雁閣進行文化裝修。閣的四面均掛著原中國書法協會主席沈鵬題寫的鎦金匾額“回雁閣”三個大字。“四面懸匾”是經相關專家多次論證后定奪的方案,象徵著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衡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蒸蒸日上的繁榮氣象。三層樓閣共裝修布展有精選的歷代文人、名人游衡陽留下的詩詞、楹聯23幅、《回雁閣記》木刻一幅及出自衡陽美術界名家之手、集體創作的《衡岳魂》、《王船山》、《平沙落雁》、《雁峰煙雨》等磨漆畫4幅。特別是懸掛於二層回廓歇台間的巨型畫作“衡岳魂”恢宏大氣,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大禹、杜甫、毛澤東、夏明翰、周敦頤、蔡倫等遊歷過衡陽這片熱土的名人先賢的音容笑貌。
登上閣樓,極目遠眺,湘江如帶,波光瀲灧,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一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美景。
4·8詩詞選登
回雁峰
李祚忠
精美巍峨展妙工,逐階首上興當濃。
東觀船渡流波碧,西望霞飛落日紅。
四面寬街奔艷麗,八方大廈繞蔥蘢。
峰雖不峻名隆地,更待繁榮動宇中!
回雁峰
李祚忠
雁未歸時一碧空,峰巔放目景尤宏。
湘江北去帆浮影,衡岳南來樹減容。
萬廈摩天形似劍,七橋跨水勢如虹。
車聲人語盈街道,樓上旗飄綠映紅!
王船山(1619-1692)本名王夫之,字而農,號姜齋,別號壺道人。出生於衡陽市雁峰區回雁峰下王衙坪。因其隱居地衡陽縣曲蘭鄉附近山上一塊巨石形狀如倒扣水中的大船。以石寓志,自稱王船山。
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位於回雁峰景區西側半山腰,為紀念出生於回雁峰下王衙坪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王夫之修建的。紀念館主體佔地面積101平方米,檐高4.42米,為青磚黛瓦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築。
紀念館採用中國傳統的對稱式古典建築形式,上為正房、中為庭院、下為山門;山門、正房入口掛有楹聯三幅、匾額二塊,廳堂及兩側廂房共懸掛有字畫5幅;正房中央是一座王船山半身塑像,右側廂房布展的是明清時期的雕花木床、木椅及帶補丁的蚊帳、被褥等船山先生的卧室家居用品;左側廂房則陳列有木屐、雨傘、油燈等物品及王船山畢生著作《船山全書》和後人研究船山思想的部分作品。王船山是湖湘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頭不頂清朝的天,腳不踩清朝的地”的反清復明的民族氣節,浩氣長存,令人嘆為觀止,著書立說達400餘卷800多萬字,其作品和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一大批湖湘人士。
飛瀑流彩景點位於回雁峰景區西門假山群中,假山群再現了南嶽諸峰的形、神、韻,有“衡山千仞一峰高”的觀賞效果。山石錯落有致,中間有“水霧”噴出,形成雲煙繚繞的效果。山頂瀑布飛流直下,水擊山石、飛流碎玉,形成一道巧奪天工的飛瀑流彩美景。瀑布下有“雁影潭”,山、水、石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美麗畫卷。
1964年,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來衡陽視察時,要求恢復衡陽的名勝古迹,諸如石鼓書院、回雁峰等。
2004年5月25日,衡陽市人民政府組織有關專家對回雁峰公園規劃設計方案進行評審。4個設計單位分別介紹了設計方案,專家對4個方案作出了評價意見,並選定在其中兩個方案的基礎上,綜合另外兩個方案的優點進行修改。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賀仁雨致歡迎詞,決定擴建回雁峰公園,要求設計方案不但要與南嶽主峰形似更要神似。
2007年5月9日,衡陽市黨政領導彭崇谷、廖炎秋、雷良玉、許滿意率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工作現場辦公,要求加快城區景點建設,穩步推進“創優”工作。彭崇谷一行先後深入陸家新屋、石鼓書院、湖湘文化展示館、明翰公園、回雁峰景區、岳屏抗戰紀念城、退省庵、歐陽故宅、申公館等城區旅遊景點檢查建設情況。
2012年9月30日-10月7日,回雁峰景區接待遊客13.4萬人次,同比增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