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伯堅

覃伯堅

覃伯堅(1132~1206),湖北恩施人,南宋時期施州行軍總管,史稱“覃將軍”,恩施利川宣恩、來鳳、巴東等地覃氏家族直系先祖。

祖先受封


三國時代,蜀國總兵覃萬傳因軍功卓著封武陵君,鎮撫五溪(今武陵山區雄溪、樠溪、巫溪酉溪辰溪一帶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深受土民愛戴,后被各峒酋長推舉為總酋長。唐朝中葉,發生“安史之亂”,居瞿塘關一帶的覃萬傳的第十代孫覃如夏率領部下士兵1000多人北上保駕,直到成都。因護駕有功,天寶十五年(756)唐玄宗封覃如夏為“行軍總管”兼“左僕射光祿大夫”,並調往施州鎮撫十八峒,其子孫世襲其職。
貓兒堡土司墓
貓兒堡土司墓
覃如夏到施州上任后,在柳州城(今椅子山)上據險建立軍事駐地。柳州城“前有校場,後有炮台,形勢天然,唯局甚宏,不類都邑之所,或為蠻寨。雲台觀本舊州署,俗謂蠻王宮殿觀。前有古冢(巽乾向),俗稱將軍墳,意即蠻王土司之流,惜無華表墳志可訪……”。覃如夏之後,先後有十多世承襲其職。十世覃汝先襲職后,為官公正廉明,節儉樸素,誠實勤政,開創了施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被施州地區覃氏後裔公認為自己的始祖。據湖南桃園漆家河覃氏家譜記載,覃如夏卒后葬於施州柳州城。恩施覃氏家譜記載,覃汝先及子伯堅、伯圭卒后葬於施州柳城(柳州城內原有將軍墳,1958年因修水庫被毀,現僅存遺址)。

伯堅生平


覃伯堅為覃如夏十一世子孫,生於紹興二年(1132)壬子年。娶唐氏為妻,生子普諸。慶元三年(1197)征“蜀吳曦亂”有功(這個說法有誤,吳曦亂髮生在1206年,並非1197年,吳曦死於1207年),封受行軍總管施州,稱將軍。柳州城為其軍事營地。覃伯堅受職時年六十餘載,遂家施州,卒於開禧二年(1206),葬於施州柳州城,享年75歲。卒贈左僕射光祿大夫。

子孫襲職


覃伯堅的兒子覃譜諸,嘉定初年(1208)以朝儀代文職,後為遵義石柱等處鎮撫元帥。娶田氏為妻,生三子。長子耳毛,受總管職代父任,后峒夷叛服無常,耳毛不時平討,遣兵駐要害守之,元初因宋職改鎮南五路都督軍民府總管,87年卒。次子散毛,理宗祥興年間(1278—1279)任施州元帥,遺令領兵追寇至大水田屯兵鎮守。
時值南宋滅亡,覃散毛被推為散毛峒主。三子化毛,為長陽、巴東覃氏各族始祖。覃耳毛之子覃川龍,任施、紹、歸、夔等處招討使元帥府職,娶彭氏,生長子大勝、次子大旺、三子大興。長子大勝繼覃耳毛受金虎符,任施南道路軍民府宣慰使司。不久元亡,自元朝末年至正壬辰(1352),散毛宣慰野望之孫覃友諒作亂,峒夷紛擾,彼此變遷,施南覃氏衰落。明洪武年間,蠻苗吳面兒之難,諸土司地多荒廢,各官被罷去承襲之職,成祖永樂二年(1404)覃友諒因為招復蠻民,請仍設治所,朝廷乃復設施南、散毛二長官司,覃大勝與友諒各襲先職為長官。

世襲土司


后二年,大勝同友諒再朝,乃改施南、散毛二長官司為宣撫司。次子大興為鎮南長官。永樂三年覃川龍之弟天榮之子覃英、天華之子覃忠,與唐詩文、田大英等以故官子侄入朝,奏請復設各廢司。朝廷應允,命天貴為金峒安撫司,覃英為忠路安撫司,覃忠為東鄉五路安撫司,各賜印章冠帶。金峒、忠路隸屬於施州衛,東鄉隸屬施南司。覃伯堅子孫甚多,分播鄂西施州數縣和川東地區,還有部分後裔遷湖南石門、谷州等地,元、明、清時期的散毛、施南、忠路、東鄉、金峒諸土司均是覃伯堅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