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斑馬

平原斑馬

平原斑馬,學名:Equus quagga (Boddaert, 1785),馬科馬屬的一種動物。是東非和南非大草原上分佈最廣的一種斑馬。跨越了熱帶及溫帶地區。平原斑馬已經確認擁有六個亞種,而隨著1883年斑驢絕滅后,到2013年只剩下五個亞種存活於世。

平原斑馬有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主要社會單位包括單一的雄性,和1-6個雌性組成小群。全年可繁殖,高峰期主要發生在雨季,雌性孕期360-396天,每胎產1仔。小馬駒一生下來幾乎立即能夠站立,並在一個星期內就可以吃草。是高度適應性的物種,能夠在營養價值很少的粗植被區域生存,通常生活在沒有樹木的草原和熱帶原林地。高度依賴於水,所以斑馬群通常會在距離水源區25-30公里處活動。有時,平原斑馬會形成大群,在同一地區一起吃草、睡覺。

物種學史


平原斑馬
平原斑馬
平原斑馬和山斑馬一樣,是斑馬亞屬(Hippotigris)中的一員,DNA及分子生物學的數據顯示,斑馬有其獨立的起源,但和馬與驢同屬馬科馬屬。在肯亞及衣索比亞的一些地區,平原斑馬經常跟細紋斑馬共享同一塊土地。
在1778年的接下來的50年之間,許多生物學家和探險家陸陸續續地對許多斑馬做出描述。它們最初被歸類為斑馬的“物種”,但透過分類學家更深入的研究后發現,有絕大多數都是平原斑馬和山斑馬的“亞種”。斑驢是史上第一個受到DNA研究的已絕滅動物,而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一次的基因研究結果證明,斑驢並不是一支獨立的物種,而是平原斑馬的亞種,但其基因在29-12萬年前和平原斑馬產生了些微偏離。史密森尼學會表示,斑驢的學名應該改為Equus burchelli quagga 。但是為了符合雙名法的規則,學者們將學名改為現在所使用的Equus quagga quagga。

形態特徵


平原斑馬
平原斑馬
平原斑馬是非洲數量最豐富的,具有標誌性的斑馬。頭體長217-246厘米;尾長50厘米;肩高110-145厘米;重量175-385千克。由於亞種眾多,該物種表現出很大程度的多樣性。平原斑馬具鬃毛,整體有條紋覆蓋,通常具有比較廣闊的黑色條紋,身體的前部為垂直條紋,向後部逐漸過渡為水平條紋。
雄性略大。是體型中等規模的馬屬動物。腿相對較短。它們的身體為黑色和白色條紋,並且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它們也有黑色或深色鼻口。北部品種條紋更窄一些,南部品種腹部、腿部和臀部條紋數目更少一些。南部品種在白色和黑色條紋中間間雜褐色條紋,而北部品種則沒有或者很少。

棲息環境


平原斑馬是高度適應性的物種,能夠在營養價值很少的粗植被區域生存,通常生活在沒有樹木的草原和熱帶原林地,跨越了熱帶及溫帶地區。不過,它們一般不會在沙漠、茂密的熱帶雨林和永久性濕地生活。此外,它們也會生活在肯亞山中海拔高度約4300米的地方。由於平原斑馬需要大量的食物和水,因此它們會隨時往降雨的地方移動,且它們一次可以走上1100千米來尋找食物。平原斑馬高度依賴於水,所以斑馬群通常會在距離水源區25-30公里處活動。

生活習性


平原斑馬有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主要社會單位包括單一的雄性,和1-6個雌性組成的“後宮”。這種典型的家庭群族,保證了後代有唯一的雄性基因,但它必須擊退來自其他單身雄性的挑戰。戰鬥是激烈的,會發生撕咬、踢踏。勝者成為族群的首領,保證了最強的基因傳續。
有時,平原斑馬會形成大群,在同一地區一起吃草、睡覺。這時由單身漢組成的群體會在家族群的雌性之間移動遊盪。這種多層次的社會組織比其他的有蹄類動物是不同尋常的,和靈長類,譬如狒狒更具特色)。
平原斑馬的主要天敵是獅、斑鬣狗和渡河時容易遇到的尼羅鱷非洲野犬、獵豹和豹也會捕食斑馬,但它們對平原斑馬的威脅較為次要。當平原斑馬受到攻擊時,群體會形成一個半圓的面來抵對捕食者,會撕咬或撞擊,並圍繞和保護受傷的同伴。

分佈範圍


平原斑馬的分佈相當廣,六個亞種有重疊分佈。分佈範圍從非洲東部的蘇丹和衣索比亞南部開始向南延伸,其範圍包括尚比亞、莫三比克馬拉維,最後到達南非東部以及位在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
在人類的捕獵活動興盛之前,蒲隆地和賴索托也曾是平原斑馬的棲息地。而在時間更早一點的新石器時代,阿爾及利亞也有可能是它們的棲息地。
原產地:波札那、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肯亞、馬拉維、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盧安達索馬利亞、南非、南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尚比亞和辛巴威。
可能滅絕:安哥拉;地區滅絕:蒲隆地、賴索托。
平原斑馬分布圖
平原斑馬分布圖

繁殖方式


平原斑馬全年可繁殖。斷奶在7-11個月之間,在16-22個月到青春期。在一至三年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小馬會自願從家族群分散,加入他雄性組成的光棍組,直到4年左右性成熟后參預交配的競爭。
已經進入第一個發情期的雌性,會採用標誌性的獨特的姿態,與頭部放低,豎起尾巴和腿跨會有分泌物滋生。在分佈區所有的雄男性會激烈進行競爭,並可能從已有家族的後宮中綁架雌性。一旦交配成功,雌性不再發情。

亞種分類


格蘭特斑馬
格蘭特斑馬
格蘭特斑馬(學名:Equus quagga boehmi)
亦稱:貝姆斑馬,Matschie, 1892,英文名稱:
分佈於尚比亞,盧安瓜河以西;西至卡里巴,剛果(金)的沙巴省北部的Kibanzao高原,北至坦尚尼亞,從Nyangaui和Kibwezi到烏干達西南部、肯亞西南部的Sotik和肯亞以東,東非大裂谷,進入衣索比亞南部,也可能達索馬利亞的朱巴河流域。 
塞盧斯斑馬
塞盧斯斑馬
塞盧斯斑馬(學名:Equus quagga borensis)
亦稱:塞氏斑馬、社氏斑馬,Lonnberg, 1921,英文名稱:Selous' Zebra
分佈於肯亞西北地區,從Guas ngishu和巴拉戈湖,到烏干達和蘇丹的卡拉莫賈區東南部,東至尼羅河北部,限制在北緯32°。 
布契爾斑馬
布契爾斑馬
布契爾斑馬(學名:Equus quagga burchellii)
亦稱:布氏斑馬、伯切爾斑馬。Gray, 1824,英文名稱:Burchell's Zebra
曾經分佈於瓦爾/奧蘭治河以北,經波札那南部延伸西北方的埃托沙國家公園和Kaokoveld,東南至誇祖魯——納塔爾和史瓦濟蘭。現在分佈地區的中間區域已經滅絕。亞種達馬拉蘭斑馬( Equus quagga antiquorum)已包括在該亞種中。 
查普曼斑馬
查普曼斑馬
查普曼斑馬(學名:Equus quagga chapmani)
亦稱:查氏斑馬, Layard, 1865,英文名稱:Chapman's Zebra
分佈於南非東北部,從約南緯24°S,東經31°E,北至辛巴威,西到波札那約南緯19°S,東經24°E,納米比亞的卡普里維地帶和安哥拉南部。 
克氏斑馬
克氏斑馬
克氏斑馬(學名:Equus quagga crawshayi)
亦稱:克勞塞斑馬、尼亞薩蘭斑馬,De Winton, 1896,英文名稱:Crawshay Zebra, Nyasaland Zebra
尚比亞、尼亞薩湖西部高原、盧安瓜河、馬拉維、坦尚尼亞魯誇湖東部和莫三比克。 
斑驢
斑驢
斑驢(學名:Equus quagga quagga)
Boddaert, 1785,英文名稱:Southern Couagga、Cape Quagga
曾經分佈在南非卡魯和自由州的南部。野生動物最後的消失的日期未知,但在阿姆斯特丹阿蒂斯動物園(Artis Magistra Zoo)的最後一頭斑驢死於1883年。 
平原斑馬已經確認擁有六個亞種,而隨著1883年斑驢絕滅后,到2013年只剩下五個亞種存活於世。1958年,生物學家在索馬利亞一帶發現可能是第七個平原斑馬的亞種:。這個亞種可能是有效的,而2014年尚無更多證據能夠證明其為平原斑馬的亞種。

種群現狀


除了野驢(藏野驢),平原斑馬是唯一的非瀕危野生馬種。作為一個整體,這個物種很普遍常見,並且沒有面對足以使其數量廣泛下降的任何重大威脅。儘管如此,有些亞種還是受到了棲息地喪失,狩獵,並與畜牧業草和水的競爭程度不同的影響。生活在坦尚尼亞的平原斑馬種群,從20世紀90年代末到2000年代中期。已經下降了20%左右。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發展和農業種植的結果,棲息地喪失的程度在該物種分佈範圍的南半部最高,而偷獵在北半部更為普遍。儘管有這些威脅,平原斑馬是非常有彈性,而且在其保護區,它已經從過度捕獵取其肉和皮的損失中迅速恢復。
在平原斑馬其的分佈範圍內,人們建立了一些保護區,包括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肯亞的察沃國家公園,辛巴威的萬基國家公園,納米比亞的埃托沙國家公園和克魯格國家公園,南非也建了許多保護區。這些措施給大量的平原斑馬為防止偷獵和棲息地的喪失提供了寶貴的庇護。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