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山

安徽省廣德市金龍山

金龍山位於安徽省廣德市楊灘鎮桐花村、金龍山村境內。山勢高聳起伏、雄奇險峻,林木蔥鬱。

簡介


金龍山上產毛竹、茶葉和珍稀的美味物產,各種飛禽珍獸行走其間。該山海拔586米。

來歷


金龍山上的映山紅
金龍山上的映山紅
宛若一條巨龍橫卧於天地之間。每當霞光初照,山體一片金黃,恰似一條閃爍金色光芒巨龍。所以叫金龍山

歷史


山上曾建有龍駒寺,始建於元末明初,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登臨此山,拜謁了寺廟裡的菩薩,敬過香。后寺廟被毀,目前的寺廟僅存一片廢墟了。
在山頂有一古剎名金龍寺,俗稱“祖師廟”,供奉的是毗羅遮那佛,廟門上有一幅對聯:金龍山奉此為祖,佛門中唯我獨尊。
金龍山
金龍山
南宋時期因戰亂,廟宇一度荒毀,至明朝洪武三年(1370)才擴建一新,經過修復和擴建,這組建築群更加壯觀,前殿供奉的是四大天王,韋馱、彌勤佛、十八羅漢。大雄寶殿中供奉的是釋迦牟尼,左側阿彌陀佛,右側藥師佛,旁有迦葉阿難、廿四諸天、地藏王、觀音及“慈舟普渡”群像,後殿仍供奉毗羅遮那古佛。念佛堂、客堂、寮房、鐘鼓樓分佈在建築群兩側,最前面還有山門,兩旁拱圈耳門門楣上分別刻“盤若”,“解脫”四字,東西兩廊造有碑林,雋刻著歷代書法家的墨跡珍品,山門上有一幅楹聯,意味深長:
亘古迄今、名韁利鎖、籠絡過無數英雄好漢,
大千世界、晨鐘暮鼓、喚醒了多少迷路痴人。
金龍山
金龍山
據傳最早祠山大帝張渤治水曾在金龍山建造過行宮和拜台、祭祀天帝,宋太祖趙匡胤曾賜名“龍山禪林”,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指揮江南戰事偕謀士們登臨過金龍山,拜謁了祖師廟,並抽得一枚“上上籤”,朱元璋稱帝金陵后,先後兩次派遣欽差,專程前來朝覲金龍山,向祖師廟致祭,並御筆親題“英靈第一”匾額,以示旌表,同時還撥來巨款進行寺廟修繕和菩薩裝金。

古井


在竹林中穿行二三里就到了大名鼎鼎的“烏龍井”舊址。烏龍井是山涯下一個小小的積水潭,四周用石塊砌成,井水清澈見底,飲之甘甜,從未乾涸。
解放前毎遇大旱,到“農田禾苗半枯焦”之時,“心如湯煮”的農夫們就會在鄉紳的帶領下請道士打櫵求雨。有的年份旱情特別嚴重的時候,縣太爺也會親臨求雨現場。求雨的時候先是在村子上唱皮影戲,再由道士作法,焚香念經。然後,道士等一幫求雨者就到烏龍井旁,繼續燒香焚表,念經作法,用一個在當地算是最壯實的小夥子,背上背著一個裝滿烏龍井水的“凈水瓶”,在道士一聲令下后朝村中的求雨道場狂奔。
據說有的時候剛跑下山,天上就烏雲翻滾,電閃雷鳴,豆大的雨點追著背凈水瓶的人撒下來。多次求雨中,沒有求到雨的時候只佔少數
現在的烏龍井因無人維護,已被泥沙淤塞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個清水凼。這大概是現在的人不喜歡種田了,天再旱也不用到烏龍井去求雨的原因吧。

茶園


再繼續往北二三里,就到了“柏墊金龍山茶場”。金龍山的茶葉耐沖泡,味醇香,一貫受到飲茶愛好者的稱讚。大概凡是出好茶的地方都是土質肥沃、山高、多雲霧之故吧。
1970年上半年公社邵銀瑞書記建議柏墊大隊在金龍山開闢茶園,有一天大隊書記劉勝文邀請邵書記一同上金龍山幫茶場選址。邵、劉、我和另一位筒子共四人,早早地爬上了山,尋找適合種茶的山地。我帶一枝56式衝鋒槍,邵書記別一把“二把盒子”。四個人一直在麻栗樹林里穿行,這片山當時很少有人去,枝丫交錯,刺藤纏繞,一堆堆的野豬糞,還有不少人工碼起來的石頭堆。劉告訴邵書記;這片山叫四十八堆,是荒山(沒有毛竹,松杉的山叫荒山),可能有一二百畝,這裡土很肥。
古時候有人在這裡種過山地,這四十八堆石頭就是種地人揀到一起的。邵書記說:行!就定在這裡吧。在山上鑽了八九個小時,手、臉都被刺拉出了一道道的血口子。我們下山的時候,一條小路旁有一棵水桶粗細的白楊樹,我把一梭子彈都打在上面,再看看樹的另一面,沒有被打穿。邵書記笑著說;“你這個小鬼在害人啦,這棵樹打進這麼多子彈頭,以後人家怎麼鋸板子呀”?我說:“哎喲,我真沒有想到呢。
四十多年過去了,當年來找開闢茶園場地的四個人,他們三個人都已作古了.

開發


桐花魚產業園

金龍山麓是廣德桐汭河裡“廣德四絕”之一的“桐花魚”主產地,如今已建成“桐花魚”產業園了。

金龍騰飛

金龍騰飛,廣德新十景之一。在廣德縣楊灘鎮境內的金龍山上發現了近千畝的野生映山紅,這是廣德縣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面積的野生映山紅種群。

金龍山葛粉

廣德“金龍山葛粉”創建於2002年,至今已有十多年的生產歷史,為安徽皖南首家純天然野生葛粉生產基地,所有原材料全部採集於金龍山及附近深山老林的野生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